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278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青干班论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硅谷地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体系建设青年干部专题研修班2010年11月目 录1创新型城市与创新生态环境11.1创新和创新型城市11.2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11.2.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21.2.2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与条件21.2.3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31.3创新型城市的特质:硅谷地区的创新及其生态环境31.3.1硅谷地区发展概况41.3.2创新的要义:从R&D到R&BD61.3.3创新型生态环境特质72 城市创新空间与科技园区建设132.1城市创新空间132.1.1城市创新空间的概念132.1.2城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142.1.3

2、城市创新空间的基本类型142.2科技园区的发展综述152.2.1科技园区发展历程152.2.2科技园区的定义162.2.3北美地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72.3科技园区成功的要素斯坦福研究园的发展202.3.1概况202.3.2成功的原因213 对南京创新发展的几点启示243.1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路253.1.1创新型地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253.1.2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推进创新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263.1.3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上的先导作用263.1.4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是提升城市创新力的关键273.2培育创新载体的启示283.2.1创新型生态环境是科技园区成功发

3、展的保证293.2.2产学研的真正结合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293.2.3提供增值服务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切入点293.2.4高质量的物质环境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基础313.3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思考323.3.1从给予政策优惠转向完善制度环境323.3.2从参与直接招商转向创造消费需求333.3.3从推动产业转型转向扶持技术转化333.3.4从关注重大项目转向支持初创企业34创新型城市特质与城市创新载体培育美国硅谷地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1创新型城市与创新生态环境1.1创新和创新型城市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4、组合的生产函数,新组合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熊彼得以知识和技术作为创新的主导,其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NIS)的研究起点。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非但不是线性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互动作用。于是“创新链”、“创新圈”、“创新带”、“创新走廊”、“创新集群”、“创新体系”、“国家、区域、城市创新理论”等应运而生。随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日益系统化,创新主体也由微观逐渐扩展至中观、宏观,尤其城市在创新体

5、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近20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正日益成为信息、技术、品牌、知识、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载体和聚集地。由此,城市功能与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后,创新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8年启动深

6、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2010)再次部署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希望充分发挥城市特别是创新型城市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集聚形成一批创新型城市群,率先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1.2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 自2000年英国学者C.Landry在其著作创新型城市(The Creative City)中正式提出创新型城市概念后,近十年来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1.2.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英文有“Creative City”和“Innovative City”

7、两种说法,前者强调城市的创造力,后者强调城市的革新力。P.Hall(1998)将创新型城市界定为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中,许多新事物不断涌现并融合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具有创新特质的城市。C.Landry(2000)认为创新型城市须具有开放思想、多样化、宽容、独立个性、可达到、弹性及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源于全球化倾向的本地化等特征。一般认为,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创新型城市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城市治理模式,通过创新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对创新型城市内

8、涵的研究,我国学者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主要有: 注重创新活动的内涵。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城市空间内,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活动的互动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整体,进而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产业创新、规划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活动,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日益强大的城市竞争优势。 基于城市发展模式的界定。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依靠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环境、文化等创新要素在城市的有效聚集,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和促进整

9、个城市在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城市发展模式。 创新型城市的广义与狭义理解。狭义创新型城市主要从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角度和经济场域中依据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因做出界定;广义创新型城市将创新活动由企业扩展到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1.2.2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与条件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需有必要的要素和条件支撑,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硬件条件、政策支持、文化氛围、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C.Landry(2000)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七要素:富有创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人的多样性与智慧获取、开放的组织文化、对本

10、地身份强烈的正面认同感、城市空间与设施和网络机会。J.Simmie等(2001)认为城市创新环境的产生有四个来源:经济积聚和企业国际化规模,同类型公司的空间集结与定位,城市经济规模与创新进程,创新源泉与国际出口市场的关联。此外,创新型城市还需具有高质量的知识劳动者和便利的基础设施及通讯。国内有学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创新型城市的三个要素集合:核心要素,支撑要素,具体要素。其中产业创新是核心要素,创新的资源、政策、环境和机构是支撑要素,具体要素包括制度、文化、组织、管理、知识、金融、贸易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更加综合的观点认为,创新型城市包括四方面要素: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信息、知识

11、、经费。创新机构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制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创新环境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1.2.3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 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必须变革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为城市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Feldman& Audretsch,1999)。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概括总结。按不同的主导主体划分。分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

12、在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基础上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市场主导型模式,长远意义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混合型发展模式。也有学者从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创新主体间相互联系的空间层面这两个维度,概括出六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即科技主导的地方性创新系统,企业主导的地方性创新系统,企业主导的外向性区域创新系统,企业主导的多面性区域创新系统,研企结合的外向型区域创新系统,研企结合的多层面区域创新系统。 按不同的创新主导要素划分。根据制度、知识、技术以及产业等在推动城市创新过程中的地位,将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划分为

13、知识创新型、技术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以及制度创新型四种发展模式。 按典型城市经验划分。创新型城市有三种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的深圳模式;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上海模式;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的大连模式。1.3创新型城市的特质:硅谷地区的创新及其生态环境在美国乃至世界,说起高新技术和创新不能不提起硅谷,因为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高新技术公司总部都坐落在硅谷,如:全球IT领导厂商惠普(HP)、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制造公司思科(CISCO)、微电子领域的霸主英特尔(INTEL)等等。

14、硅谷作为信息技术革命最早的产业核心,在科技创新的历史上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硅谷新经济时代最经典的神话,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占据着世界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及生物技术产业的中心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国经济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的目光。世界各国都在作着“复制硅谷”的努力,期待着按照硅谷的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建设一个高技术产业中心。1.3.1硅谷地区发展概况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旧金山以南的湾区地带。硅谷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其地理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根据2010年硅谷指数报告,硅谷区域包括圣克拉拉(Santa Clara)县和圣马特奥(San Mateo)、阿拉米达(Alameda)县和圣克鲁斯(Sa

15、nta Cruz)的临近地区,涉及40个市,总面积1854平方英里(4800平方公里),人口290万。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 Jose)为硅谷的中心。(从硅谷的空间尺度和形态来看,更应该作为一个城市或都市区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是传统上作为一个高技术园区来研究) 从旧金山的湾区中半岛沿着加州101号高速公路往南至圣何塞,被称为“硅谷大道”,在它的两侧有着上千家高科技公司,既有世界知名的领先企业,如英特尔,苹果和谷歌,也有许多依附大公司制造零部件的中小型公司,它们都是硅谷的组成部分。1971年商业周刊首次称这一地区为“硅谷”,此后被广泛使用至今。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自1965年以来美国成立的100家最大的技术公司中,有三分之一设在硅谷。2009年硅谷总共有444832个高技术职位(包括信息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意产业、生命科学),占总工作岗位(1322634个)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