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9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284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9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物9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物9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生物9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生物9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9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9生物与环境(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组成: 环境因子的分类: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一)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与湿度、空气、岩石、土壤,阴地植物,阳地植物,光的影响,星鼹鼠的眼睛退化,却有灵敏的鼻子,温度的影响,对生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寒带-针叶林 温带-阔叶林 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的影响,年雨量 1000mm以上: 森林群落 年雨量 250-500mm: 草原群落 年雨量 250mm以下: 沙漠群落,(二)生物因子,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个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群聚效应:有利于同种生物的御敌、觅食、越冬抗寒 及生殖等活动。 种内竞争:同种个体间为争夺食物、栖所等生活条件和

2、交配对象所常见的一种相互格斗、自相残食的现象。,原始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和混合培养,出现不同生长曲线,小蝌蚪分泌毒素调节种群密度,避免全军覆没,种内互助,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间竞争:两物种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捕食作用: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寄生: 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蛔虫,血吸虫,互利共生,根瘤,地衣是真菌和苔藓植物的共生体,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养料,靠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分开均死亡。,地衣,第二节 种群和环境,一、种群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1、种群:指分布与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能育后代的同种个体群

3、。,年龄锥体:,第三节 群落与环境,一、群落及基本特征: 群落community:一定区域内所有各生物种群的自然集合体。 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结构,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二、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生物群落: 生产者:营光合作用的 绿色植物和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消费者:直接、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动物。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螳螂捕蝉,黄

4、雀在后”,植物,蝉 (初级消费者),螳螂 (二级消费者),黄雀 (三级消费者),鹰 (四级消费者) (顶极食肉动物),(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依营养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的 网络状结构联系,生态系统的能流规律: 生态系统的一切能量活动,只是对外来太阳能的接收和转换,其本身不能制造能量,也无能量的消耗。 “十分之一”定律: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营养级之间的转化效率平均在10%左右。,2、物质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物质在生物圈的循环包括水循环、气循环、沉积型循环三种。,第四节 人类生态学,人口(种群)对环境的压力(我国人口容量为6.5-8亿); 化石文明不可持续(生态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