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376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生活品质(杭州)评价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研究2010年10月30日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活品质城市发展理念,提出了全力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要使这一目标导向能更好地发挥引导、激励作用,使创新的理念转化为发展的实践,必须通过评价来实现。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杭州实际、具有杭州特色,又具有城市普适意义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已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趋势分析及经验借鉴(一)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特点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近年来国内评价指标体系,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经济生

2、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环境生活做了不同的解构与分析。其普遍趋势与共同特点是:1、民生福利指标受到了普遍关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中,降低了GDP等经济总量指标所占份额,有关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需求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上升为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如“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把影响人生最重要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十二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12项子系统的综合指数“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2、主观心理感受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城市的综合评价中,普遍增加了市民的主观感受、专家的主观评价,使评价更多地考虑评价对象主要相关方的主观感受。如“零点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

3、系”的四项综合指标个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当前个人的情绪感受、对5年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预期和个人总体幸福感,都是出于居民预期的心理感受。3、综合性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复杂性,使得多角度、多方面评价成为社会评价的主流方向。如德国的生活质量指标包括了14个主要的生活领域:人口、社会经济地位与主阶层定位、劳动力市场与工作条件、收入与收入分配、消费与供给、交通、住房、健康、教育、社会参与、环境、公共安全与犯罪、闲暇与媒体消费、全球福利状况。4、社会事业指标被摆到重要位置。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文化的繁荣程度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生活质量、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如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生、老、病

4、、死”四个评价指标均涉及社会事业,如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投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指标。5、文化层面指标被列作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拥有量及利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将文化休闲生活作为衡量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选取每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核心指标,用来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设施方面的完备程度。6、生态环境指标被视作核心指标。城市环境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受到社会各评价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如世界卫生组织的生命质量测量表中,环境成为“六大指标”之一。(二)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的启迪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城市评价体系

5、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结合生活品质的基本理念,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构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基本导向。这就是:1、生活品质评价应从以城市建设为本转向以人的生活为本。在关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生活,从人的需求满足的角度来评估城市发展,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生活品质,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城市建设。2、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人文发展指标。在看到经济发展对提高生活品质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更要看到人文社会等领域进步和改善对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3、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客观理性分析转

6、向更加注重主观感性评价。在用数据标准对生活品质的客观状态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注重对心理状态、情绪、意愿、满足程度等进行测量,从客观理性分析与主观心理感受两个方面,来全面评价生活品质状况。4、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共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个性指标。既要反映每个阶层、每个群体、每个人生活中共性的东西,更要注重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以及同一阶层、同一群体、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生活个性化的、阶段性的理解、要求和感受。5、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人的生存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性指标。既要选择能够反映物质、精神和环境消费状况、与人的基本需求相关的指标,更要设计能够有效反映产出、贡献、价值和自身全面发展情况

7、、与更高层次需要相关的指标,在关注生活的同时,激励人们创造生活。6、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反映量的指标转向更加注重反映质的指标。在体现“更多”的同时,更要突出“更好”,注重量的质和质的量两方面评估的统一,体现生活资源评估与社会成员需求满足程度评估的统一。7、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单项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集束性指标。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对生活品质进行综合考查和系统评价,注重从不同维度评价生活品质的不同方面,注重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指标进行关联、综合以反映全貌。8、生活品质评价应从注重以现状的静态反映转向更加注重对变化机制的动态描述。不仅要对某一时点上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反映生活品质不同层面

8、上的依存关系,更要进行动态评估,分析生活品质的变化发展过程,对生活品质的变化机制作出精确描述。二、构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构架(一)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及运作机制的构建,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宗旨,以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环境“五大生活品质”为构架,以客观指标统计与主观评价调查为手段,构建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形成“党政主导、专家支撑、社会运作”的评价运作机制,力求将“生活品质”理念转化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的实际行动,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长远目标转化为现实任务,让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让人民群

9、众生活越过越好。(二)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1、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构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既要准确把握“生活品质”发展理念的内涵,按照“生活品质”发展理念,来选择、创新、设置指标,在科学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能准确地对生活品质进行测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尽量考虑调查、测评、统计上的可行性,所选择的指标要便于量化,数据便于采集和计算。2、坚持整体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构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要运用系统优化原则,以较少的指标,较全面、系统地反映生活品质的总体情况,并兼顾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同时,生活品质评价指标又不宜过多,要突出重点,把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

10、质、环境生活品质的代表性的指标选出来,使指标体系简明扼要,具有说服力。3、坚持引领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既要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尤其要体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符合“生活品质”发展理念的要求,使其具有引领性;在选择生活品质评价指标时,又要有选择地采用国内通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指标,使测评结果具有可比性。4、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生活品质体系既要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物质条件和各类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用数据对生活品质的客观状态进行理性的分析;也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对个人的幸福感、满意度等主观感受进行测量和评估。(

11、三)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生活品质”发展理念,按照“生活品质”所包涵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生活品质的基本内容,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以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等五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大维度。“经济生活品质”维度,由“家庭收入”、“家庭消费”、“创新活力”、“创新绩效”个领域的项指标组成,“文化生活品质”维度,由“文明素质”、“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4个领域的13个指标组成;“政治生活品质”维度,由“民主决策”、“民主权利”、“依法行政”和“法治环境”4个领域的7个指标组成;“社会生活品质” 维度,由“社会公平”、

12、“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认同”4个领域的9个指标组成。“环境生活品质”维度,由“环境质量”、“居住品质”、“出行便利”和“社区服务”4个领域的12个指标组成,总体形成由大维度、个领域、项指标组成的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观指标24个,占总指标的48%。(四)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1、“经济生活品质”维度:(1)家庭收入:由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收入满意度(主观)组成。(2)家庭消费:由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组成。(3)创新活力:由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新产品产值率、国际开放

13、度组成。(4)创新绩效:由人均GDP、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观)组成。2、“文化生活品质”维度:(1)文明素质:由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满意度(主观)、市民文明程度(主观)、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组成。(2)文化娱乐:由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高雅艺术活动满意度(主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满意度(主观)组成。(3)休闲活动:由享有休闲时间的充分程度(主观)、本地休闲旅游活动满意度(主观)组成。(4)身心健康:由平均预期寿命、体育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主观)、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主观)组成。3、“政治生活品质”维度:(1)民主决策:由政府重大决策透明度满意率(主观)、居

14、(村)务公开满意度(主观)组成。(2)民主权利:由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公民民主权利满意度(主观)组成。(3)依法行政:由政府依法行政满意度(主观)组成。(4)法治环境:由人民调解成功率、法治环境满意度(主观)组成。4、“社会生活品质”维度:(1)社会公平:由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贫富差距感(主观)、社会对困难群体关爱度(主观)组成。(2)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组成。(3)社会安全:由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食品监测合格率、市民安全感(主观)组成。(4)社会认同:由城市归属感(主观)组成。5、“环境生活品质”维度:(1)环境质量:由万元GDP综合能

15、耗降低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环境空气优良以上天数、建成区绿地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生态环境满意度(主观)组成。(2)居住品质:由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村庄整治率、居住满意度(主观)组成。(3)出行便利:由城乡公交便利率、居民出行满意率(主观)组成。(4)社区服务:由社区(村)公共设施及服务满意度(主观)组成。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维度领域序 号指 标 经济生活品质家庭收入1城乡居民收入2居民收入满意度(主观)家庭消费3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4恩格尔系数创新活力5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6新产品产值率*7国际开放度创新绩效8人均GDP9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观)文化生活品质文明素质*10平均受教育年限11教育满意度(主观)12市民文明程度(主观)13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文化娱乐14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15高雅艺术活动满意度(主观)16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满意度(主观)休闲活动17享有休闲时间的充分程度(主观)18本地休闲旅游活动满意度(主观)身心健康19平均预期寿命20体育人口比重21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主观)22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主观)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