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354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班主任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 扶余县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刘树臣今年暑期,我有幸首次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聆听了东北师大石艳等四位专家学者精彩的讲座,四位专家培训的内容与我的工作中经历有好多相似之处,似曾相识,但她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却令人钦佩。学习完专家的讲座,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当然,做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心、恒心去感动学生;用信心去激励学生;用细心去观察学生;用耐心去教育学生在工作中,我们班主任要眼勤、嘴勤、腿勤我认为这只强调了做为班主任的老师的心态和做法。只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者、组织者的身份。这样做只能说班主任是班级的主人

2、,是“家长”,学生只是被领导的对象。如里班主任太“勤”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你的爱心学生并不感动,你的激励并不见效果,你的细心观察学生会有意做假这是做为班主任不愿看到但时常能看到的结果。班主任不仅是教育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指导者。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学生的自主管理应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教师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会把教师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一份或若干份管理工

3、作和服务工作可做,大家都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感情容易接近,思想容易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很有利于促进班风和校风建设。 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实现对班级的管理。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及意义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自己的行为由

4、自己管理。具体来讲是:在不违法、不违规、不违反社会公德、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相对自由选择的权利,有参与制定班规班约、集体活动规则等的权利,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对学校的部分事务拥有参与讨论和决策乃至管理的权利等等。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既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锻炼出一批学生管理层的的积极分子。同时,通过自主管理,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一份或若干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可做,大家都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

5、者,感情容易接近,思想容易沟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很有利于促进班风和校风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管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了才干,为毕业后走上社会,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走上社会,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学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6、,才会把教师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一)面向全体,主动参与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所说的“主动参与”,不是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也同样强调纪律和秩序、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体现这一管理原则,要求班主任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教师要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当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教师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班级的组织机构成员

7、应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要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和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当他们遇到困难,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此外,还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有利条件。(二)情理交融,刚柔并用人们常说:三分制度管理,七分感情管理。所谓感情管理,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能耐心地帮助。同时,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说,在管理制度上要体现一种“刚性”,严明、公正、一丝不苟;在情

8、感上体现一种“柔性”,宽容、善解人意、以诚相待。班级管理说到底是对学生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的出发点首先必须是爱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和管理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道理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三)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家长的言行及生活方式,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教师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

9、管理的合力网络。班级管理要卓有成效,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其次,要做好与团、队和班委会的协调工作。团队组织和班委会是学生集体的核心,是班级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教师应经常同学生家长和学生所在的社区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家里和社区的表现,主动向家长和社区反映学生的情况,反映班级和学校工作的要求,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三、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让所有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集体

10、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一)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祖父母等的溺爱下长大,从小娇生惯养,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一旦远离了家长的“保护圈”,一下子就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更谈不上自主管理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管理,必需先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自信心入手。为此,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敬、可亲、可近、可信、可爱,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可塑性。“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大家相信自己

11、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自主管理,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吃一堑长一智,逐渐积累自主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自主地把班级管理好。(二)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班委会下设学习组、宣传组、文体组、劳动组、生活组等,各组下面再分设小组,每个小组分管一项班级事务,把所有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中(各小组成员是管理者),每位学生都有一项管理职责。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这样,所有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

12、管理格局。这套管理办法的实施不单是使班级出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相互管理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学会了自律、自主管理和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三)角色转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要求学生“自己会”。因此,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是很必要的。“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为了使班级各项工作行

13、之有效地开展,可选举产生若干名班级管理员,如节电员、电教员、卫生监督员、自行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饮水监督员、交通安全员等等。这样,职责到人,明确目标,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四)形成风尚变“他律”为“自律”教师应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把班级准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目的和要求交给学生,让学生构思、设计,让学生承办、主持,让学生总结、提高,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实行班级活动自主化。教师需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实行“优点不说不得了,缺

14、点少说逐渐少”的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不用批评、教训的口气,而用“建议、希望”等词语来说明,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当好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几年来,本人也一直在班级工作中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虽不是很成熟,但也有一些收获。第一,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班主任应该管的就管,应该导的则导;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能够自主学生才是我的最终目标;第三,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我提倡人人参与班级的自主管理,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管理中有自己的岗位,有自己的职责。以上为本人参加培训的点滴感受,希望领导及同仁给予批评指正。如何做好班主任 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反思 扶余县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刘树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