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9902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及资源库建设初探 【摘 要】本文提出了确定“微课”知识点的“适合与能够”原则,结合高职“微课”知识点的具体分类,构建了总分结合、层层递进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知识点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微课”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步骤,提出了高职“微课”资源库建设的相关要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课” 知识点 体系设计 资源库 1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正在透过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过渡到Web3.0万物移动互联时代,学生的学习也从通常的网络互动学习步入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任性境界,从而为新时代全民性、终生性的常态学习奠定物理基础。为此,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必须从网页、博客(微博

2、)、Wiki、QQ等转向Youku、微信、微课等适合智能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设备的新形式。教学方式转向课内外相结合、固定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现代方式。 “微课”正是适应上述观念和时代潮流的最佳产物,它在长则几分钟、短则几十秒钟的时间内集中呈现某一知识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人入胜的过程解析要点,透视本质、突破难点,特别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借助于“微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哪怕仅有的几分钟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课堂内外、工作闲余、教室寝室、食堂公交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短小精悍使其可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既可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媒体,也可让学生利用手持设备在课后

3、复习巩固、自主学习或接受教师指导,从而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使课内外、教与学得到更好统一。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高效途径。 2 “微课”知识点体系 “微课”是仅就学科某一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微小课件,所以必须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根据“微课”制作和使用的要求筛选出适合的知识点,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崭新的“微课”知识点体系。不过,这里所说的“微课”知识点体系不同于通常的学科知识体系,它不可能也不需要包含一个学科所有的知识点,它应当包括的是那些适合制作并且能够制作成为“微课”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个课程可能需要

4、反复揣摩的重难点以及使用其他教学媒介效果不佳的知识点,构建成某一学科较为精致的“微课”知识点体系。 所谓“适合”,首先是符合“微课”短小精悍、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的知识点;其次是需要使用“微课”进行开发,特别是能够发挥“微课”的深入性、探索性、高效性的知识点,摒弃那些无须“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开展教学的知识点。而所谓“能够”,是指能够使用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并且能够制作出较高质量“微课”的知识点。 2.1高职“微课”知识点分类 根据上述要求,目前高职“微课”知识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讲解型知识点以学科知识重点和难点为主,采用引导提示步步推进的知识点; 习题型知识点以典型例题

5、、难题为主,采用分析解题思路和计算推理过程的展示式知识点; 实验操作型知识点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的知识点; 其他类型知识点不属于上述分类或难以归类的均可归此类型,比如合作研究型知识点等。 在高职“微课”知识点体系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操作型知识点。这是因为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学在知识传授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实习实训能力的培养。 2.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知识点体系设计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局域网络、广域网、Intranet的建立和网络模拟实验六个部分。根据“微课”开发的“适合与能够”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疏理,在对每

6、个模块内容与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拆分重组,模块内容总分结合、层层递进,知识点由点到面、由面成网,构建成总分递进式的“微课”知识点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知识点体系 顺序 内容模块 “微课”知识点 1 网络引论 Internet的服务 2 网络基础知识 模数转换和传输、检错与纠错、多路复用、数据交换、网络体系结构、TCP/IP参考模型、传输媒体与双绞线制作、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互联设备 3 局域网络 网络协议、CSMA/CD、令牌环 4 广域网 IP地址、子网划分、TCP/IP测试、IPv6.域名管理和DNS 5 Intranet的建立 DNS服务

7、器、DHCP服务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 6 网络模拟实验 Boson NetSim、路由器模拟实现子网连接、交换机模拟实现VLAN划分 课程知识点的六个模块从上到下依次递进,从左到右进行细分,相互结合形成相对完整且精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知识点体系。由点到面、由面到网,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借助于“微课”的灵活效用,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主动、积极和相对发散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微课”体系的“能力”承载量,发挥其最佳的使用价值,实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8、。 3 “微课”资源库建设 “微课”的内容可以是微问题、微思维、微例题、微练习、微实验、微操作等各种微教学内容,“微课”的形式可以是拍摄或录制型的微视频、设计或制作型的微动画和PPT等,或是在两者或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改良或开发的制成品。一般而言,语言类、操作类内容可采用拍摄型,呈现较多文本、展现严密逻辑关系或展示电脑操作过程的课程可采用录屏型,不便于真人实物展现或为增强趣味性和视觉效果的内容可采用动画型,简洁型、入门型或偷懒型则可采用PPT,而精致型、深入型则可在上述几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或进一步开发,或借助于专门工具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进行全新创造。 3.1“微课”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步骤

9、“微课”的设计和制作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一般可分为确定教学主题、细化知识点、完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撰写脚本、拍摄或录制、后期编辑与优化、设计制作配套资源和教学实施九个环节。 “确定教学主题并细化知识点”是“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最重要的基础,必须根据“微课”设计制作的要求和课程“微课”知识点体系进行确定;“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和制作的灵魂,需要在认真分析教学主题和“微课”知识点、学习对象、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基础上制订出教学目标,然后根据上述要求和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达到“微课”在较短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一个知识点的目的;“撰写脚本”是其后“拍摄或制作”的

10、基础,并直接影响到“微课”产品的制作速度和制作质量,撰写时完整考虑现实场景和使用者即学生的角度,为后期拍摄和制作出受学习者欢迎的优质“微课”打下扎实基础;只有在优质的“拍摄或制作”的初级产品基础上,才能通过“后期编辑与优化”进一步改善效果和提升质量;最后通过“设计制作的配套资源”和一定的应用策略来保障“教学实施”的顺利开展,并通过“教学实施”检验“微课”的质量和效用,通过总结、反馈、修改等进一步补充、完善“微课”资源库。 3.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建设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资源库是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

11、ernet应用”(第三版)教材的章、节为基础,以模块化的总分结构形式构成,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使用。鉴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其“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中需要综合应用多种设计和制作手段,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特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更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根据其“微课”知识点体系(表1)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微课”类型:讲解型的理论知识点和实物操作型的实践知识点“微课”一般通过现场拍摄获得初级产品;推理型的理论知识点和电脑操作型的实践知识点“微课”一般采用电脑软件制作或电脑操作过程录屏获得初级产品,然后通过视频剪辑、PPT合成等

12、后期方式进行二次创作获得成品“微课”。 制作前要认真确定主题并细化知识点7,做好教学设计、撰写脚本并准备好配套课件。拍摄时,最好选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强、愿意刻苦钻研且形象好的中青年教师,环境、背景、人物、设备简洁清新且不花哨,教师状态自信、语音亲和、用词准确、讲解清晰、操作规范,学生状态积极、发言清亮、过程自然、效果天成。如果采用电脑录屏,则要注意录制环境安静无干扰,电脑、麦克风等各种设备调试到位,禁止所有可能影响录制效果的人员进出,关闭电脑中使用不到的软件、弹窗、图标等,防止手机声、学校铃声等其他声音的出现,确保录制视频的格式、画面比例和清晰度。两者都要注意符合教学规范和认知规律,不可出现

13、知识性错误,不允许有错别字、不准确不通顺的语言、有其他出处或版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经典课程,所以除了课题组成员自己设计制作外,还可通过网络、比赛等途径收集“微课”资源,比如中国微课网http:/等。资源格式可以是.flv、.mp4、.wmv、.swf、.avi、.ppt等多种形式。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建设已基本完成,共有“微课”资源4.5G左右,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4 总结 当然,“微课”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所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其他课程“微课”资源库的应用经验,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用过程中观察效果

14、、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进一步补充、完善“微课”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微课”资源库课堂内外、移动学习等高效使用的方式、途径和策略,初步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应用策略和使用模式是后期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只有同时拥有精致优秀的“微课”资源库和完善成熟的应用策略,才能真正满足高职教学需要,适应Web3.0时代移动学习、个性化深度学习的时代要求,并最终达到提升高职教学效果、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J.2012(11):19-21. 2陈唐明.微课题研学催生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6(31):51-5

15、3. 3高兴宇,宁黎华.“工程光学”课程知识点体系建立与微课视频库开发J.大众科技,2014,16(174):97-99. 4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等.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9):106-109.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朱平.利用微课辅导解决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五大矛盾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7):17. 7张晓兵.“微课题”研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范式J.福建中学数学,2012(10):8-10. 8张华.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复习效率基于知识体系构建提升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5(2):68-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