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2280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 ”建设的实 施 方 案一、课题的背景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超越前人、战胜自我,才能有所成就。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如同另一种语言,是孩子们传达自身丰富情感和对世界万物纯真理解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培养孩子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是加强其脑功能锻炼,发展其智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考察表明,对儿童手工活动的研究远落后于对儿童绘画活动的研究。因此,在大力提倡文化建设之际,学校决定以本校的“诚文化”建设为主体,以多种特色教育为切

2、入点,将手工制作列为学校校本教研课程,进行积极、深入、大胆的尝试研究,让我校文化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使全校师生受益终身。二、课题的界定1、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原本是个动词短语,如今已逐渐地当名词使用,是一项直接用双手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活动。对于发展儿童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造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学校“诚文化”。我们学校的“诚”文化就是营造以“诚”为核心的学校特色文化氛围,即是在校园中弘扬“诚气”,大兴积极向上、风气清正的管理之风,锻造一支“诚德”的师德高尚、敬业爱

3、生的教师群体,培养一代代“诚实”的品行高尚、学做真人的学生。本课题是以手工制作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诚文化建设。从我对手工制作的学习来看,手工制作是一种技巧,这个“巧”就是从大量的动手练习中来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才能上升为艺术。而从熟到巧,必须有大量的练习的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唤醒了他们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更是激活了其创造力、表现力,磨练了其心性,让他们更加细心、耐心,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少一份练习作品就少一份精美,这个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也就将诚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

4、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从大脑传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生理活动,从而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2.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学校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是使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手工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在人的童年

5、和少年期,如果没有依靠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激活抽象思维区域,那么将会影响人今后一生的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手工制作教学活动的良好形式。2.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能大胆对材料的改造价值、改造可能和装饰方式等发面进行猜测、设计、操作。使其自发、主动的动手制作,提高自身的制作能力。学以致用,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会美化生活环境。结合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营造两号的校园文化氛围。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对材料的寻找与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寻找课利用的材料,并储备、观察、了解他们

6、。带领学生观看欣赏有关手工制作的视频、网站、书籍和影像等。对材料的再利用、创造和应用应用切割、削剪、雕刻、镶嵌、涂色、包装等方式,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公用的角度有目的地进行创意制作,把手工制作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手工制作的价值。借助校园环境或家庭空间,让学生用制作的作品进行布置,并组织学生参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不是得以进一步提高。结合学校诚文化,让学生在“诚”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发展。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观看、学习手工制作的向关书籍、网站(如“家有妙招”、“艺术创想”、“巧巧手”、“肉丁网”、“手工制作网”、“折纸网”)等。学习

7、借鉴和改进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及时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总结,为后续研究作指导。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小点子”的材料认知和实施意见的收集,对后期开展活动有较大的帮助。案例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意制作意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方法,启发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手工创作与美化生活,提高创意制作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环保意识。七、课题研究的组织课题组组长:张志国 副组长:杨挺熠 周保送 学术主持人:杨挺熠成 员: 张军堂 张虎堂 王 杰 马龙生 魏韩送 罗 礼 陈

8、 娜 赵立唯 杨伍斌 田麦翠 苏申琪八、课题研究的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动态、经验和成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培训学习,开展问卷调查。2.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2月):制定计划、细化活动、根据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手工制作实践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活动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广泛征求师生对手工制作教育与“诚文化”融合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在研究中搜集整理有关手工制作教育与“诚文化”融合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形成相关的系列资料。3

9、.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系统梳理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形成手工制作教育与“诚文化”融合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校本研究的经验。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限5项)手工制作教育实践案例教学视频2015年6月手工制作教育与学校“诚文化”建设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17年6月学生手工制作作品汇集文本2017年12月手工制作校本教材系列文本2016年12月学区师生手工制作展览视频2016年6月最终成果(限3项)研究报告文本2017年12月书手工制作教育与学校“诚文化”建设研究专著专著2017年12月师生作品案例集文本2017年12月天天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