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3697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第九章变形第十章预应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252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验算变形及裂缝宽度时,采用荷载 , 和材料强度的 。2.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重心处的拉应变不均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3.一根适筋梁,单筋矩形,若在受压区添加两根细钢筋,梁抗弯刚度将 。4.配筋率和材料给定时, 对截面弯曲刚度的提高作用最明显。5.确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理由,一是 ,二是 。6预应力构件所用混凝土,需满足 , , 要求;钢材需满足 , , ,与混凝土之间能较好地联结要求。7张拉控制应力值的大小与 及 有关。8减少预应力摩擦损失的措施有 , , 钢筋应力松弛损失与 、 有关

2、。9后张法构件l5的取值比先张法低,因为 。10材料强度等级和截面尺寸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 的 相同,但抗裂度 低,延性 好。11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挠度由两部分叠加而成,一部分由 ,另一部分 。12.所谓预应力结构就是人为地在结构承受外荷载前先造成一个与_ 产生的应力状态 的应力状态。 13.预应力构件与普通钢筋砼构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 。 14.当采用相同的材料时,预应力砼构件与普通钢筋砼构件相比,不能提高构件的 能力。 15划分第一批和第二批预应力损失是以 分界的。16.锚具变形损失l1 =a*Es/l.式中l对先张法,应取 长,对后张法应取 。17预应力损失的

3、最低限值,先张法为 ,后张法为 。二.选择题(502分=100分) 1. 规范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构件应(A)分别按荷载短期效应、长期效应组合验算 (B)用内力组合设计值验算(C)按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影响验算 (D)外载用设计值, 材料用标准值2. 何情况下用应力阶段a计算(A)裂宽 (B)短期刚度 (C)抗裂度 (D)长期刚度3. 轴拉构件裂缝的出现与(A)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有关 (B)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强度有关(C)保护层的厚度有关 (D)配筋率大小有关4. 规范验算的裂缝宽度是指(A)钢筋表面的裂缝宽度 (B)钢筋水平处构件侧表面的裂缝宽度 (C)构件底面的裂缝宽度5.

4、 构件裂缝的分布主要与(A)混凝土抗拉强度有关 (B)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有关(C)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强度有关 (D)混凝土回缩及钢筋伸长量有关6. 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愈大表明(A)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参加工作程度大 (B)受拉混凝土参加工作程度小(C)裂缝间钢筋平均应变小 (D)与受拉混凝土参加工作的程度无关7. 梁内采用高等级钢筋后(A)裂缝宽度不容易满足 (B)裂缝宽易满足 (C)对两种极限状态均有利 (D)对极限承载力没有影响8. 在s, s相同的条件下, 梁截面形状不同, 则(A)仅承载力不同 (B)仅裂宽不同 (C)承载力, 裂宽及刚度均不同 (D)承载力及刚度不同9. 配置受压钢筋

5、的梁长期刚度大些, 主要原因是(A)类似增加了上翼缘 (B)可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刚度的影响(C)降低了压区 (D)增加了配筋率10. 梁内采用高等级混凝土(A)对两种极限状态均很有利 (B)对两种极限状态有利, 作用较小(C)承载力提高有限, 但可有效减小裂宽, 增大刚度11. 验算裂宽不满足且相差不大时, 最好的措施是(A)减小钢筋直径 (B)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C)适当增大截面宽度 (D)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12. 规范规定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指标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低,这是考虑到(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不宜出现 (B)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危害性较小(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出现容

6、易发现 (D)一旦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容易采取加固等措施1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不能满足(A)耐久性 (B)安全性 (C)适用性 (D)适用性或耐久性14. 砼保护层厚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耐久性 (B)防火 (C)钢筋和砼的粘结 (D)防水15. 钢筋砼等截面受弯构件,其截面刚度(A)沿构件长度不变;不随荷载变化 (B)不随荷载变化;但沿构件长度变化(C)沿构件长度不变;但随荷载变化 (D)随荷载变化;且沿构件长度变化16. 钢筋砼构件的截面刚度随时间(A)不变 (B)肯定变大 (C)肯定变小 (D)可能变大,可能变小17. 下面哪个因素对截面短期刚度无影响(A)截面尺寸

7、(B)计算跨度 (C)砼等级 (D)配筋率18. 钢筋强度等级y与哪一项无关(A)抗裂度 cr (B)裂缝宽度max (C)刚度s (D)承载力u19. 钢筋直径()与哪一项有关(A)抗裂度 cr (B)裂缝宽度max (C)刚度s (D)承载力u20.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承载力 (B)提高抗裂度, 充分利用高强材料 (C)对构件进行检验 (D)节省材料21. 所谓预应力构件是指(A)对钢筋进行张拉的构件 (B)将压力加在结构构件上(C)对外载作用下产生拉应力部位的混凝土施加预压力22. 为什么不宜用中等强度钢筋作预应力筋?(A)变形过大 (B)预应力效果差 (C)不能有效

8、提高强度 (D)配筋多23. 之所以说结构为事先检验过的结构, 因为(A)张拉钢筋时的应力高于使用阶段的应力 (B) 预加应力后, 混凝土的强度还会增大(C) 破坏阶段的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力不超过预加时的应力24. 张拉控制应力是(A)张拉力除以张拉钢筋面积所得的值 (B)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钢筋中的应力(C)钢筋屈服时的应力 (D)钢筋的极限强度值25. 后张法的取值小于先张法, 因为(A)前者钢种强度高, 塑性差 (B)前者预应力损失小些(C)前者在构件上张拉, 混凝土弹性压缩已完成26. 一般台座上张拉的先张法的锚具损失比后张法(A)大 (B)小 (C)不确定 (D)相等27. 张拉控制

9、应力大, 钢筋应力松驰损失(A)大些 (B)小些 (C)无影响 (D)相等28.先张法的和分别为(A) , (B) , (C) , (D) , 29. 后张法的和分别为(A) , (B) , (C) , (D) , 30. 条件相同的先、后张法轴拉构件, 当及相同时 混凝土的有效预应力(A)两者相等 (B)后张法大 (C)后张法小 (D)不确定31. 仅配p的后张法轴拉构件完成第二批损失后, 预应力筋总拉力p(conl)p. 若加载至混凝土应力为零, 则外载0为(A)等于 (B)少于 (C)大于 (D)不确定32. 仅配p的先张法轴拉构件完成第二批损失后, 预应力筋总拉力p0(conl)p.

10、若加载至混凝土应力为零, 则外载0为(A)等于 (B)少于 (C)大于 (D)不确定33. 轴拉构件, 抗裂荷载cr等于(A)后张法(pc2tk)n, 先张法(pc2tk)0(B)先后张法均为(pc2tk)0 (C)先张后法均为(pc2Epc2tk)034. 条件相同的预应力与非预应力轴拉构件, 其极限承载力和抗裂(A)均相同 (B)抗裂度预应力高,承载力相同(C)承载力预应力高,抗裂相同 (D)承载力和抗裂度均预应力高35. 验算施工阶段轴拉构件时, 对先张法, 预应力钢筋应力取(A)con (B)conLI (C)conLII36. 验算后张法轴拉构件端部局部承压时, 钢筋总拉力为(A).

11、conp (B)(conL2)P (C) .(conL2)p (D)conp37.仅配P的 受弯构件与条件相同的受弯构件相比(A)受弯、受剪承载力相同 (B)受弯同、受剪可提高(C)曲线配筋时, 受剪能力提高 (D)受弯受剪均可提高38. 梁中在预应力筋应力较高的情况下, 仍可增加较大的荷载, 主要是(A)预应力筋极限强度高 (B)受压混凝土c高(C)内力臂可不断增大 (D)受压区面积不断增大39. 在受弯构件受拉区配非预应力筋可以(A)提高受弯能力 (B)提高抗裂度 (C)节省费用40. 受弯构件当满足抗裂度要求后, 再于受压区配非预应力筋可以(A)起架立筋作用 (B)防止预拉区裂缝或限制裂

12、宽 (C)防止意外 (D)防止受拉区裂缝41. 受弯构件由预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时,按(A)匀质弹、塑性材料的偏压公式 (B)匀质弹性材料的受弯公式(C)匀质弹性材料的偏压公式 (D)匀质弹、塑性材料的受弯公式42. 受弯构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的(A)短期效应组合下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B)长期效应组合下不允许出现拉应力(C)短期效应组合下允许出现拉应力43. 对一般要求不开裂的受弯构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ckpctk,其中(A)pc是预应力钢筋水平处有效预压应力(B)pc是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抗裂验算边缘砼的预压应力(C)ck是恒荷载引起的砼法向应力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