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479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将“大学物理”列为高等工程专科各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统设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包含实验课。实验课是高等工程专科物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必修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广播电视大学后,受到较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一门实验课。它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实验和进行工程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2、和任务是: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课教学,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

3、础。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工程专科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并参照近年来国际上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1.保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在讲授经典物理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时尽早介绍相应的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注意增强对当代发展较活跃的物理学领域的成果和进展的介绍。2.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3.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讲授完微商和不定积分的有关内容之后开始。应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已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表达物理规律、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应适当。4.实验课教学应与理论课教学安排在同一

4、学期进行。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共性是主要的。因此,对于高等工程专科各类的所有不同专业,均应达到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免出现知识脱节或知识结构缺陷。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级:1.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属较高要求):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熟练地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某些带有综合性的问题。2.理解、掌握(属一般要求):规定为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依据这些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应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有关的常用物理实验仪器,

5、能应用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方法。3.了解(属较低要求):规定为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后知道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能识别其主要特征、方法和结论。对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标明的有关概念的定义能够识记。三、学时、学分与作业本课程课内学时126,其中理论课102学时,实验课24学时,共7学分。本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56课时,学习大学物理理论核心部分第一章至第十章;第二学期70课时,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大学物理理论核心部分的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2)大学物理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3)大学物理实验部分;的基础知识和至少完成六个必做实验。学时分配见下表:教学内容学时思考题习题绪论物

6、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1(1)第一章运动和力7(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7,9,10,11,12,14,16第二章动量守恒4(3)1,2,3,41,2,5,6第三章角动量守恒3(2)1,2,3,4,51,2,3第四章能量守恒8(6)1,2,3,4,5,6,7,8,9,10,11,12,13,143,4,5,7,9,10,11,13,14第五章分子的热运动7(6)1,3,8,9,12,13,15,17,18,21,24,25,26,27,282,4,6,8,9,10,12,15,16,17第六章宏观过程的方向性3(3)1,

7、2,3,7,9,10,125,11第七章静电场8(7)1,2,3,6,7,8,9,11,12,13,14,15,161,2,3,5,6,7,9,11,12,13,15,16第八章稳恒磁场6(6)1,2,3,4,5,6,8,9,10,11,13,14,151,2,4,6,7,8,9,10,11,13,15,17第九章电磁感应6(4)1,5,8,9,10,11,122,3,4,5,6,7,8,9第十章电磁场3(3)1,2,3,4,5,6,71,2,5第十一章波动7(6)1,3,5,6,7,8,12,16,18,19,20,23,24,251,2,3,4,5,6,7,8,9,10,11,12,15,

8、16,17,18第十二章光波11(10)1,3,4,5,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7,9,10,11,12,13,16,18,20,22,25,26,27第十三章波和粒子5(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8,9,13,14,19,20第十四章经典力学1(1)第十五章狭义相对论3(2)第十六章狭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1(1)大学物理专题讲座18(18)大学物理实验24总学时126说明:括号内的学时数为电视播出的主讲课的学时数。学生一定要完成以上的作业,凡是未完

9、成以上作业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的“大学物理”课程考试。四、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理论核心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绪论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对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第一章运动和力1.1质点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和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1.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3力与质点的运动(万有引力和重力、电磁力、弹性力、摩擦力、应用牛顿定律的基本方法)1理解运动方程的概念。2深入理解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3掌握根据运动学方程求解质点运动的

10、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法(一维和二维)。4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概念。5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6理解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的基本作用规律,并掌握在这些力作用下典型运动的特征。第二章动量守恒2.1质点动量定理(质点的动量、力的冲量、质点动量定理)2.2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火箭飞行原理)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2理解质点和质点系动量定理。3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处理动量守恒问题的方法(一维和二维)。4了解火箭飞行原理。第三章角动量守恒3.1质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的角动量、力矩、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11、和质点角动量守恒定律)3.2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角动量定理、质点系角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和力矩的概念。掌握质点的角动量的计算。2理解质点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的角动量守恒。3了解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四章能量守恒4.1功和功率(恒力做的功、变力做的功、功率)4.2动能定理(质点动能定理、质点系动能定理)4.3势能(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和势能曲线)4.4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4.5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1理解功、动能、势能的概念。2掌握计算变力的功的方法(限一维

12、)3理解质点动能定理和质点系动能定理。4深入理解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掌握有关计算方法。5理解内能、热量的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章气体动理论5.1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5.2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5.3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压强公式、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能的关系)5.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葛正全实验、统计规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5.5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分子运动的自由度数、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1理解热运动、理想气体、平衡态等概念。2理解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思想。3深入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实质和压强公式。4理解温度的微观实质,掌握温度与气体分子

13、平均平动能的关系式。5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了解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6理解能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宏观过程的方向性6.1宏观过程的方向性6.2热力学第二定律6.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6.4熵熵增加原理1了解宏观过程的方向性。2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实质。3了解熵及熵增加原理。第七章静电场7.1电荷7.2库仑定律(点电荷、库仑定律、静电力叠加原理)7.3电场和电场强度矢量(电场、电场强度矢量、场强叠加原理、场强的计算、电场线)7.4静电场力的功电势(静电场力的功与路径无关、电势能、电势差和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计算、等势面)7.5高斯定理和环

14、路定理(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应用举例、静电场的环量和环路定理)7.6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电容器、电容器储能、静电场能)1深入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2理解电场力的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深入理解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及静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情况下根据电场强度分布,用线积分计算电势差和电势分布的方法。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4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5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理解真空中的电场能量密度公式。第八章稳恒磁场8.1磁现象的电本质(早期发现的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现象的

15、电本质)8.2磁场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磁感应强度矢量、磁感应线)8.3毕奥萨伐尔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8.4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8.5磁场对运动电荷及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作用于通电线圈的力矩)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2理解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应用该定律求解通电长直导线周围和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4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5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作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霍耳效应的原理。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第九章电磁感应9.1电磁感应现象9.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