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360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时志愿者入户服务 技巧 培训(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志愿者上门入户服务技巧,北京爱心传递老人关爱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尽公民的责任,回报社会 希望发挥自己所长 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学习新的技能 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扩宽社交圈子,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丰富经验,自我成长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扩宽生活体验 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赶潮流,追时尚 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心,志愿的基本常识,志愿的基本常识,志愿服务的原则,自愿参加 量力而行 讲求实效 持之以恒,志愿者上门服务技巧,入户的目的,1,入户的准备和要求,2,入户相关原则,3,入户的沟通技巧,4,上门入户的内容,入户的沟通技巧,5,

2、入户服务的目的,筛查老年人状态 全面掌握老年人身体&心理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 为老人服务,入户的形式,家访 医院探访 敬老院探访,入户服务的两个明白,要让老年人明白志愿者的来意 要让老年人明白志愿者服务的过程,入户的四个注意,注意服务过程中的禁忌 注意文明用语 注意不乱动老人家中的东西 注意尊重老人意愿,入户会谈的步骤,(一)四大步骤,1、资料收集及评估 2、物资准备 3、会谈(入户) 4、跟进反馈,(二)资料收集及评估 1、资料收集: 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兴趣爱好),2、资料评估: 社工进行家访前,应先评估一下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

3、需要预先了解及搜集数据,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家访,以及家访的形式(例如是否必须要二位工作员同行)。,为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家访前尽可能评估服务对象的背景是否涉及以下情况: 曾作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曾有自杀谋杀的倾向; 曾滥用药物; 曾有妄想被迫害的精神分裂症征状; 未能跟从医生指示服用精神科药物或不肯服药的纪录; 曾有犯罪纪录,特别是与暴力有关的罪行; 曾有纵火的行为。 如鉴别服务使用者有上述类似行为,则须提高警觉,确保工作安全。,(二)物资准备 1、物资装备(准备包) 工作证 项目组宣传单页(便民卡、政策资料等) 探访表、笔、 具体活动的宣传单 其他,2、心理准备 克服畏难情绪 突破害怕心理 禁

4、忌随意对待,3、安全准备 社工应以自己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如服务对象有潜在暴力倾向,须尽量避免家访,而应安排在办公室接见; 在办公室接见有潜在暴力倾向的服务对象前,应知会工作伙伴,以确保有所需的人力支持; 接见室内应备有警报器,以保障员工安全; 如必须探访有潜在暴力倾向的服务对象,家访前须知会上司,并讨论是否需与工作伙伴同往; 进行家访时必须特别小心,并知会中心的同工预计回程时间;,3、安全准备 进行家访时必须特别小心,并知会中心的同工预计回程时间; 如进行家访的同工在预计时间尚未返回中心,则中心须作出跟进,以确保其安全; 应在家访前与服务对象约好时间,如社工是首次面见服务对象,或是怀疑服务对

5、象有精神病或暴力倾向,则最好安排其家人同在; 注意女性社工不要单独的去探访男性独居服务对象,或是男性社工也不宜单独的去探访女性独居服务对象。,问题:,1、你需要访问的服务对象的住所被一道门闸阻隔,你要怎样办好呢? 2、对方开了门,但怀疑你的身份及企图,你如何应付呢? 3、对方开了门,但只专注自己的事情,对你不理不睬,该如何处理? 4、对方开了门,但以“很忙,无暇回答”来回避访问,你要怎么处理呢? 5、对方开了门,但却表示“接受访问也没有用”,又该如何应对?,(三)会谈(家访) 1、你需要家访的服务对象的住所被一道门闸阻隔,你要怎样办好呢?,方法:通过街坊邻里介入,增加家访的成功率。若无相熟的街

6、坊或邻近的街坊不愿意代为引领,可以在闸外大声访问:“请问屋里有没有人啊,我是新区的社工,(家访目的)。若无人回应,稍等数秒,可大声说:“可能你现在很忙,我留张传单你看看,下次我再专程探访你。” 意义:1.它留下一个初步印象给被访者,缩短下次探访中向社工所保持的社会性距离;2.闸外访问,亦如同向别人宣传,方便以后往其他户进行访问。,2、对方开了门,但怀疑你的身份及企图,你如何应付呢?,对方开了门,即表示已提供机会给你接触,重点是社工应怎样把握。社工可即展示工作证,派发有关机构的小册子、传单、介绍自己、工作机构的服务性质。,3、对方开了门,但只专注自己的事情,对你不理不睬。,这是不打紧,志愿者就以

7、对方所专注的事情为话题,如对方正在做家务,就从谈家务开始,转引访问。,4、对方开了门,但以“很忙,无暇回答”来回避访问,志愿者应辨别对方是否真的很忙。,若发现对方真的很忙,不妨另约时间或表明迟些再来造访; 若发现对方的“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则不妨说:“若今天访问不到你,下次都会再来访问你,事实上,这次访问,不会占用你多少时间,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访问。”志愿者应随即以周围居住环境问题带进访问。很多时候,对方会感到不能回避你的访问,及访问只占去很少时间而不得不接受你的访问。,5、对方开了门,但却表示“接受访问也没有用”,这可能是基于两种情况: 1、基于被访者的先前经验,即以前会接受访问并

8、发表意见但却无任何实质改善; 2、基于被访者的先入为主,认定小市民的意见不会被接纳。 面对上述两种情况,社工不妨混而为一来处理:协助被访者分析,总结先前经验,赞美及鼓励被访者继续接受访问。,入户时注意事项 道明入户来意,保持礼貎及专业的态度; 携带工作证,用以表明身分; 带备手提电话,以便有需要时尽快求援; 衣着要得宜,避免携带手饰或贵重物品; 注意家居环境及潜在的危险性; 抵达现场后,应立即在服务对象知悉的情况下致电回中心; 尽量坐近安全的地方,如近门口,并留意大门之上锁方法; 与服务对象倾谈时宜保持距离以免引起任何误会; 家访时不宜随便作出承诺或有任何金钱来往; 家访时不可以收纳任何形式的

9、礼物和馈赠。,会谈(家访)技巧,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聚焦、摘要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 忠告、对质(面质),倾听,A、倾听和理解老人的语言信息 B、观察和觉察老人的非语言行为 姿势、面部表情、举动、 语调等 C、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倾听并了解语言信息,老人发生的事情(经验) 对问题和处境采取的行动(行为) 他的体验(感受),志愿者会倾听和觉察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例如微笑、邹眉、扬眉、撇嘴等; 身体行为:姿势、身体变化和手势; 声 音:语气、音调、嗓门大小、强弱、抑扬顿挫、语词间隙、强调、停顿、沉默和流畅; 生理反应:呼吸急促、脸红、瞳孔放大; 身体特

10、征:健康状态、身高、体重、面色; 总体外表:修饰、衣着。,与老人沟通时的基本态度,1、非怜悯,对话平等 2、有耐性,有充足时间倾听 3、友善热诚,用心交流 4、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对方 5、尊重对方的隐私 6、把老人看成亲人一样对待,体谅及接纳有不同特性的老人,与老人有效沟通的技巧(言语),1、句子宜简短清晰 2、问法具体 3、实时归纳要点或重点要点 4、用字恰当(避免使用术语) 5、音量适中 6、速度不宜太快 7、当不明白老人说什么,应坦白询问,与老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善用身体语言),1、目视对方以示尊重 2、微笑,点点头以示聆听 3、拍对方肩膀,以示安慰 4、见面/离开时,可握手以示亲切,与老年

11、人的沟通注意事项,与老人沟通交流时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下: 1.主动接近老人,大多数老人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2.第一次接近服务对象时,记得先对他微笑,尽量向他表示你的友好和没有恶意,因为有部分老人可能因经历过某些事件后对人防范心理比较严重,缺乏一种安全感,对陌生人的靠近会有敌对意识,这个时候一定要先取得老人的信任,让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当确定老人没有抗拒行为时才可以靠近老人。尽量不要引起老人情绪激动或反应激烈。 3.向老人走近时,在距离老人一米左右就要微微弯下腰,弯腰程度根据老人的身高或是老人所处位置的高低而定,让老人感觉你的亲切。 4.在与老

12、人交谈时,亲切更胜于亲热,态度要和蔼可亲,脸上尽量一直保持微笑,用心交流,眼睛尽量多注视对方的眼睛,视线不要游离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与老年人的沟通注意事项,与老人沟通交流时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下: 5.不能让老人抬头仰视或远距离和你说话,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姿势,尽量让老人感觉到与你平等,以及你对他的重视。眼神要在同一高度,必要的情况下不妨蹲在老人的面前,以你比老人低的位置抬头与老人沟通,会让老人觉得更亲切,而这个时候老人也会放松警惕,把你当自己人一样去看待,与你更轻松自然亲近的交流。 6.严重避免几个人围成一圈站在老人周围与老人交谈,我看过一张其他志愿者团队敬老活动的照片,老人坐

13、在床边,五六个人站在一位老人面前,各个表情都是真诚的,可整个画面看起来却非常不协调,可以看出老人的坐姿非常不自然,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受拘束。试想一下,当你坐在那里,周围站了一群人而且站得距离有点远,把你围在中间,你是不是会觉得有一种压迫感呢?有些老人缺乏自信,而且性格不是很开朗、不善与人交流,这种情况有时会让老人有些手足无措,产生紧张心理。 7.老人的反应能力相对比较慢,说话的语速尽量放慢,而且注意语调。很多老人因年龄关系听力下降,即“撞聋”则需大声点,这要根据与老人交流看对方的反应情况,视情况判断对方的需要。避免对所有老人说话都大声喊。,与老年人的沟通注意事项,与老人沟通

14、交流时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下: 8.对老人真诚的赞赏,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老人有时更像小孩子,需要你去表扬和肯定,特别是一些年轻时曾经有过辉煌经历的老人,如今或是无力有所作为或是落魄,他们更希望他们曾经的成绩被肯定,当老人聊到此话题时,尽量多称赞他。 9.关于话题的选择,尽量选择老人喜欢的话题,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或是会让老人产生情绪波动的话题,如果在最初交流时不能准确把握,则选择一些安全话题,如可以和老人说说自己的情况,或是给老人讲一些有趣的生活见闻等等,慢慢了解老人感兴趣的内容。老人高兴了,交流气氛才会更活跃,避免与老人一问一答的采访式交流,这样志愿者和老人都会觉得累。 10.万一谈得不愉快或

15、是老人情绪有波动时,尽量不要在引起老人情绪有变的原话题上劝说老人,注意动作,先轻拍对方的肩膀或是抓住对方的手,稳定老人的情绪,然后迅速转移话题。大部分老人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精神上受到刺激或是情绪突然激动,都容易引起疾病复发,因此一定要注意话题的安全性,尽量避免会让老人伤心难过等话题。,如何处理在志愿服务中的消极情绪,自我激励。这是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又一良好方法。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可以给人精神动力。当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或身处逆境时,自我激励能使你从困难和逆境造成的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在失败后一味消沉,不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振作精神,那么失败只能永远是失败,而不会成为成功之母。 心理换位。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如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心里有气,这时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老师、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会怎样呢?这样,往往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已的态度,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 升华转化。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与老人沟通有什么体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