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665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课件第四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2、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 同时,教育目的则以教学目标为中介而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一)人的

3、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1.原始人对“完整”的人的朦胧向往,2.古希腊人对“和谐发展的追求”,3.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4.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和谐、全面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的人”,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2)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

4、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的潜在力量,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是人的实际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一)教育目的的个

5、人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

6、社会本位论对立的 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二者的对立的,社会的现实,理论,根源,必须指出,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育是可以完全超脱社会而纯自然地存在的。,本节学习结束,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二)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二、科学主义教育的目的观,第三节 20世纪教

7、育目的观概览 二、科学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二、科学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观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第

8、四章 教育目的,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坚持培养劳动者; 三是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

9、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尽力克服这种消极现象。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第三,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向,第四,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第五,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中的弱校建设。,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10、,本节学习结束,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我国现行的中小学 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劳动技 术教育,美育,体育,智育,德育,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一)德育,(五)劳动技术教育,(二)智育,(三) 体育,(四)美育,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本节学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