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7671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7088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基础知识 掌握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分析和评价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情感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对待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教学重难点】 不同类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策略,第一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基础知识,【案例导入】 教材P145 案例一中的王小军患有恐惧症,案例二中的男孩患有多动症,这两种障碍都是情绪

2、与行为障碍的亚类型。 到底什么是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包括哪些亚类型? 情绪与行为障碍具有怎样的特征?,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不同文化背景和相关机构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定义 情绪障碍是指较长时间内表现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并且问题较严重和明显,以致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不利影响: (1)学习能力缺乏,表现出学习障碍,但无法由智力、感知或其他健康因素来解释; (2)不能与同伴和教师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情况下,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 (4)心境表现出弥散性的沮丧和抑郁; (5)在个人和学校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的

3、倾向。 该术语包括精神分裂症儿童,但不包括社会性适应不良儿童,除非已被确认出有情绪障碍。,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2、美国心理健康与特殊教育联合会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障碍特征表现为: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与适合其年龄的、文化的以及种族的行为模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反应对其学业成就、社会适应、职业技能和个人技能的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 (2)并非仅仅是对环境中压力事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预期性的过激反应; (3)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的障碍,其中至少一种要与学校有关; (4)对普通教育的直接干预反应效果很差,或者说普通教育的干预对这种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

4、(5)此障碍可与其他几方面的障碍并存。 情绪与行为障碍这一术语包括影响儿童教育表现(如第一项中描述)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以及其他持续性的行为或适应障碍。,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3、我国的定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情绪与行为障碍明确的定义。在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这一类人群部分地归入了精神残疾,并将精神残疾定义为: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4、我国台湾地区的定义 严重情绪障碍系指非因压力情境造成个人长期在学校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明显地异于其年龄或文化,且严重

5、影响其学业、社会生活、职业技能、人际关系者。情绪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恐惧症、焦虑症、多动症或其他持续性的情绪或行为问题者。,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本书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泛指儿童或青少年持续性地表现外向型的攻击、反抗、冲动、多动等行为,内向型的退缩、恐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他精神疾病等问题,以致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者。,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具有异质性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倾型和内倾型两个维度。 (一)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表现为

6、固执、好斗、爱挑衅,可能存在反社会行为,这类儿童在学校的表现通常是: (1)打架斗殴,甚至于打群架,反复地出现攻击性行为; (2)经常表现出冲动和缺乏自控的行为,喜欢乱喊乱叫、无理取闹、爱发脾气和抱怨; (3)用言语或武力的方式胁迫同伴、欺负弱小同学,阻碍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因而常被排除在同伴活动之外; (4)逃避要求或任务,经常说谎、强词夺理、争辩、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教师的教导,对纠错没有反应; (5)无视组织纪律、损坏公物、有偷盗之类的不良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6)学习态度很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二)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

7、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在日常生活中,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表现为: (1)经常表现出忧伤、沮丧和无价值感; (2)经常出现幻觉和无法使思维摆脱某种错误的观念和情景; (3)无法克制自己停止一些重复和无用的行为; (4)喜怒无常,在某种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怪异的情感; (5)由于恐惧或焦虑,经常伴随头疼或其他身心疾病(例如:胃疼、恶心、头晕呕吐等); (6)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和言谈,过分关注死亡; (7)对学习和其他一切活动兴趣很低,多半学业不良; (8)常被同伴忽视或拒绝,或遭受过分的嘲笑、攻击和欺辱,但反抗性差。,二、情绪与行为障碍

8、儿童的特征,在学业领域,与其他障碍类别学生相比,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往往成绩较差,学业失败的比率更高。 在社会交往方面,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由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缺乏发展和保持友谊的社会交往技巧,通常在学校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常常成为别人嘲笑和欺负的对象。,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一)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如果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就会被诊断为焦虑症。 根据焦虑症的不同特

9、征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焦虑症主要有:分离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考试焦虑症等。,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不同类型的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也不同。 广泛性焦虑症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诊断的主要标准: 1、对许多事情或活动(如学习成绩)过度焦虑和担心。 2、难以控制担忧的情绪。 3、焦虑和担忧表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焦躁不安或感觉崩溃,容易疲倦,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兴奋,肌肉紧张,睡眠障碍。,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二)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恐惧情绪。恐惧症儿童所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并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而严

10、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等。 根据恐惧情绪指向的对象不同,又可以将恐惧症分为:特殊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殊恐惧症DSM诊断的标准: 1、对特殊事物或情境(如飞行、高处、动物、打针、看见血等)出现明显和持续的恐惧,这些恐惧是过度或者无理由的。 2、当暴露在恐惧事物或情境中时,会立刻出现恐惧反应。(注意:儿童的恐惧可能会以哭闹、发怒、身体僵硬或缠着大人等形式表现出来。) 3、个体能意识到恐惧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注意:对儿童来说,诊断时不需要考虑这一特点。) 4、逃避恐怖情境,或者表现出持续的强烈恐惧和痛苦。,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

11、,(三)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及冲动等症状。 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多动症分为三种亚型:注意缺乏型、多动冲动型、复合型。,(1)注意缺乏型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易健忘和分神。这种类型的多动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表现,相反往往表现得比较迟钝、安静,经常发呆,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2)多动冲动型多动症儿童时常表现出坐不安稳,话过多,而且很难安静下来,容易伴有尿床,睡眠障碍,执拗和发脾气,容易意外受伤; (3)复合型多动症儿童表现出注意缺乏和多动冲动两者特征兼有。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85%的多动症

12、属于复合型,多动症的DSM-IV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A或B A.注意缺陷: B.多动冲动: 2、开始时间不晚于7岁。 3、症状必须在两个或更多情况中出现(如学校、工作或家中)。 4、这种失调在临床上引起显著的痛苦或造成在社交上、学业上或职业方面的损害。 5、不只出现于弥散性发展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中,也不只是由于情绪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引起的。 (注:以A症状为主的,称为注意缺乏型多动症;以B症状为主的,称为多动冲动型多动症;以A、B兼而有之,称为复合型多动症。),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一般包括:遗传、脑损伤、生物化学失衡

13、和生理残疾等方面。 1、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与基因有关,染色体的变异可能引起严重的行为问题。 2、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3、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由大脑功能异常导致,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二)心理因素 1、精神分析学派的动力学说和挫折理论 2、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说和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学派的认知失调理论,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三)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不完整。 (2)家长本身有情绪与行为障碍。 (3)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缺乏交流。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5)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较低。 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物质环境、文

14、化环境),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一、多动症儿童的视知觉 1、多动症儿童由于感知速度较慢,容易出现视觉控制跟不上任务要求的情况。 2、多动症儿童的视觉主动性和定向性较差,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二、多动症儿童的听知觉 对声音的分辨和接受能力较差,视听协调性较差。 较复杂的,需要分析的内容,缺乏迅速加工分析的能力,常出现听不懂的现象。而无关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多动症儿童的无意注意,产生分心现象。,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三、多动症儿童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 1、时间知觉 多动症儿童似乎对时间没有什么概念,并且缺乏主动掌握和支配时间的能力。 2、空间知觉 (1)细

15、节关注性差。 (2)视觉空间位置障碍。 (3)方位识别困难。 (4)视听或视动功能障碍。,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四、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多动症儿童往往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多动症和感觉统合失调在病理机制上可能有共同的通路。 多动症儿童常常存在平衡及感知觉整合功能异常,其利用视觉、本体及前庭信息调节平衡的能力有缺陷,精细协调动作困难。,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一、焦虑症、恐惧症儿童认

16、知能力 焦虑症、恐惧症的儿童往往对很多事物体验到超出该事物实际影响水平的焦虑或恐惧情绪。具体表现在: 1、威胁信号放大化和灾难性思维。 2、负性的归因方式,缺乏可控制感。 3、焦虑或恐惧情绪不会随认知成熟而减少。,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二、多动症儿童认知能力 (一)执行功能 巴克利(1997)提出的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模型:将行为抑制定义为多动症的最根本缺陷。 抑制理论的反对者认为,多动症的执行功能缺陷具有普遍性,各种执行功能缺陷的地位是平等的,多种执行功能的缺陷的联合诱发了多动症。,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二)自我感知 “积极虚假偏见” 多动症儿童的自尊随着不同的多动症亚型、伴随的障碍和被评估的表现领域(如品行、学习成绩)等,有很大差异。那些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多动症的儿童,倾向于报告低自尊,而那些表现出多动冲动和品行问题的多动症的儿童则明显夸大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第四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第四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注意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