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1487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题总结打印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3、桑代克的联结说?4、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7、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8、加涅学习的信息加论观点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9、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基本观点?10、简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关系?11、知识的学习与品德的学习关系?12、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13、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14、知识巩固的途径?15、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6、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1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8、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是怎样的?19、皮亚杰的

2、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20、评述柯尔伯格(美国)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3、有结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过程?24、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2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8、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30、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马斯洛)1、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韦纳)2、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班杜拉)33、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3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35、什么是学习策略?其特征是什么?36、学习策略由哪些策略构成(结构)? 3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使用

3、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简述常用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有何区别(此问题主要答其定义)?38、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哪些原则+方法?39简述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和奥苏贝尔认知说的主要观点及意义。40、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1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42、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措施)43、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44、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45、简述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46论述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脑与神经系统的

4、发育特点:中学阶段脑与神经系统从结构到功能上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奠定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物质基础。(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三)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四)、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五)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5、,产生了与社会评价作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六)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因而中学生也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

6、中所占的比例最高;(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基本内容:(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言之,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

7、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岁)。(三)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

8、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3、桑代克的联结说?(一)桑代克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猫由最初乱闯误开门踏板打开笼门,到后来的会按动踏板。(二)学习的联结说: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又称“试误说”。(三)主要学习规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4、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经典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

9、液分泌,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应。并由此而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二)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刺激活泛化与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

10、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强化的程式分类:强化分为:连续式:(即时强化)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间隔式(延缓式强化),间隔式又分为:时间式:(时间式又分为:a定时距式: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b变时距式: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比率式:(比率式又分为:a定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b变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处罚:当有机体作出现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削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处罚。惩罚不能使行为性永久

11、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处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行惩罚,因为处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三)新行为的塑造:(怎样进行新行为塑造?)把目标行为分解,分成一个个的逐渐趋向目标的小步子,在学习者每表现出一种趋近目标行为的小反应之后就给予强化,逐步提高要求,直到把多个目标行为连贯成一种复杂的行为,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

12、方法就是塑造。新行为塑造具体技术:()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步骤:a终点行为,选择目标行为,越具体真好;b起点行为:了解学生目前能做到什么;c步调划分,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d即时反馈,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予以反馈,学习任务越难,需要的反馈就越多。()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四)程序教学: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3、;()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必须全面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中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教程;()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7、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一)有意义学习:()含义: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

14、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和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即新知识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关系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二)意义的同化:模式:()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

15、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关系,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组合学习:当学习新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四)接受学习。8、加涅学习的信息加论观点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9、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基本观点?(一)认识观: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事物的表征。(二)学生观:学生自己建构出来,不是教出来的。()强调学生丰富经验老师应该怎样利用;()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建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