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调查方法li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240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线调查方法l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线调查方法l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线调查方法l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线调查方法l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线调查方法l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线调查方法l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线调查方法l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基线调查方法(讨论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高等维管束植物调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本项目新增推广点的基线调查中的陆地和水体。原8个示范点的调查方法不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北方草原调查技术方法3 确定样地调查面积 以各推广点申报的面积为准,根据地形、地貌和水体,用G

2、PS确定3以上个固定的点位,形状不限,并向项目办提交地形图最好是遥感图片。4 调查方法4.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踏查和详查两种方式。 4.1.1. 踏查踏查也称概查,是对调查推广点样地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对调查地区目标物种及其伴生物种资源的范围、边界、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种类和分布的一般规律进行全面了解,选择重点取样区域。踏查应配合分析各种有关地图资料进行。如植物分布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和地形图,甚至遥感图像资料等,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12 详查详查是在踏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

3、种类和贮藏量调查的最终步骤,是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4.2路线调查 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的调查是遵循一定的调查路线有规律的进行的,并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进行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种类及贮量的详查。 4.2.1. 选择调查路线的基本原则 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的分布及其种群数量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地形的变化,而植被类型是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分布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有不同的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种类或资源量不同,因此,选择调查路线的基本原则是能够垂直穿插所有的地形和植被类型,不能穿插的特殊地区应给予补查。 决定调查路线必须进行慎重的研究

4、。因为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种类分布的调查和资源贮量的详查基本上是在调查路线上,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取样获得的。调查路线对调查区域的覆盖及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踏查、访问和各种参考图件资料,如地形图、植被分布图等,是正确确定调查路线的必要保障。 4.2.2. 路线的布局方法 路线的布局方法分为路线间隔法和区域控制法两种。1)路线间隔法 路线间隔法是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路线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在调查区域内按路线选择的原则,布置若干条基本平行的调查路线。这种方法采用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和植被变化比较规则、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的分布规律比较明显。调查路线之间的距离,因调查地形

5、和植被的复杂程度、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调查精度的要求而决定。考虑到本项目的调查区域不是很大,一般草本植物间隔1050米即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区域,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大间隔距离,但应控制在间隔100米以内。2)区域控制法 当调查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分布不均匀,无法从整个调查区域按一定间距布置调查路线时,可按地形划分区域,分别按选择调查路线的原则,采用路线间隔法,进行路线调查。 4.2.2. 在调查路线上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调查路线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样地,并做一定数量的样方,记录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种类的各种数量要素,为定性和定量分析调

6、查地区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贮量及其变化规律准备数据资料。代表性样地的选择既要反映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分布的普遍性,又要反映其集中分布的特点。 在调查路线上,应按一定的距离,随时记录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种类的分布情况和多度情况,并采集植物标本和需要做实验分析的样品。路线调查按在地图上布置好的调查路线进行,在野外首先找到路线的位置,对好方位,沿路线前进,记录前进距离,当路线有所修改时,在地图上应及时注明。 4.3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 在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调查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分布零散的、各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和几乎无法确知其真实数量的庞大群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全

7、部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只能从中选取一小部分作为样地,从样地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得到对总体的判断。对选取样地的要求应该是既能代表总体,又要使样地的数目尽可能的少,以减少人力和物力,怎样同时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要求,是取样要解决的问题。 4.3.1 取样原则 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调查非常关键的一步是选择调查样地,这是决定研究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的核心部分,一般有如下应该注意的原则: 1)2个步骤: 先踏查,后详查。即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2)3个一 : 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3)5个接近: 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

8、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4.3.2. 取样技术 取样技术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两种。 1)主观取样 主观取样是根据主观判断选取“典型”样地,其优点是迅速简便,有经验的工作者来做有时可以得到很有代表性的结果。其缺点是无法对其估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因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应用的可靠性无法事先预测。主观取样常受到工作熟练程度、精力饱满程度、偏见,以及种群分布格局等影响,容易出现误差,但主观取样通过有经验的判断可减少一定的取样数目。 2)客观取样 客观取样也称为概率取样,这是因为每一个样地被选择的概率是已知的。它不但可以得出一个估量,而且能计算估量的置信区间和进行样本间显著性检验,并可明

9、确样本代表性的可靠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客观取样方法。 一般常用的客观取样有以下三种: (1)随机取样。要求每一样本有同等选择的机会。可在相互垂直的两个轴上,利用成对随机数对作距离来确定样地的位置。一般认为随机取样是最理想的取样技术。 (2)规则取样。也称系统取样。首先确定一个样地,然后每隔一定距离取一个样。在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分布基本上是随机分布,变异不大的情况下,规则取样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3)分层取样。是根据对总体特性的了解,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区组,在区组内随机取样或规则取样。在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变化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特别适用分层取样。 4.3.3. 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可

10、分为无样地取样和有样地取样。所谓无样地取样是指未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所谓有样地取样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样带法等。本项目宜用目标物种和伴生物种资源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样方法。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一般采用正方形样方,但根据过去的经验,长方形样地比正方形样地更为有效,因为长方形样地可以包括群落中更多的变异情况,对于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而言,根据统计学理论,0.25*4米或0.5*2米的样方均比1*1米的样方效率高,具体样方形状由调查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3.4. 取样面积和方法取样面积是指调查中样方面积的大小。一般根据植物群落最小面积

11、原则确定。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表现出群落植物种类的面积。调查时样方大小,一般草本植物采用1-4m2;灌木为16-40m2;乔木和大型灌木为100-200m2。调查的样地中的样方的总面积应占申报推广点面积的20%以上,并确定每个样方的间距。 1)发菜和冬虫夏草调查方法由于这两种目标物种的数量稀少,调查中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采用采集称重法进行,每个样方的面积可设置为40-100 m2,在里面设置10-25个样格,每年选取不重复3-8个样格采样(如图1所示)。2011年2012年20122013年2011年2012013年2013年2011年图1. 410m的样方 2)目标物种为草本植物的调查方法在

12、纯草本植物的样地中,根据草本植物中冠幅最大的物种来确定样方的面积,最好样方的面积不要小于2m2;在有灌木的样地中,样方的面积不要小于10 m2;样地中含有伴生物种为乔木时,样地的面积不小于100 m2;目标物种在森林中样方面积20m30 m,由6个10 m10 m的样格组成,每一个样格中设置4 m2小样格方法调查。3)目标物种为木本植物的调查方法对于目标物种是灌丛的,要调查整个样方,样方大小设置不能小于10 m10 m,并设置2-4m2的样格1-3个对具有代表性的草本伴生物种进行调查(图2);对目标物种是乔木的,样方的面积样方面积20m30 m,由6个10 m10 m的样格组成调查,如香果树。对伴生物种是灌丛时的调查,可根据灌丛的选取其中的3个样格调查;对伴生物种是草本时,可在3-6个样格中设置面积2-4m2的小样格进行调查。对灌丛和乔木的调查时,请特别注意外来种入侵的现象。2-4m2图2 10m10 m样方2-4m22-4m2图3 10m10 m样方植株号地上部鲜重量(g)分枝数(枝)冠幅(cm)主茎、侧枝直径*1(mm)叶片数*2(片)花序长(mm)花序(个)果实重(g)主茎侧枝叶数小叶数花序/株花/花序花/株干重(g)鲜重(g)干重(g)下部上部下部上部123平均值 表 3 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学性状调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