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260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去也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力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公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存在着作为主题的公有制经

2、济的让农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队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的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本特征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1.1.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具体地说是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3、,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4、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这里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公有制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公有制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中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

5、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都会受到市场的调节。这样的分配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把提高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但要兼顾社会公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做到全国一

6、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进计划方法。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计划工作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远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8年到1992年间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拨乱反正和反对“两个凡是”,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之后,经

7、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已经开始进行,只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难以实现,最终改革在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时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个口号实际上就是让农民占有了“地租”以外的劳动收益,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太多,但是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长期遭受压抑,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2.49倍,每年的增幅都在15%以上,而 1985年之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都只有5%左右,这可以说明一定问题。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所有制,而只是改变了使用权和使用方式,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这坚定了改革经济体

8、制的决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从而以“放权让利”为起点,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十三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了,特别是认为市场和计划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利用市场调节不等于是资本主义,应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时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清晰了,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扫清了道路。 1992年,经过邓小平“南

9、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直到现在都还在进行的工作,从1992年至今,已经过去16年,这16年中,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跃居全球第四,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以前不足的外汇现在已经增长得令人不可思议,2001年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开始得到世界各

10、国的认同。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开始建立和不断变革,政府职能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现代公司企业制度也在建设中,然而改革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首先,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甚至 50%以上,出口总额对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而内需却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向型的经济可以获得贸易的好处,但是也使国民经济过多暴露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之下,国际市场的波动显著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距拉大、地区经济差距拉大等问题,有差距是强调效率优先的必然结果,但是差

11、距过大却失之公平,而且收入差距过大本身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城乡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以及传统二元制度隔离等因素引起的“三农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也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再次,1992年后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是90年代中期和去年(2007)出现的,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新建立的资本市场也几经起落,且起落的原因和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既增加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也提出了更加深入发展和研究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为了利润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如伪劣产品、环境破坏等,这些行为除了企业或者个体不法牟利以外,地方政府为了地方

12、利益掺和其中也是难以避免。另外,垄断、地方保护等等限制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4. 对比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

13、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江泽民也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是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抽象地讲市场经

14、济,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的特征,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这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参考文献: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