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355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第六章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卫兴华 张宇 著,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开放,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 对外开放,内容提要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与影响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政策演变和意义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利用外资保进我国经济发展 第五节 推进“走出去”战略 第六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与影响,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基本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贸易的全球化 (二)金融的全球化 (三)生产的全球化,重点解析: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生产力维度: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级段,是

2、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过程 。 生产关系维度: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世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过程。,难点剖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制约和削弱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冲击。 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在不断深化。 经济全球化是不对称全球化,商品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迅速,而劳动力市场却仍然严重分割。,第二节 对外开放政策的 演变和意义,内容提要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

3、本国策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基本问题:为什么要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历程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关起门来搞建设”,对外开放,加入WTO,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 对外贸易结构的提升 对外贸易发展的联动效应,第四节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 经济发展,外资利用类型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 外资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弥补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资金的不足 给中国带来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增加了政府税收和外汇储备,创造了就业机会 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4、,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第五节 推进“走出去”战略,“走出去”与“引进来” “走出去”的现实依据与战略意义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和特点,难点剖析:为什么在“引进来”的同时要推进“走出去”战略?,问题的再表述:为什么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又要鼓励对外投资? “引进来”最初是为了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但后来还肩负着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等任务,并不单纯意味着我国资本不足。 “走出去”的目的是利用国外一切可能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并不意味着我国资本过剩。 “引进来”与“走出去”在具体结构上存在差异,第六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

5、内容提要 一、经济安全的内涵与表现 二、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原则与策略,基本问题:对外开放可能导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主要表现,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反对国家干预的 ,国家主权必定由于经济全球化而遭到削弱。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贸易依存度上升,本国经济运行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 跨国并购可能使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掌握在外国投资者即跨国公司手中,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金融业对外开放和资本跨国流动规模扩大 ,加大了本国金融危机的风险。,重点解析: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对策,1、循序渐进地推进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进程,把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与有效监管结合起来。 2、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增强对外贸易主导权。 3、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吸收外资与改善外资监管结合起来,调整外资产业政策,防范外资并购造成市场垄断。 4、完善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