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867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二一一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 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O分钟。2五城区及高新区的考生使用答题卡作答,郊区(市)县的考生使用机读卡加答题卷作答。3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一并收回。 4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2、。6保持答题卡面(机读卡加答题卷)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sh)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qng)盆。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xng),用各种譬(p)喻比赛机智才能。 C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在刚果河畔(bn)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chn)催我入眠。 D他们有确信,他们在前仆(p)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抹(m)杀,消灭于黑暗中。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惟谷的绝境,一片慌乱,胡乱蹿跳

3、。 B当有情人向我倾诉他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嘘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D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

4、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

5、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D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5下列句子

6、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罔不因势象形 B. 中轩敞者为舱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士卒多为用者C. 而竖其左膝 D. 则题名其上学而不思则罔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 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 清楚地表现了它的

7、整体形象。第卷(其他类题型共82分)三、翻译、默写(10分)7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分)译文: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分)译文: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912题。(12分) 城市绿墙 宋淑运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

8、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

9、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

10、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9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2分)答

11、: 10文章第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 11文章第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3分)答: 12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答: 五、作文(60分)13(60分)拥抱,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她曾经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成长,我们在一个个拥抱中渐渐长大;拥抱,有时又是那样陌生,离我们仿佛很遥远。拥抱,她无言,然而我们从中可以读到温暖,读到希望,读到歉疚,读到包容太多太多的内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以“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

1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一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项

13、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