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5126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材分析新版湘教版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河流教材解析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的分布特征。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二、教材分析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河流水系特

2、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因此,通过河流的学习,可认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中国众多的大江大河大湖,同时也使中国河流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本节教材包括“外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

3、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流区为主”这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归纳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材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着重

4、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第二步,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南北差异;第三步,扼要阐述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同时,教材安排了2组相关“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有一个相对精确的空间认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了解归纳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京杭运河”、“塔里木河”、“中国的湖泊”三则“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河流与湖泊的分布现状。对于“阅读”材料的教学,教师可灵活处理,既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案例加以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学习来完成。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不同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与归纳,教学难点是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

5、与空间识记。“滚滚长江”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江的自然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教材安排了4幅分布图、1幅剖面图、5幅景观图、3则“阅读”材料和2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滔滔黄河”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难点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为使

6、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材安排了1幅分布图、1幅示意图、1幅统计图、4幅景观图、3则“阅读”材料和2组“活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节教材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通过读图来概括教学内容,然后再分开表述,体现出“先总后分”的特点。本节教材基本上可以从“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图、“长江水系”图、“黄河水系”图来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二是通过“活动”来深化教学内容,“活动”的任务指向呈现出多样化,有读图析图、地理比较、综合分析、方法学习、知识方法迁移等类型。上述特点鲜明地体现出教材的学科特性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使教材呈现方式更接近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节教材的内容

7、较多,有些重要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识记,但课标和教材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本节“活动”有3次涉及家乡河流,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对家乡河流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三、教学提纲一、外流区为主1外流区与内流区(1)概念(2)划分界线(3)分布特点2外流区(1)中国主要的外流河(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内流区(1)主要内流河(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滚滚长江1长江源流概

8、况(1)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3)主要支流及湖泊2长江的河段及特征(1)上、中、下游的划分(2)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3长江的开发利用(1)丰富的水能蕴藏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长江三峡工程(2)巨大的通航能力“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货运量在全国的地位4长江的治理(1)荆江水患(2)湖泊萎缩三、滔滔黄河1黄河源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3)主要支流2黄河的河段及特征(1)上、中、下游的划分(2)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3“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4黄河的综合治理(1)上、中游(特别是

9、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2)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3)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四、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方案:古诗导入“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知道这两句古诗中“江”与“河”的含义吗?(长江、黄河)方案:视频导入播放我国河流与湖泊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录像(或照片),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我国的河流,引发学习本节的兴趣,再引入课题。方案:猜测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碗水,半碗泥”是指哪条河流吗?(黄河)举世闻名的三峡建在哪条大河上吗?(长江)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条河?(塔里木河)方案:活动导入同学们,在下列河流中,你能找出与我国相关的河流吗?如有困难,可借

10、助教材P.46图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恒河、海河、尼罗河、多瑙河、湄公河、亚马孙河、额尔齐斯河、密西西比河、塔里木河、渭河转承: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我国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大湖。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去探望我们的“母亲河”。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河流分布的大致情况。【外流区为主】教学指导:中国的河流及其分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对绝大部分河流的感性认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或重视地理图像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好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学习资源,通过对图像信息的认知、分析,搞清楚我

11、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以及外流河、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教学活动:1概念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关于流域的概念,教师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描图进行讲解,或利用七下第六章第一节中的“河流流域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即可。外流河的概念可以通过设问进行强化:长江、黄河等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吗?汉江、湘江等通过长江注入海洋的河流,是不是外流河呢?归纳得出:直接或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2读图活动:指导学生读图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完成下列任务(对应教材P.46“活动”1、2):

12、(1)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看一看它们是否流入海洋?若是,注入的是哪一海洋?(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在我国所有外流河中,注入北冰洋的只有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注入印度洋的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属印度洋水系;我国的大部分河流,如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注入太平洋,属太平洋水系)(2)勾画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想一想它与什么界线的分布基本一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外流区基本上是季风区,内流区基本上是非季风区)(3)找出京杭运河,说一说京杭运河的特点与作用。(引导学生阅读P.47“京杭运

13、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京杭运河经过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二市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洪泽湖等一系列湖泊,目前山东济宁以南可全年通航,京杭运河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为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发挥重要作用)3探究活动中国外流河、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1)知识铺垫:教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流量、含沙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等。(2)比较外流河、内流河的差异。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代表性河流河水的主要来源主要水文特征外流河长江、黄河降水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内流河塔里木河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小,水位

14、季节变化大,可能出现断流(季节性河流)(3)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指导学生读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联系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a分析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小。如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不多,水量不大。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汛期短。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因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c分析

15、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愈往北,结冰期愈长。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冬季河流不结冰。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小;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总结归纳,完成下表:分界线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否结冰期含沙量大小北方河流秦岭淮河不大短有大南方河流大长无小4自主活动了解我国的湖泊。学生自主阅读“中国的湖泊”和图2-40,了解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和分布特点。(我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和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最大淡水湖)活动:1找出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河流: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这些河流出国界后分别叫什么名称?(提示:鄂毕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湄公河)2完成教材P.46“活动”3和P.49“活动”1、2关于家乡河流的学习内容。 【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