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386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创新成果及 保护 方式(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活动中的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2006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公选课 (2007年2月编),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 课程特色 课程要求,参考书目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宋红松编著: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正华主编:企业技术创新与合同法律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内容 分十个专题,以讲座形式介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智力成果的形式,知识产权基本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解决方式。,1、创新成果及保护形式 2、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4、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5、商标权的法律保护,6、其他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 7、

2、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 8、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9、知识产权战略 10、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课程特色 每次讲座独立成为一个专题,专题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大量的实际事例。,课程要求 专题讲座形式,讲座之后留有一定时间提问、自由发言、讨论和交流。 课程结束时,可选取某个领域的问题完成课程论文以确定成绩。,第一讲 创新成果及 保护方式,一、知识经济的挑战 二、什么是创新 三、有效创新的开展 四、创新与制度建设 五、成果的保护方式,一、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何谓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新经济。 根据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所下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指建

3、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一词于1990年正式出现;1996年经合组织作了定义;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演说中采用了该词,继而在全球得以广泛的使用。 知识是指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二)知识经济的特性 知识性(知本与资本) 效率性(高效与低耗) 服务性(管理与服务) 素质性(人才与素质) 变化性(大起与大落),(三)知识经济的要求 知识成为当今发展的资本。美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在1995年就高达5060。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达到了1:2甚至1:3 。 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说明了适

4、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就能够使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和知识的资本化。 知识经济的消极问题就是“下岗”。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与从事知识生产传播的人相比是2:8。这将直接导致劳动力的剩余。,(四)中国的准备 面对着知识经济和经济的全球化竞争,中国尚未完全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且工业化也尚未完全实现,又面对着知识经济的考验。,无论在科研还是生产、管理等方面,中国长期以来缺乏竞争和创新;对人才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资本化等问题重视不够。 创新机制没有建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央领导层就关注知识经济和创新的问题。 中共中央十六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5、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二、什么是创新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宽泛的概述没有明确地将创新进行分类,但在阐述技

6、术创新的同时,也提出了“实现工业的新组织”这一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过程和结果。 在技术、观念、管理、制度上,都可以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创新包含两个层次: (1)原创从无到有。是对原有方式的突破和超越,具有原初性、新颖性、基础性,将会在某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革新不突破原有的方式,只是通过改变原有方式而产生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或者在技术方面通过移植、转型和结构重组而产生出新的技术成果等。,技术创新指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制度创新指为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7、筑的变革。对现存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之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集成创新指将已有技术、知识产权(如有效专利)和部分创新技术,加以系统化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创造性方案的研发过程。 观念创新指摆脱束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可施换肤术,还可洗肠、洗胃乃至洗血,惟独无法洗脑! 观念变革比其他任何的变革更为重要。 在变革的年代,真有必要进行一场“头脑风暴”。,三、有效创新的开展 (一)寻找缺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任何东西在有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必然的不足或者缺陷。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只能说明有其与之存在相对应的合理解释。并非是正确的。,质疑态度与创新的

8、个案分析 “丰田”汽车座椅响声 电脑存储器更新发明 汽车的防撞设施发明 “缺陷”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探索规律 凡事总有规律。 挖掘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规律,是开展有效创新的前提基础。 检验创新的效果,往往离不开科学原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三)克服定式 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不墨守成规,运用一切已知的知识、信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前人没有过的设想,奋力求新的一种时代精神,探索和创新之目的在于超越,因而需要具备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善於反思的精神以及敢于批判的能力,开展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四)鼓励构思 构思是一切知识产权的起点,是一切创新和创造

9、作品萌芽的种子。人类正因为具有提出无穷无尽构思的能力,才独一无二。然而,人们通常却把这一特殊能力视为理所当然,不太在意自己生活所依赖的有多少是他人构思的成果,比如节省力气的发明、赏心悦目的外观设计、挽救生命的技术等等。,2006年4月26日是第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其主题定为“知识产权始于构思”。 构思成就了人类的今天,也是人类未来繁荣和发展所必需的。正因为如此,才必须创造环境,对创造性构思加以鼓励和奖赏。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知识产权的存在。,(五)注重细节 小事、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六)落实转化 仅限于理论层面上的成果,不能有效地

10、转化,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 成果转化,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氛围及环境。,中国的多个国家科技计划中,论文数量上万,而专利申请率却很低。说明了长期以来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专利实施率高达30%。 中国的专利实施率达不到7%。 如何理解“垃圾专利”的提法?,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八个关注点 自主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重点跨越 推进多方结合(军民;企业与科研机构)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创建新型的科学技术文化(避免浮躁)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研究人才、技术人才,服务性人

11、才、管理性人才、领军人才,特别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四、创新与制度建设,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今天也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中国近代落后了?为什么现在创新力不如别人?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保护创新的制度建设,(一)法律保障 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 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二)政策引导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 税

12、收优惠:国内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设备引进、科技产品出口、教育科普等方面都可以享受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金融支持:2004年国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设立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三)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技术改造计划(二十世纪80年代); 国家重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项目计划 ; 星火计划:(1986) “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 “火炬计划”(1988) 九十年代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四)科技园区建设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 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地方(省级)科技开发区 大学科技园 技术市场(七届深圳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五、创新成果的保护方式 (一)创新与保护的关系 (二)内部的鼓励和保护 (三)国家的制度性保护 (四)国际性合作的保护,本次讲座总结 知识经济为创新提出了要求 必须更新念并积极鼓励创意 创新需要制度的促进和保障 创新成果保护方式是多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