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文学》讲义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03807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港文学》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台港文学》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台港文学》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台港文学》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台港文学》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港文学》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港文学》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史之 台港澳文学台港澳文学概述 台港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台港澳文学是在新文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台港澳文学有着独特的价值台港澳文学与大陆文学一样,都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产生发展的,它们同宗、同祖、同一文学血脉,有着共同的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共同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有着萦绕于心的爱国主义情绪,它们都是母体文学的一支,与母体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特殊的历史际遇,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使台港澳文学呈现出不同于母体文学的独特风貌。如台湾文学的开放性、海洋性、现代性,港澳文学的多元性、都市性、通俗性以及岭南文化为主要形态的港澳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互相渗透、

2、互相融合所形成的独异性等。知识点: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澳门文学思考题:1、台港澳文学与大陆文学有哪些共同性和一致性?2、台港澳文学有何独特性?知识延伸:世界华人文学或海外华人文学香港文学篇香港文学概述香港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产物。香港文学上承中国文学的古今传统,旁采西洋文学和30年来的台湾文学。一、香港文学的萌芽直到1927年2月鲁迅访港,才点燃了香港的新文化之火。1928年8月张稚庐主编的香港第一本纯白话文学刊物伴侣创刊,标志着香港新文学的起步。1929年,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岛上社”诞生。1937年抗战爆发后,大批文化人来港,使香港新文学迎来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

3、46年,大陆数以百计的进步作家再度南下,与本土作家一起,创造了香港新文学的第二次辉煌。二、香港文学的发展50年代香港文坛左右对峙,文学一度占上风。通俗文学崛起。60年代,政治对立淡化,现实主义创作与现代主义创作相对峙,现代主义文学成为新景观;新生代崛起,文坛充满希望。70年代,政治分歧逐渐消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创作进一步提高;多元化局面开始出现。80年代,香港进入一个历史新时期,文学创作日益繁荣;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90年代,尤其回归后,创作丰富多彩,发展势头良好。三、香港文学的特点 鲜明的都市文学特点与乡土性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对立发展 南来作家与本土作家共同繁荣文坛

4、 现实主义创作与现代主义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香港的小说创作香港小说创作的发展流变 1949年之前的小说创作49年之前的香港小说是尚未成林的幼芽,真正的创作成就在49年以后。 1949年之后的小说创作50年代的“绿背”小说与左派小说: -政治实用主义的产物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林适存红朝魔影、无字天书, 赵滋蕃半下流社会;严庆澍人渣、金陵春梦草山残梦、蒋后主秘录,宋乔侍卫官杂记;5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 舒巷城(1921-1999)是最突出的代表。他的小说有着浓郁的乡土性,真实展现了香港社会底层百姓的真实人生。代表作鲤鱼门的雾太阳下山了等。在诗歌、散文领域也有很大贡献。 另一代表作家为侣伦,代表

5、作穷巷。60年代的现代主义小说:1956年文艺新潮创刊,现代主义倾向明显,造成现代主义冲击波。酒徒发表之后,香港现代主义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大量作家和大批作品,影响一直延续到70、80年代。代表作家有刘以鬯、昆南、西西等。香港的现代主义有自己的特色: 对西方的存在主义、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有所批判和修正;大体上是积极的、有进步意义的; 是与香港现实相结合的;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不足在于有的作品单纯玩弄技巧,晦涩难懂;有的对现实主义采取抹杀态度,致使创作陷入困境和误区。70年代小说大多直接切入香港社会,描写香港人的生存状态、感情和心态,表现城市的律动与今昔、城乡对立与城市文明的冲突;表现方法上

6、多元并存。代表作如刘以鬯寺内,西西我城,以及陶然、东瑞、白洛等的作品。通俗文学方面,不同于50、60年代的武侠领军、全面发展,70年代通俗小说中言情小说迅猛发展。80年代小说在保持向前发展的同时,回归题材创作引人瞩目,如刘以鬯的一九九七、叶娓娜的长廊、陶然的天平、梁锡华的头上一片云、白洛的福地、陈浩泉的香港九七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回归前的香港事态人心,揭示出香港必然回归的主题。80年代以后,新生代作家的小说创作实力日渐显露,如钟晓阳、黄碧云、董启章等人;他们的作品题材多样,手法新颖,显示了香港文坛的勃勃生机。香港作家刘以鬯“香港文坛教父”、“香港文学泰斗”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1918年

7、1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他一直致力于严肃文学的创作,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集及文学评论集等。此外,还有几本翻译小说及大量的其他文字,目前共写作了六七千万字。上世纪60年代,同时撰写13个专栏,日产量可达13万字。他曾写了大量流行小说给报纸副刊连载,只有极少数后来才出版成书。曾主编过国民公报、香港时报、星岛周报、西点等报纸杂志,曾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2010年7月,刘以鬯先生荣膺第21届香港书展年度文学作家。刘以鬯作品对倒及酒徒分别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成电影花样年华及2046。王家卫说: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电影是花样年华,

8、小说是刘以鬯的对倒。电影取意于小说。花样年华说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有夫之妇,一个有妇之夫。对倒说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中年男子,一个是在香港本地长大的少女。“那是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花样年华引了对倒的三段文字作过场字幕,片末特别鸣谢刘以鬯。注:“对倒”是邮票上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连邮票。小说是由两

9、个独立的故事交错而成,故事双线平行发展,是回忆与期待的交错。王家卫说:“对倒”也可以是电影的语言,是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的交错,可以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近半个世纪以来,刘以鬯创作了种类繁多的现代小说,如新感觉派、意识流、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寓言小说、心理小说、抒情小说、哲理小说、新小说派小说等,他不仅尝试了,而且取得了突出成就。像刘以鬯这样几乎耗尽毕生精力不倦探索小说艺术形式革新,并给文坛贡献出众多珍品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还不多见。刘以鬯的小说 刘以鬯是中国和香港当代小说的先驱。

10、是革新精神最强的当代作家之一。 刘以鬯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也有现代主义的,还有通俗文学的创作。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现代主义小说,也叫实验小说,包括新感觉派小说,意识流小说和新小说派小说。 刘以鬯出版有12部小说,3部文学评论,3部翻译小说,及未结集的近6000万字的报章连载通俗小说。在半个世纪的创作中,刘以鬯的小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40年代:创作的尝试阶段,创作新感觉派小说,如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露薏莎等。50年代:创作的发展阶段,创作存在主义小说,如天堂与地狱、蟑螂等。60年代:创作的成熟阶段,创作意识流小说,以酒徒为代表。70年代:创作的突破阶段,创作新 小说,如打错了、吵架、对倒等。他

11、的新小说有两类题材:现实题材类,如动乱、对倒一九九七等;故事新编类,如寺内、除夕、蛇等。长篇小说创作 酒徒: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酒徒的成功在于,它能取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之长而去其短,从而创作出一种既有别于现实主义,又有别于西方现代小说的中国现代小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酒徒于1962年10月起在香港星岛晚报上连载,1963年10月,香港海滨图书公司出版单行本。 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推开窗,雨滴在窗外的树枝上眨眼。雨,似舞蹈者的脚步,从叶瓣上滑落。扭开收音机,忽然传来上帝的声音。我知道我应该出去走走了。然后是一个穿着白衣的侍者端酒来,我看到一对亮晶晶的眸子。(这是“四毫

12、小说”的好题材,我想。最好将她写成黄飞鸿的情妇,在皇后道的摩天大楼上施个“倒卷帘”,偷看女秘书坐在黄飞鸿的大腿上。)思想又在烟圈里捉迷藏。烟圈随风而逝。屋角的空间,放着一瓶忧郁和一方块空气。两杯白兰地中间,开始了藕丝的缠。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于无望中。幸福犹如流浪者,徘徊于方程式“等号”后边。音符以步兵的姿态进入耳朵。固体的笑,在昨天的黄昏出现;以及现在。谎言是白色的,因为它是谎言。内在的忧郁等于脸上的喜悦。喜悦与忧郁不像是两样东西。 酒徒开篇 作品写来自内地的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在50、60年代的香港屡屡碰壁的遭遇与精神世界:他写的电影剧本被导演剽窃;和朋友合办的纯文学刊物因

13、销路不畅而停刊;他挣扎着维护自己的理想,现实却迫使他改变初衷,去写潘金莲做包租婆等黄色小说以维持生计。他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只能借酒浇愁,最终沦为“酒徒”。小说较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抨击了现实社会的腐败;更重要的是,全方位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透视了金钱支配下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矛盾和痛苦。 主人公徘徊于现代和传统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既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堕落,又难于从沉沦的精神深渊中自救;他在清醒和醉倒两种状态中的不断交叉和反复,正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某些本质。酒徒在艺术上明显受到乔伊斯、福克纳等西方现代派小说家的影响,作者借鉴意识流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始终将焦

14、点对准主人公隐秘、幽暗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 酒徒中人物的意识流主要表现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人物的醉境与梦幻。 其中酒醉和梦境占了很大篇幅,借此折射现实社会的病态、畸形与不合理。但酒徒并没有照搬西方小说技巧,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创造,将人物的意识与外部世界相融合,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如理性对叙述的控制;尽管小说故事性不强、不连贯,但人物活动线索和人物关系是清晰的;人物有活动的具体环境、人物的意识流动与外部环境相关联等。酒徒的结构连接主要依赖“心理时间”。全书43节,节与节之间在时空方面并不连贯,故事组接也不明显;每一节都是一个横断面、戏剧性的现在,忽而过去,忽而现在,

15、忽而现实,忽而梦幻,靠“心理时间”环环相套将各节巧妙串联、组合、拼接起来。每一节中也都淡化情节,打乱时空次序,把各种现实碎片拼接组合在一起。另外,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刘以鬯精心创造的、蕴含丰富的象征符号酒也起到了结构小说的作用。小说的每一节都是一个环,套环成串的就是“酒”,它一方面象征人物的欲望、痛苦与矛盾,另一方面,人物的醉酒与醒酒相互交替,构成小说的深层线索。同时,酒也是深具中国色彩、与文人关系密切的象征意象。酒徒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视角,并一反小说写法,用大量现代诗的语言及象征、隐喻手法和密集、反复、重叠的意象,建构朦胧意境,传达诗意的美感。小说尽量减少或不用客观的叙述与描绘,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灵去感知外在世界。形式上,分行排列,多为比较整齐而又有变化的长串排比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