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234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分析 高等教育学 周玲摘要:在中国,一个大学生毕业都是耗费了家庭大量的学费,这样的家庭投资到底值不值,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自己的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根据现今中国的就业市场看,这样的高等教育投资还是有很大的风险,本文将就中国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毕业生市场就业的情况等等一些数据来分析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有多大。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 就业 风险高等教育投资是属于个人教育投资中费用最大、收益也最明显的投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不同层次教育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比较

2、得出了这几个结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成本相对低于发达国家,教育收益相对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上面的理论看,中国的高等教育投资似乎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项目,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并不真的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高投资有高的回报。高等教育投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有着一般投资都具备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而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一种,它也有着一般物质投资或货币投资所不具备特点,即人的客观智力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投资收益所起的作用。因此家庭在追求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时必须面对教育投资的风险,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风险是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择业是在就业风险下的理性选择

3、。本文将就中国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毕业生市场就业的情况等等一些数据来分析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有多大。一、 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体制经历了从完全免费阶段到收费普遍化的阶段,这个过程也是高校收费不断改革的过程,从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第一次提出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到目前,在我国上大学缴学费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而且学费已经成为高校经费中与国家拨款同样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有着更宽的就业空间,更多的就业机会,待遇也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的中国的家庭都愿意投资高等教育。但是在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就是个人承担费用的一个

4、“度”,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增长是在远超过居民收入增幅的情况下急剧攀升,新华社报道,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元到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而此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具体情况见下表: 周玲,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中国农村、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学费等数据:年份学费(平均)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人民币:元)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人民币:元)1994937122134962199511141577742831996186719261483891997231420901516031998

5、28242162542511999327422103585420003550225346280200138952366468596200245002475677028200355002622284722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历年整理和计算而得从上表可以看到学费的增长远高于农村和城市居民年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勉强可以支付一个大学生的学费;农村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在1996年前基本上高于大学收费,1996年后学费都比家庭平均年收入要高了,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数据还没考虑到大学生平时的生活费和穿衣等费用,把这些费用加起来,中国目前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平均成本是1万

6、元到1.5万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相当于一个城市居民4.7年纯收入,一个农村居民15.2年的纯收入。这还没考虑到一个家庭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这个数字是比较惊人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许多农民希望孩子上大学,但又怕孩子考上大学,大多数农民都把孩子上大学当成家里能脱贫的一个重要机会,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到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这笔债一生都难还。二、 家庭投资的风险从上面分析的数据来看,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还是蛮大的,有些家庭为了子女的教育投资已经负债累累,家庭已经为教育作出如此大的投资,那会不会收到相应的回报呢,结果是不能预料的。就像引言部分讲的,

7、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一种,具有一般物质投资或货币投资所不具备的特点,家庭在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这笔投资什么时候能得到收益,会不会出现投资不能及时收回或投资损失的现象。下面将分析影响家庭投资收益的因素: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影响的因素,就是就业市场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近年来还有逐渐递增的趋势。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之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直线上升,2002年2005年分别为145万、212万、280万、338万。但就业率却在下降,2002年2005年的就业率分别为64.7、62.5、50.65、55。当然本科院校稍高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但仍

8、有30%的毕业生未能就业,高职高专则有60%初次毕业就未能就业。其实大部分中国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需求不在高等教育本身,而在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就业所能带来的收益,前面也讲了很多农村家庭借钱为子女交学费也就是期望今后自己的子女毕业后有客观的收入养家。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就业市场的风险有多个方面,如就业时常的规模大小、成长性优劣、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否、就业市场的信息完全与不完全、就业市场的流动性大小、就业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大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不同组合状况等等。而且高等教育投资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投资,其他项目投资失败可以重来,而高等教育投资失败是彻底的失败,高等教育投资失败意味着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

9、归零。就业失败不仅使高等教育投资成本变为沉没成本,低收入家庭债台高筑,因高等教育投资而返贫,而且由于过大精神压力使学生出现极端行为,造成人才两空,今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大学生精神状况出现问题等现象屡见不鲜,与这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其次,在专业的选择上,家庭为子女选择专业不同于购买商品,对高等学校专业信息了解不多,不清楚专业的未来职业定向,大部分是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讲,专业决定未来职业选择领域。相对于社会职业变化来说,目前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报考时的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何况热门专业也是高等学校追逐的目标,大学生一旦选择某一专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单个家庭是不

10、能清除和分散的。(我国实行通才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个风险)。再次,人力资本载体有不可控性。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子女,大学生进人学校后的人力资本获得状况是家庭不可控制的因素。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努力程度等都是家庭无法选择和控制的。就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学生是否具备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素质,而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不能对自己投资项目进行监控和调节,只能消极地等待项目产出的结果。三、规避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几点建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高收费的现象,在高收费的情况下,就业市场风险也是越

11、来越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要改善这样的现状,国家要从宏观上作出努力,同时各个家庭也要在教育上的投资选择要慎重。(一) 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我国居民的家庭收入存在着城乡收入不平衡、地区经济收入不平衡,因此笔者认为学费收入可以实行不用“一刀切”的方式,这点的做法可以参照美国,美国的联邦经费是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提供给大学和学院的。第一种是以学生为主提供经费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把补助和贷款提供给个人,而个人可以用这笔钱在任何地方“购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包括私立院校的教育。第二种是以院校为主的提供经费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政府直接把经费提供给院校。第三种是直接以学科为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为特殊的系和教

12、授提供研究经费和教学经费,作为研究补助费,或改进教学工作的奖励。 在美国,人们说学生的选票在脚下,即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学校和学科。高等教育消费者不仅可以选择进入哪所院校,而且可以随时退出,从一所院校转到另一所院校。由于存在着如此广泛的入学选择权、转学权和退学权,因此各学院和大学的生存或者依赖于满足求学者的需要,或者依赖于自己大学的优良质量和合理的收费标准来吸引求学者。只有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才能吸引人,雷同则不能,既然如此,许多院校都努力建立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模式。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地方政府、受教育者分担教育成本的方式、幅度不一致,即存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区域性。欠发

13、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需要省级尤其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分担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成本。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可以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有效手段,依据学生来源地确定收费的标准,发达地区实行高收费,不发达地区实行低收费,全面推广分类收费,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成本分担的相对均衡。进而提高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最终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实现地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二) 优化就业市场环境搭建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互动平台。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生已经从社会精英人才转变为非稀缺人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不是加大直接投资,而是要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扩展社会就业岗位、搭建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互动的平台

14、。因为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就业信息不完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缺乏互动是关键性因素。政府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消除劳动力制度性分割,使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市场竞争权利,降低大学生流动就业的成本;运用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系统,建立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供需的预警机制,搭建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平台,为高等学校和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创设有利条件。(三) 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国可以在逐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基础上,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杠杆作用来更加合理地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可

15、以预测行业景气度,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及层次分布情况。高等学校以此为根据调整专业结构,不至于出现专业过热、过冷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有良好预期的学校和专业实行高额学费标准,用经济手段调节需求,达到供需基本平衡。军队院校和师范院校则实行低成本收费,这也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参考文献:1、彭彬 论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个性化 江苏高教 2003年第4期2、冯国有 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3卷第1期Risk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of familyAbstract: In China, one family cost a lot of tuition fees on an undergraduate , Do one familys investment worth so many tuition fees? In order to find a good job, each parent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 well educated. Then th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