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104435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位置学颅骨、颅面部摄影位置(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位置学 颅骨 颅面部,头部摄影的标准平面,矢状面,头颅上任何一个前后垂直的平面。 正中矢状面:为头颅正中的一个矢状面,以正中面能将头颅分为均等的左右两半。 注意:此平面在头颅摄影上非常重要,头颅前后位或后前位摄影时必须与台面垂直;作头颅侧位摄影时,必须与台面平行。,听眶线 (RBL):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又称Read氏基线,人类学基准线(ABL) 听眦线(OBL):外耳孔中点与外眦的连线,与听眶线成12角,又称X线摄影基线。 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翼下缘的连线。 听口线:外耳孔中点与口角的连线。 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的连线。 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孔中

2、点与听眦线垂直的线。 眼窝中央线(瞳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 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的连线。,头颅部X线检查的基准线,头颅常用基线示意图,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头颅基底线,亦称解剖学基线、水平线或Reid基线与摄影学基线约差10o角。此线在摄影时不常应用,但当颅骨岩部后前斜位(Stenvers位)摄影时,此线必须与胶片垂直。,听眦线,为外耳孔与外眦角的连线。此线为X线摄影学上的头颅基底线,亦称摄影学基线。作头颅后前位或前后位摄影时,此线必须与胶片垂直。,听鼻线,为外耳孔与鼻翼下缘的连线,此线约与上齿列平面平行,作

3、视神经孔摄时此线必须与暗盒垂直。作上颌牙齿坐位摄影时,此线必须与地面平行。,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口角的连线。此线约与下齿列平面平行。作下颌牙齿坐位摄影时,此线必须与地面平行。颈静脉孔张口位时必须与台面垂直。,听眉线,为外耳孔到眉间的连线,此线与听眶线相差10o角,作颅脑CT扫描时,均以此线为基线。,瞳间线,为左右瞳孔间的连线,在实用时可依左右外眦角连线作标准。作头颅摄影时,此线必须与胶片垂直。,头部常规摄影位置,头部摄影分颅穹隆部、面颅部、颞乳突部、副鼻窦区、颅内各骨性通道、切线位和颌骨等。每个人体检查部位都有确定的几个摄影位置。 根据临床需要,尚有一些特殊的体位。,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 患者

4、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 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 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台面中线(两侧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探测器上缘超出头颅,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探测器中心。,中心线 对准枕外隆凸,垂直探测器射入。 向足侧倾斜15o20o角,通过鼻根射入探测器。 用途 常规位置。 如观察前额和眼眶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头颅后前位,头颅后前位,头颅后前位,标准片显示 显示头颅标准正位影像。顶部及颞部到探测器等距,矢状缝、鼻中隔居中。两眼眶等大对称,颞骨岩部投影于眶内,内听道呈横位管状投影于岩骨上缘的下方。 若中心线投影点偏上,或耳孔垂线偏下,颅腔影像

5、减小,岩骨下移。若中心线投影点偏下,或耳孔垂线偏上,颅腔影像增大,岩骨上移,内听道被遮盖。 额窦筛窦与颅底诸骨重叠显示不清。主要显示:外板、顶骨、内板、冠状缝、矢状缝、板障血管、人字缝、额骨、额窦、蝶骨小翼、眶上裂、眼眶、内听道、鼻中隔、额骨、鼻甲、上颌窦、乳突尖、上颌骨、下颌骨。,问题提示,若中心线投射点偏向头顶部,照片影像变为颅部减小,眶内岩骨下移。 若中心线投射点偏向足侧,则颅部较大,岩骨上移,与蝶骨小翼眶上缘等骨质较密处重叠,使内耳道被遮蔽,额窦、筛窦与颅底诸骨重叠显示不清。 若颅骨正中矢状面偏移,影像中眼眶到颅骨边缘的距离不等。眼眶一大一小,影像不对称。 若额部不能接触台面,所得影像

6、中颅部减小,眶内岩骨下移。,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 探测器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头颅前后位,中心线 对准眉间,与探测器垂直。 用途 常规位置。 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头颅前后位,标准影像 显示头颅前后正位影像,矢状缝,鼻中隔居影像之中,两眼眶等大对称,顶部及左右颞部包括完整,且距影像边缘等距。颞骨岩部投影于两眼眶的下1/2内,内听道呈横位管状影在岩骨上缘下。,问题提示,若中心线投射点偏向头顶部,照片影像变为颅

7、部变大,岩骨上移,与蝶骨小翼眶上缘等骨质较密处重叠,使内耳道被遮蔽,额窦、筛窦与颅底诸骨重叠显示不清。在婴幼儿摄影时要特别注意。 若中心线投射点偏向足侧,则颅部减小,眶内岩骨下移。 若颅骨正中矢状面偏移,影像中眼眶到颅骨边缘的距离不等。眼眶一大一小,影像不对称。 若头部上仰,听眦线不能垂直台面,所得影像中颅部减小,眶内岩骨下移。可用倾斜中心线或垫高后枕部来完成。,颅骨后前位与前后位的比较,显示影像基本相同。 颅骨后前位对额面部的显示更加清晰; 前后位对后枕部的显示更加清晰,且前后位的眼眶有放大,眶内显示的结构更多。 所以在摄取内听道时一般选用前后位。,头颅侧位,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

8、侧转,被检侧耳部紧贴台面。被检侧上肢自然放于身旁,对侧屈肘支撑下颌。 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 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垂直射入。 用途 常规位置。,头颅侧位,头颅侧位,标准片显示 显示头颅标准侧位影像。前后、上下方向的额骨、枕骨、顶骨、枕外隆凸及双侧颞骨影像重叠。骨皮质、骨缝、板障静脉沟、窦腔、蛛网膜颗粒、脑回压迹等显示清晰。颅底诸骨呈切线影像在颅腔下部投影。前颅凹为多条不规则的水平方向的致密线。中颅凹显示蝶鞍的侧位像,前、后床突及半圆形鞍底。困弧内为垂体窝,不呈双边影。蝶鞍前下方充气区为蝶窦、鞍背下斜坡与颖骨岩部重叠、双侧乳突重叠掩盖后

9、颅凹前部。后部位枕骨包绕的侧位骨板,枕骨大孔与颈椎相接,颈椎显示为斜位像。,问题提示,若头颅矢状面不与台面平行,可出现鞍底、鞍背呈双边影,下颌骨重叠影像中两下颌支错位。两侧颞骨岩部重叠呈多边影。 若中心线偏向颅顶,斜坡和两侧颞骨岩部重叠呈多边影。 若中心线偏向足侧,两侧颞骨岩部重叠呈多边影,颅底切线影像呈多边影。 若中心线偏向前部,两侧颞骨岩部重叠呈多边影。 若中心线偏向后部,两侧眶骨重叠呈多边影。下颌骨重叠影像中两下颌支错位,头颅水平侧位,摄影目的: 适用于患者不便俯卧时。 颅脑外伤后疑有颅底骨折而不能摄颅底位,用此位置观察蝶窦内有无液面,观察颅底有无凹陷。,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两臂

10、放于身旁,后枕部垫高5厘米,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 探测器竖立于头颅被检侧旁,与矢状面平行。探测器上缘及前缘超出顶部及额部3厘米。 此位置也可用坐位摄取,需注意支撑身体,避免坐不稳身体晃动, 此位置无立位活动滤线器时,可用静止滤线栅。,头颅水平侧位,中心线 垂直于探测器,水平方向投射。入射点因检查要求不同有两处: 经听眦线中、后1/3交界处上1.5厘米。用于一般的头颅侧位检查。 经外耳孔下11.5厘米处,用于颅底凹陷症的检查。,头颅水平侧位,颅骨侧位与颅骨水平侧位的比较,颅骨水平侧位在检查病人时更加方便,有外伤的病人更易接受检查。 因颈椎呈侧位像,故可用于颅底凹陷症的检查。 蝶窦、上颌窦

11、、额窦内若有液体,水平侧位可显示液气平面。,枕骨和颞骨岩部前后位 (Towne位),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台面中线,下颌内收,使听毗线垂直台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0o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用途 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Towne位,标准片显示 显示枕部前后半轴位影像。 主要显示完整的枕骨鳞部、顶骨后部、人字缝、枕大孔后半部的展平影像。 内耳道和内耳昕器投影于岩骨峭下骨质内。蝶鞍鞍背和后床突投影在枕大孔内。枕骨上横窦血管压迹和骨纹理清晰可见。,问题提示,若中心线倾斜的角度过小,

12、枕骨展示不完全。枕骨大孔显示不全。 若中心线倾斜的角度过大,枕骨显示变形呈等腰三角形,顶骨后半部无法显示。 若正中矢状面发身生倾斜,影像中枕骨变形。两侧颞骨岩乳部不对称。,问题提示,若头部上仰,听眦线不垂直于台面,那么影像中枕骨展示不完全。枕骨大孔显示不全。 若下颌内收过多,听眦线不垂直于台面,那么影像中枕骨显示变形,顶骨后半部无法显示。 若遇头枕骨外伤,有大的血肿或不能仰卧的病人,也可采用反汤氏(Townes)位的方法检查。所得影像两岩骨较平。,颅骨局部摄影,摄影目的 观察颅骨局部凹陷骨折情况 颅骨凸出的包块与颅骨骨板的关系 颅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等,摄影体位 无固定体位,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

13、和按病人体位,目的是使病变区(凹限或凸起部位)与头颅弧行边缘呈凹进或突出的关系。 病变区域颅骨边缘置于探测器中心,在被摄部的外侧或顶部放一金属标记。 中心线 垂直载体,与病变区域颅骨边缘相切。,颅骨局部摄影,颅骨局部,标准片显示 显示头颅局部切线影像。 凹陷骨折时,可见骨片凹陷情况,其外部软组织可见肿胀阴影; 头部包块突起时,可见软组织影像中突起与骨板的关系; 肿瘤病变的,可见肿瘤软组织影像及颅骨骨质破坏情况。,问题提示,颅骨局部切线位摄影时必须使用金属标记。 使用金属标记时,标记须紧贴病变表面。 摄影时可同时选择两种摄影参数(软组织摄影条件和骨组织摄影条件)。 摄影中若中心线没有与病变区颅骨

14、边缘相切,可出现凹陷或凸起显示欠佳。,颅底颌顶位(颅底位),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坐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台面中线。 背部用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头部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框线尽量与探测器平行。,颅底颌顶位(颅底位),中心线 对准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与听眦线垂直或向面侧倾斜15o角,射人探测器中心。 用途 常规位置。,颅底颌顶位(颅底位),颅底颌顶位(颅底位),标准片显示 显示标准颅底轴位影像。 颅底外形呈圆形,额骨弓对称性的投影在颧窝外。下颌为弓形,颏部与额部重叠,体部、齿列与上颌窦重叠。牙齿均为轴位像。下颌支投影短小,与下颌角重合。矢状缝与鼻中隔、筛窦垂直板相

15、续,位于影像中线。 颅底外形左右对称,、筛窦与鼻腔、蝶窦与腭部重叠。颞骨岩部为“八”字形,投影在枕骨大孔的前外方,呈轴位像。 颅中凹可见听器与内外耳道相通,内耳道开口于岩骨中部向后。自岩骨尖部向前外方,依次可见破裂孔、卵圆孔和棘孔的轴位像。 颅前凹,照片中心线与听眦线相垂直时,下颌骨投影前移,腭骨、筛窦等显示较广。环椎显示于枕骨大孔周围,枢椎齿突投影于枕骨大孔中。颏部及左、右髁状突三点的连线构成正等边三角形。,问题提示,若正中矢状面不与台面垂直,所得影像左、右不对称。(正中矢状面是否与台面垂直,可用两外耳孔到台面等距离的方法来保证。) 若正中矢状面不与台面重合,所得影像左、右密度均匀性不一致。

16、 若中心线倾斜角度过大(大于25度),所得影像中颅底的结构要被拉长变形。整个影像外形呈椭圆形。颅中凹各孔显示不清,骨质变形模糊。 若中心线倾斜角度过小,所得影像中颅底的结构被压缩,下颌骨髁状突与外耳重叠。颅中凹各孔不能充分显示。,蝶鞍侧位,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被检侧耳部紧贴台面,上肢放于身旁。 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对侧上肢屈曲,手半握拳支撑颏部。 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 用途 常规位置。,蝶鞍侧位,蝶鞍侧位,标准片显示 显示蝶鞍局部侧位影像 主要显示蝶鞍前床突、蝶鞍后床突、鞍背、鞍结节、鞍底、蝶窦。鞍底无双边。影像细节可见。,蝶鞍后前位,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 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 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台面中线(两侧外耳孔与床面等距),听眦线垂直台面。 将眉间上方4cm处置于探测器中心。,蝶鞍后前位,中心线 向头顶侧倾斜25或100角,对准枕外隆凸下方,经鼻根上方约4cm处,射人暗盒中。 用途 适用于检查鞍背及前床突的病变。,蝶鞍后前位,标准片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