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0242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2013.9月社会学第二章社会构成及运行(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姜春林 2013年9月,社会学,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第2章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第三节 社会类型,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及其特征 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由“社”和“会”演进而来。“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 西方,英语“Society” 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 译为“社会”。近代中国学

2、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如何理解社会? 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哌 社会唯实派(实体派)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 ,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

3、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社会唯名哌 代表人物:F.H.吉丁斯,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派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用归纳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每个个体会因共同的刺激、联想、暗示、模仿等发生相同的情感,即“同类意识”。同类意识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同类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进步成为可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社会心”和社会协调的行动。 G.塔德,法

4、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统计学家和犯罪学家。 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 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 是一种模拟。模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 拟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唯名哌观点: 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 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社会的本质之辩 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社会的本质不是抽象的、非历史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际交往-虚拟社会;微博;微信;(因特网) 两性关系-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走婚等 生产方式-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汽车(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

5、社会学家从不同开展的社会学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 如, 社会有机体论 生活共同体论 社会行动论 社会系统论 社会关系论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社会是一个系统,构成社会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其中,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方式构成了一个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规定着和制约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本质所在。 基本观点: 1.社会不是单个个体的堆积和简单加和,它是人们的联系和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2. 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

6、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物质关系。,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一般还包括群体与群体、群体与国家。 从关系的领域来看,社会关系的涉及面众多,主要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宗教、军事等也是社会关系体现的重要领域。,社会现象,腐败;工业化;微博、微信;大科学时代;教育不公平;宗教信仰;朝鲜核试验等各个领域,经济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最基本的关系,总结:社会特征,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第

7、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二、社会的要素:人口 数量/质量;结构,二、社会的要素:资源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二、社会的要素:环境 自然环境,环境:人类社会在一定空间、地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生产和生活所必须自愿的各种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在特定自然环境中,生物环境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 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二、社会的要素:文化 人类通过智慧和心智而创立和积累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的总和。,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

8、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就称为社会功能。,三、社会的功能,1. 整合功能:将单个个人组织起来。,三、社会的功能,2. 交流功能:人通过社会创造的语言、文字、符号等工具进行交往。 交往的类型: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三、社会的功能,3. 导向功能:通过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三、社会的功能,4. 继承和发展: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一代代更替繁衍,社会是长存的。,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宏观社会结构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等。具体来说,社会制度以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社会

9、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 对个体行动的影响:各种关系规则为个体行动提供了选择集。 例如:婚烟家庭制度规定和设置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个人关系的影响: 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个人关系是非正式关系,是不稳定的。为此,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个人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证。 同事、上下级、朋友、老乡、邻里、夫妻、婆媳等关系 例如,周恩来总理与池田大作先生,中野良子的多个中国友人,对群体关系的影响:

10、 群体关系:是指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它受到群体规则、规范的影响。 群体本身也有一定层次性。例如,社团中的小群体,国家间形成的各类组织等。,全球范围看,社会的宏观结构是一个世界体系 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0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二、微观社会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人际互动模式、社会角色模式等。 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社会行动者。 社会学家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因

11、为通过对大量个人行动的考察,可以发现社会运行规律,所以个人行动成为社会学考察的重要内容。 如,春节有人在微博上发布寻狗启示,引发38万人的讨论。,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一)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纵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继承:价值取向 变异或创新:动力机制 中断:抛弃和遗失(如妇女裹足的习俗,古方、古典、古法) 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横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交叉渗透: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 相互制约:人口、资源、环境 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社会运行状况的判断

12、:良性;中性;恶性 判断的原则:综合性;协调性;满足需要 社会运行:综合性原则: 美国社会学家E.S博加德斯提出衡量社会进步的14条标准 主要指标:健全的身心;有利健康的环境;从事创造性工作人数增加;工商业民主的发展;劳资关系的协调;注重精神及宗教的发展等。 第九次世界社会学大会曾出现在衡量标准和价值取向截然相反的主张:许多学者坚持认为,科技革命和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印度社会学者C.达斯古普塔根据印度的传统道德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对地球上绝大多数人是惨无人道的,它将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他提出以素食者人数、从事自然经济的人数48条标准来说明社会的进步状况。,社会运行:协调性(失调)原则

13、 结构性协调: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比例与排列以及严密的组织性。 如,人口性别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 功能性协调: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 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协调与失调 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历教育:职业教育 协调与失调 结构与功能协调:结构决定功能,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功能的调整,结构处于协调时,功能的调整也比较容易实现。,社会运行:满足需要原则 谁的需要?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维持和发展 “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 自然需要:是人对自然物的需要,如衣、食、住、行; 社会需要:是人作为

14、社会人的需要,如,漂亮服饰 客观需要: 往往与物质相联系,如衣食住行的需要; 健康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医疗需要 主观需要:与人的精神相联系的需要,如归属感的需要 荣誉、地位、成就的需要,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二)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 具体而言,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社会的转型; 抽象而言,社会转型表现为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的转换。,一、社会生存方式 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人类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就要采取一

15、定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料。人类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就是一个社会的生存方式,也叫生计模式。采集狩猎、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要生存方式采集狩猎社会:最古老、最简单的生存方式,第三节 社会类型,园艺社会:9000年前,直接播下种子,刀耕火种 游猎社会:饲养动物、放牧动物,流动性,农耕社会:公元前3000年,运用简单工具,产出率高于园艺社会 工业社会:公元17-18世纪,运用机器进行生产,社会分工与组织,第三节 社会类型,二、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公社(community)社会:指多数社

16、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地缘关系:区位结构;氏族部落;,社团(association)社会:指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社团社会由于高度社会分工(业缘关系)导致人们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有机联系。,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 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业缘关系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面貌。 业缘关系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维持。 人类社会从公社社会向社团社会的过渡和转变,是社会的大转型。推动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本章要点,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整体。人口、资源、环境、文化是社会的基本构成。 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运行是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的纵向运行,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