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006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青岛理工大学东 南 大 学浙 江 大 学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2007.4.52目 录目 录11 总 则12 一般规定23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33.1 水泥33.2 细骨料33.3 粗骨料33.4 拌和料用水43.5 掺合料43.6 外加剂44 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施工64.1 配合比及耐久性基本要求64.2 结构防排水64.3 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的监控量测74.4 钢筋制作安装74.5 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定位加固74.6 混凝土计量84.7 混凝土搅拌84.8 混凝土运输94.9 混凝土浇筑94.10 混凝土振捣94.11 混凝土养护1

2、04.12 混凝土拆模强度104.13 衬砌混凝土施工缝114.14 衬砌混凝土变形缝115 验收标准125.1 工程质量评定125.2 二次衬砌混凝土分项工程125.3 止水带分项工程13附录A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检测14附录B 混凝土中水溶氯离子含量检测17附录C 混凝土抗冻性检测20附录D 混凝土Cl扩散系数快速测定RCM方法22附录E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27附录F 本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引用的规范及标准28条文说明11 总 则1.0.1 为保证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体系耐久性的施工质量,使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符合安全、适用、耐久的要求,达到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特制定本

3、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1.0.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针对现场特点,结合勘测设计文件,正确选定施工方法。1.0.3 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组织均衡生产,做好技术交底和现场试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1.0.4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水平,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耐久性及工程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1.0.5 隧道施工应保护环境,文明施工,防止污染。对环境影响无法避免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0.6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与本规程有冲突时,以本规程为准。262 一般

4、规定2.1 隧道衬砌施工时,其中线、水平、标高、断面和净空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2 二次衬砌混凝土及止水带材料的标准、规格及要求等,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设计的规定。2.3 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及设计的规定。2.4 衬砌施工时,应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发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履行正式变更设计手续。2.5 对二次衬砌完成的地段,应继续观察和监测隧道的稳定状态,注意衬砌的变形、开裂、侵入净空等现象,并做出长期稳定性评价。2.6 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

5、埋件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凡属隐蔽工程,经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工程作业。2.7 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变形缝应做好防水处理。2.8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的规定。3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3.1 水泥3.1.1 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规定的P52.5或P52.5水泥。3.1.2 所用水泥强度等级为52.5,水泥的细度不宜超过380m2/kg、C3A含量不宜超过8、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水泥中含碱量宜小于0.6%

6、,但不得超过0.75,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除了按批检验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外,还应检测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应分别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2005)及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80741987)等的规定进行检测。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X-荧光进行测试。3.1.3 水泥应按不同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

7、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3.2 细骨料3.2.1 混凝土用砂应为河砂,质量除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的规定外,尚应满足3.2.2和3.2.3的规定。3.2.2 混凝土用砂应满足细度模数=2.33.0,并控制4.75 mm、0.6 mm和0.15 mm筛的累计筛余量分别为010%、4170%和大于90-100%。3.3.3 砂中的泥块含量1.0%,含泥量3.0,云母含量2.0,水溶性氯离子含量0.02%,无潜在的碱活性。3.2.4 对砂进行全面检验,质量符合标准规定,准予由产地组织运输进厂(场)的天然砂,进厂(场)时应按批检测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氯离子含

8、量。3.2.5 砂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碎(卵)石、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堆放砂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3.3 粗骨料3.3.1 碎石的质量,除了符合建筑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01)的规定外,还应满足3.3.2和3.3.3的规定。3.3.2 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径宜取为25mm,而且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粗集料表观密度大于2500 kg/m3,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3;,空隙率不超过47%)。3.3.3 碎石骨料的压碎指标20%,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5%、含泥量1.0%、水溶性氯化

9、物(以NaCl计)0.03%,无潜在的碱活性。3.3.4 对已经进行全面检验,质量符合标准规定,准予由产地组织运输进厂(场)的碎石,进厂(场)时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需要时还应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3.3.5 碎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掺合料及砂等混入。贮存时宜按不同粒级分别堆放,使用时分级称料,以保证碎石级配合格;堆放碎石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3.4 拌和料用水3.4.1 拌制各种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3.4.2 混凝土的拌和用

10、水,应用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或促使钢筋锈蚀的饮用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500mg/L;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不大于2000mg/L。3.5 掺合料3.5.1 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磨细矿渣粉(GB/T180462000)等的规定,质量要求稳定并附有品质检验证书的商品。3.5.2 矿渣粉的等级宜为S95或S105,比表面积应控制在350500m2/kg,三氧化硫含量宜3,可溶性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应0.45(或总含碱量0.9)。3.5.3 矿渣粉检验方法按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

11、泥和混凝土中的磨细矿渣粉(GB/T180462000)的规定进行。3.5.4 粉煤灰的细度应12,烧失量5,需水量比应95,三氧化硫含量应3,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3,可溶性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应0.30(或总含碱量1.8)。3.5.5 粉煤灰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规范粉煤灰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的规定进行。3.5.6 混凝土中掺加的硅灰,二氧化硅含量不应小于85,比表面积应不小于15000m2/kg。3.5.7 对进厂(场)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等矿物掺合料,应校对出产厂名、合格证编号、批号、生产日期、等级、数量

12、及质量检验结果等。3.5.8 粉煤灰及其它矿物质掺合料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杂物。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掺合料应分别运输与贮存,不得混杂。堆放掺合料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并有防雨防风设施。3.6 外加剂3.6.1 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阻锈剂、膨胀剂、缓凝剂、泵送剂、引气剂等,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3.6.2 减水剂应为聚羧酸减水剂,氯离子含量0.2%,与工程所用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推荐掺量下限时的减水率25%,推荐掺量上限时的减水率30%,1小时坍落度保留值150mm,

13、并能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调整凝结时间和含气量。3.6.3 宜选用具有防水、抗裂和防腐蚀功能的复合膨胀剂,性能应满足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和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1999)的要求,氧化镁含量5.0%,含碱量0.6,氯离子含量0.05。3.6.4 进厂(场)的外加剂应有生产厂提供的推荐掺量、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含碱量等说明,而且必须附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3.6.5 对进厂(场)的外加剂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包装、重量、出厂日期、质量检验结果等。各种外加剂的检验方法,应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20

14、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1984)、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和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1999)等标准的规定进行。3.6.6 混凝土外加剂应对混凝土强度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当混合使用外加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3.6.7 外加剂在运输和贮存时不得混杂及混入杂物。外加剂应设专库贮存,专人保管。外加剂储存过久或有可能影响质量情况时,使用前应予复验。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类存放,做好标记,不得受潮和污染。4 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施工4.1 配合比及耐久性基本要求4.1.1 二次衬砌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二次衬砌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见表4.1.1。表4.1.1 二次衬砌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抗渗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最大碱含量(kg/m3)(抗冻)耐久性指数DF()(洞口段)C500.344S120.153.070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在正式施工前的进行试配,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测定,并结合抗裂性能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