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6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918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6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6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6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6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6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6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6章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和认知的完形特征。,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式,即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社

2、会事件图式。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图式能帮助记忆、帮助自动化推论、增加信息、图式包含情感、图式在社会认知中具有启动效应。,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畴,社会认知基本上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对表情和仪表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认知者因素 :包括认知者的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感状态、认知偏差(光环作用、相似假定作用、类化原则、积极偏见、隐含人格理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二、认知对象因素 :包括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和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 :包括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所处的背景参考。,第四节 印象的形成,一、印象形

3、成的一般规则 一致性 评价的中心性 中心特性作用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平均模式 增加模式 对上述两种模式分析,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理论。它为说明、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区分了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如环境、他人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等。

4、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他同意海德提出的尺度,即把原因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但他还提出了另一种尺度,把原因区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个方面。,维纳的归因模型,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对应推论”是人们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持有的内在属性(动机、品质、态度、能力)相一致时,就是进行对应推论。 琼斯和戴维斯还提出几种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另一个因素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四、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H.Kelly)的理论通常被叫作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作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时间或形态)。,不同信息呈现与归因类别,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五、归因偏差(attribution warp) 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 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忽视一致性信息 自我防御性归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