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5809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0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2018-2019 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欣赏最好“单课独进” 。因为艺术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狄德 罗绘画论),所以, “要想提高或改善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 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休谟论艺术趣味的标准)。 欣赏艺术要从感知入门,而感知的能力则必须围绕同类对象“反复经验” ,才会提高。炼钢 工人善辨钢焰,制陶工人善辨陶音,就是因为反复训练。与之相同,任何艺术

2、都以其特定形式所 表现的感性形象而作用于人的特定感官,所以也必须反复训练,其感知才能准确。另外,对艺术 保持持续关注和有效思索,同样会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的活力。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兴趣的导 向,强制某个人“单课独进” ,效果会适得其反。 “单课独进”是需要费一点时日的,在此期间不要东张西望见异思迁。然而一旦养成了较 为精细准确的感知能力, “东张西望” “见异思迁”反而能更好地促进“举一反三” ,使欣赏者达到 更高的境界,这种现象甚至被人夸张地称为“一通百通” 。看懂优秀京剧演员的动作之美,也有助 于感受其他舞蹈乃至体操动作的质量。若再能从京剧舞蹈中抽象出洗练、矫健而富有生机的线条 与节奏,那

3、还有助于感受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的线条质量。倘若再借助通感的运用,那么对 线条节奏的感受能力还有助于理解音乐。音乐难道也有线条?是的,对于一个有较强通感的人来说, 旋律就是“声音的线条” ,它同样也有一个干净漂亮的问题。当然,要“一通百通”到这种地步很 不容易,有人唱了一辈子戏,唱功做派身眼手法炉火纯青,但你叫他将其写下来却依然为难,还 是存在一些障碍,这涉及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需要在对各种艺术门类界限有深刻理解的基 础上尝试一些突破。就像一个音乐家试着用一些文学欣赏的技巧去解释一部作品,一个诗人需要 用小说的笔法去让自己的诗歌更贴近生活。但我们说“单课独进”能比其他方法更快地达到这种

4、境界,这是没有疑义的。 在“单课独进”中最好还要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是比较,因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比较很能提高感受与识别的能力。比如看戏,看不同水平的演出,你就会注意二者在动作唱腔上的 区别。第二是练练,关起门来练练实为“单课独进”中最有效的课程。当你认认真真学会十段京戏, 再听京戏的唱,那感觉和开始看戏将是大不一样的,那是需要用心玩味体悟的过程。当然,对于上 了年纪的人来说,翻“筋斗” ,摔“枪背” ,那是不可轻易去练的;但在过去功底的基础上做到一通 百通,比如练练字,画几笔,唱唱歌,那是完全有益于身心的,可以算另辟蹊径。 “单课独进”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最佳方法,但这自然不是说

5、在一个时期中除了欣赏某 种特定的艺术之外,其他都不闻不问。就像一个快要应考的学生,应考的知识固然要反复研磨, 但不能因此而失去对身边一切生活杂务的兴趣。而是照常可以积累生活经验,吸纳各类文化知识, 这样才能“一通百通” 。但在这个时期中,如果有意识提高欣赏能力,最好能确定在一种特定的艺 术之上,直到较为精通之后,再转而至于其他。 (摘编自艺术欣赏之旅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单课独进”是提高或改善艺术鉴赏力的最好办法,其主要做法就是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内 不断反复地练习、观察、鉴赏。 B.艺术欣赏之所以强调“单课独进”,是因为欣赏艺术要从感

6、知入门,而感知能力很难用语言讲 述,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才会提高。 C.能看懂京剧演员的动作美,就可以感受出其他舞蹈乃至体操动作的质量,还可以感受书法、绘 画等线条质量,以及音乐旋律节奏。 D.看不同水平的戏然后比较高低和关起门来练练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需要用心观察、玩味 体悟。但关于练练,则需要因人而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运用引用论证阐释“艺术鉴赏力”和“单课独进”的概念内涵。 B.文章以炼钢和制陶工人为例,证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需要反复练习。 C.文章以“看戏”和“学戏”为例,阐释了实现“一通百通”的方法。 D.文章论及“单课独进”与“一通百通

7、”的关系,旨在让读者“一通百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单课独进”的方式会使欣赏者的感官在反复的训练中变得越来越敏捷,因此,只要让 某个人某种艺术上“单课独进”,他就会获得艺术鉴赏力。 B.一个喜爱欣赏艺术的人即使没有在感知能力上围绕同类对象“不断训练”“反复经验”, 但只要对艺术保持持续的关注,同样会使生活充满艺术活力。 C.在“单课独进”时要杜绝“东张西望”“见异思迁”,但养成了较为精细准确的感知能力后, “东张西望”“见异思迁”会更好地促进自己达到“一通百通”的境界。 D.要有意识提高欣赏能力,最好能确定在一种特定的艺术之上,即“单课独进”,但如果

8、因此放弃对其他艺术的起码关注,这样就不利于“一通百通”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 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记者: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 20 字总要求,如何理解这个总要求呢? 韩长赋: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 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 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9、生态文明建设,在 “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 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 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 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治理

10、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 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必须把大力发展 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 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 材料二材料二: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11、近年 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 年、2030 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 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 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 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 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 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 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 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

12、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选自求是 ,有删节) 材料三:材料三: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中共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扶贫做出的总结是:中 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绩。2012 年至 2016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 9899 万人减少至 4335 万人,累计减少 5564 万人,2017 年减贫人数也在 1000 万人以上。5 年平 均减贫 1300 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4%以下。 (选自新华网 ,有删节) 材料四:材料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经济建

13、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实 现“五位一体”,统筹推进。 B.2017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58.52%,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到 2050 年,城乡矛盾 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C.2012 年至 2017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6500 万人以上,年均减贫 1000 万人以上。 D.图一显示,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实现逐年递增,有效缩小了 城乡之间的差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从而实现乡风文明,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文化 教育,弘扬优良传统。

14、B.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但既不能出现城乡分离发展,也不能违 背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C.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使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 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 D.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相对较低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因此,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 渠道,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6.以上四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请喊我潘若云 梁爽 潘若云真的老了。 她不在家,打电话也没接,我是在公园里找到她的。她没去看广场舞,也没去听京戏,

15、我找 到她时,她正在西北角的竹林边听一个小伙子念报纸。小伙子念得结结巴巴,一听便知肚里没几 滴墨水,潘若云却半眯着眼睛听得入神。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摆着血压计,宣传单,还放着潘若云 的拐杖、水杯、老花镜、开襟的驼色毛坎肩。 见是我来了,潘若云起身。小伙子忙抓起背心和软帽替她穿戴好,又把拐杖水杯递到她手里。潘若 云说,再见啊小刘,我明天再来。被唤作小刘的小伙子笑,潘奶奶再见,明天我把药给您送过去。 离开了小刘的视线,我问潘若云:又买了什么药? 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的。潘若云说得轻飘。 又是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不用你管,我自己的钱。 你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妈,能不能别这么执迷不悟,你买了那么多保健品,

16、也没见你怎么 吃过。 潘若云不再说话,我们彼此沉默地走着。公园门口有个三级台阶,潘若云一手拄着拐杖,一 手托着腿弯处,上一级托一下。我伸手想去扶她,她摆了摆手,没让。 我的心颤了下。想当年潘若云站在师大的讲台上,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你今天怎么有时间来,不用出诊吗? 我被医院派去德国做访问学者,下周走,三个月以后才能回。 你不出国不也是个把月才来一次。 妈你别这样。 我怎么样了?! 现在的潘若云对我和弟弟说话就是这样,要么冷嘲热讽,要么夹枪带棒。父亲走后的第一个 冬天,潘若云去楼下市场买菜,在卖鱼的摊位前滑了一跤,小腿骨折,被邻居送进了医院。彼时 恰逢我参加市里组织的乡村医疗公益活动,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我第二天赶到病房的时候,潘若 云铁青着脸对我说,我不是你妈,以后叫我潘若云。 想起父亲在时,他把潘若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每次回家,她总会说,年轻人要好好干事 业,你们优秀,妈妈脸上才有光。我和弟弟按照母亲说的,几乎把全部精力拼到了工作上,直到 弟弟远渡重洋去了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