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3644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公的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与改进摘要: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再次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到风口浪尖,公允价值的运用备受质疑。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损失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利润操纵问题。为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和可靠性,如何减少利润操纵的可能等方面,对其暴露出的问题做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 Abstract: since 2007,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erupted again pushe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o the forefront,t

2、he use of fair value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los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mplifying, profit manipulation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is paper from how to improve the fair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air value, how to reduce

3、 the possibility. 目录摘要1.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1.1公允价值的定义1.2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2.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论焦点 2.1争论的背景 2.2金融界: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 2.3会计界:公允价值如实反映了危机而不是加剧危机 2.4其他方:过度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存在漏洞3.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下暴露出的缺陷 3.1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问题3.2易出现操纵利润3. 2.1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留有很大的操纵空间3. 2. 2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区分为不同会计处理的操纵4.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4.1加强对“顺周期效应的控制” 4.1.1提高公允价值的公允性4

4、.1.2不断完善估值技术4.1.3完善披露内容并提供有的放矢的风险披露4.2加强对公允价值操纵的控制4.2.1统一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 4.2.2加强对公司高管的限制及惩罚4.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5.结论与启示参考文献 1.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1.1公允价值的定义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FASB)会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员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

5、以进行资产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于1998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中,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1月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有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在同年财政部取消了公允价值在上述准则中的应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2006年2月15日,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2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20世纪80年代美国境内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是之前的财务报告仍然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健康。为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6、委员会(FASB)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适合于金融机构。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美国参议院的银行、住在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指出了历史成本计价的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经过SEC、FASB及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席会议的协调和讨论,最终决定由AICPA下属的准则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研究,经过内部的协调,FASB于1991年正式接受制定该准则。FASB于2006年正式发布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157号财务会计准则。目前,GAAP(公认会计原则)中也已经有40项准则中明确

7、要求或鼓励报告主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格。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范。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他4种计量属性的比较如下:(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时都是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公平的交易价格,两者完全相同,后续计量时,如果市场环境相对稳定,那么两者接近相同或者完全相同,此时可用历史成本代替公允价值。区别:(1)历史成本体现的是过去时态,只适用于初始计量,没有后续计量问题;但公允价值属于动态的计量时态,可以用于初始计量,

8、也可用于后续计量,只要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预期价值或市场价值发生变化,就必须要进行账面调整,并在表内反映出来,在表外进行披露。(2)历史成本是从企业投入的视角对实际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公允价值是从市场的角度对实际发生的交易和假定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的。(3)如果不满足“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这一前提,即使是相同交易日取得的同一项资产,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也会存在差异,此时历史成本不再体现公允。 (二)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对资产计量时,都不是以现实交易为基础,而是采用估计的方法;强调的时点都是指现时;特殊情况下,购置的新资产,如果满足公平交易的前提,重置成本与

9、公允价值在金额上是一致的。此时,重置成本属于公允价值范畴。区别:(1)重置成本主要是某企业的投入价值,属于成本范畴,公允价值强调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价值,可以是成本,也可以是市价。(2)一般情况下,企业自制资产的重置成本低于公允价值,因为公允价值大都包含着卖方的利润。(3)重置成本一般指类似或同类资产的重新建造或重新购置,主要关注的是该类资产的建造成本或购置成本,但公允价值主要关注的是该类资产未来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三)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两者反映的都是资产未经贴现的价值,如果期限较短的话,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此时可变现净值近似等于公允价

10、值,但是如果期限较长的话,可变现净值不能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区别:(1)可变现净值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而公允价值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为它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2)可变现净值通常考虑直接成本,是以扣掉直接成本后的净值来反映的,而公允价值却不考虑直接成本。(3)对于一项继续加工的资产比如原材料,它的可变现净值等于产成品的预计售价减去加工成本和销售费用后的净额,但后者反映为原材料的公允价值。 (四)现值与公允价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11、 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辑中指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一种摊销方法,即一项资产或负债己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或现行市价计量之后,用于摊销这些价值或成本的方法。它并非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而是一种计量公允价值的手段,也即可用于初始计量、重新计量时估计公允价值。 按照SFAC N0. 7的说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表现为:(1)现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的计量要求;如果交易的双方是持续经营的,交易的对象是自愿进行的,所达成的金额是自愿接受的,那么,公允价值就等于现值。 (2)借助现值计量,能够捕捉到影响公允价值的各个要素,并且这些要素将会导致不同类

12、型的未来现金产生不同的经济差异。(3)用于估计未来现金流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所涉及到的资产或负债从一种情形到另一种情形的环境。2.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论焦点2.1争论的背景 面对次贷危机的不断扩大,一些金融界人士认为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层公开指责:“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加速了金融危机”。然而会计界却持有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准则本身没有问题,全力维护公允价值的正面性。因此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公允价值的论战。2.2金融界: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由于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美国的各大银行、保险公司损失最为惨重,他们认为导

13、致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公允价值,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放大了金融危机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甚至提出废除公允价值准则。美国某些金融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在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按市价巨额减记资产、亏损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从而加大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抛售力度,进而形成“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值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促使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他们认为应该回到历史成本计量时期,历史成本才是反映会计特性以及体现会计谨慎性的重要计量方法,为保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必须恢复到历史成本的计量,以稳定人心,挽救金融危机。2.3会计界:公允价值如实反映了危

14、机而不是加剧危机对于金融界的对公允价值的指责,会计界发起了奋力反击,金融界抨击公允价值完全是寻找替罪羊的伎俩,目的是企图转移重点。事实上,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市场财务状况包括在市场发生剧烈下降过上升波动时所产生的财务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目前市场行情及远期市场行情的信息,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上升时,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是金融机构乐于看到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金融机构就转而抱怨并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许多会计学家认为,由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即使市场不乐观,金融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