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975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社会认知(2) 自 我,问卷 2009. 2-,第3章 社会认知(1):自我,*问卷;社会化;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1节 自我概念 第2节 印象管理(自我表达),20 问法,请尽快回答20次“我是谁”? 答:1. 我是 2. 我是 我是 请尽快回答20次“他(或她)是谁”? 两位中国被试的回答(同性别、年龄、年级、班级) 被试甲 被试乙,Who are you? 甲(采自杨永明等1985),11. 我是对往事总感到懊恼的人; 12. 我是对自己感到不满的人; 13. 我是1974年失去母爱的人; 14. 我是爱学习的人; 15. 我是特别喜欢运动的人; 16. 我是喜欢绘画的人; 17

2、. 我是喜欢唱歌的人; 18. 我是生活比较有规律的人; 19. 我是爱美的人; 20. 我是感到幸福的人。,1. 我是1964年出生的人; 2. 我是XX省人; 3. 我是性格开朗的小伙子; 4. 我是自尊心很强的人; 5. 我是1983年人大学的; 6. 我是1984年转专业的; 7. 我是身高1.6米的人: 8. 我是体重56公斤的人; 9. 我是爱思考的人; 10.我是爱玩的人;,从这个人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其自我意识比较肤浅。,Who are you? 乙(采自杨永明等1985),1. 我是联想丰富的人; 2. 我是满怀希望的人; 3. 我是敏而好学的人; 4. 我是忠诚朴实的人; 5.

3、 我是关怀他人的人; 6. 我是内心含蓄的人; 7. 我是办事果断的人; 8. 我是虚怀若谷的人; 9. 我是充满自信的人; 10.我是临危不乱的人;,11. 我是内向而心理常有矛盾的人 12. 我是有时有自卑感的人; 13. 我是感情脆弱的人; 14. 我是渴望真诚友谊的人; 15. 我是愿意得到别人理解的人 16. 我是能理解他人的人; 17. 我是有时拘谨的人; 18. 我是宁愿自我感受的人; 19. 我是不愿被人怜悯的人; 20. 我是相信自己的人。,从这个人的回答中可知其自我意识的内容比较深沉、细腻和丰富。,社会化过程(金:59),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

4、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人,自然人,社会化(学会做人),继续社会化(道德与行为重构),死亡,社会化,13所院校本(2003):“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孙时进(2003):“可以认为,个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郑: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社会化,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

5、人的个性(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化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西方人格结构理论: “大五因素理论”(OCEAN) Freud:本我、自我、超我 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特点七大因素理论 七个大因素(18个小因素) 三个复合因素(对18个小因素的因素分析得出) 自我指向、人际关系指向、事物指向,论语: 自己,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278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6、敏,请事斯语矣。” 14.376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彭:1章1节3:个体意识和无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 )的含义 自我感觉到、能思想、有知觉的、有意志的、充分了解情况的、清醒的、故意的、敏感的等(卡尔文 人的意识有时也叫觉察(awareness),表现为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 “客体”区别开来。即人具有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 ) 意识的特征 无意识(unconsc

7、iousness)的含义,彭:12章第5节:人格成因,一 生物遗传因素 二 社会文化因素 三 家庭环境因素 四 早期童年经验 五 学校教育因素 六 自然物理因素 七 自我调控因素,第 1 节 自我概念(Self-perception),自我概述 自我的含义、The self-perception of Chimps 自我的结构 James(1890)、Mead(1934) Freud(1936)、Erickson(1968) Rogers(1959)、Markus(1977) 时蓉华、?:公我私我 杨中芳(2001) :中国传统文化与自我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自我知觉的错觉: 自我服务偏

8、差,自我(Self ;金:149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个人关于自身的认识和观念 自我觉察(self-awaerness)认识自己的一切 ?:自我是人们对自己所持有重要信念的集合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信念就是自我概念。 自我信念的主要内容: 什么上我们最重要的特征? 什么是我们最擅长的? 什么是我们最不擅长的? 什么样的情境是我们所偏好的? 什么样的情境是我们所想要回避的? ,自我(The definition of Self),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 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 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

9、质)以及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The self-perception of Chimps and Orangutans 1/3,Gallup (1977; 1993; 1994) placed a mirror in an animals cage until it became familiar with it. The animal was then briefly anesthetized(麻醉) and an odorless(无味的) red dye(染料) was pa

10、inted on its brow or ear. What happens when the animal wakes up and looks in the mirror?,The self-perception of Chimps and Orangutans 2/3,Chimpanzees (黑猩猩) and orangutans(猩猩) immediately touch the area of their heads that contain the red spot. Gorillas (大猩猩) and many species of monkeys, on the other

11、 hand, do not seem to recognize that the image in the mirror is themselves.,The self-perception of Chimps and Orangutans 3/3,They rarely touch the red spot and, unlike chimps and orangutans, are no more likely to touch it when the mirror is present than when the mirror is absent. These studies indic

12、ate that chimps and orangutans have a rudimentary(未发展的) self-concept. They realize that the image in the mirror is themselves and not another ape (猿), and recognize that they look different from how they looked before.,The components of self,Who are you? How did you come to be this person you call “

13、myself“? William James (1842-1910) described the basic duality of our perception of self. First, the self is composed of our thoughts and beliefs about ourselves, or what James (1890) called the “known,“ or, more simply, the “me.“ Second, the self is also the active processor of information, the “kn

14、ower,“ or “I.” The components of self Object self Social self Mental self,Freuds 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1923)一书中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 ice-berg)说,他认为,人格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本我 自我 超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意识,前意识,潜意识,Fruid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至善原则),本我 (快乐原则),意 识 (conscious),指心理的

15、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弗洛伊德反对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并且不是特别重要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但是,意识同外部联系,与其同机体内部环境联系相比,既要受较多条件的限制,又距离比较远些,所以,不仅潜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归根到底,还是由先天的本能、抑而未发的欲望所决定的。,前意识 (pre-conscious),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即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 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

16、识,所以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一定的稽查任务,注意防守,把住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欲望和本能随便侵入意识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潜意识 (unconscious),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非理性、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不可知性、非语言性。这些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总要按着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本我 ( id ),1本我(或伊底、原我、兽我) 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其中蕴贮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