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697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80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会议基础知识讲义(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1.1 视频会议定义 1.2 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1.3 视频会议发展趋势 1.4 主要应用 第二章第二章 视频会议技术视频会议技术 2.1 视频会议标准 2.1.1 概述 2.1.2 H.320 标准 2.1.3 H.331 标准 2.1.4 H.323 标准 2.2 系统构成 2.2.1 视频终端 2.2.2 多点会议服务器 2.2.3 网守 2.2.4 网关 2.3 组网架构 2.4 视频技术 2.4.1 编码标准 2.4.2 高清视频技术 2.5 音频技术 2.5.1 数字化音频原理 2.5.2 编码标准 2.5.3 全向麦克风技术 2.5.4 自动增

2、益控制 2.5.5 自动噪声抑制 2.5.6 回声消除 2.6 安全技术 2.7 QoS 技术 2.8 接口技术 2.8.1 视频接口 2.8.2 音频接口 2.8.3 网络接口 2.8.4 控制接口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1.1 视频会议定义 视频会议是集声音、图像和数据于一身的信息交流方式,它具有实时、不限 地域、双向传输等特点,并依赖网络进行信息传递。 1.2 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1964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最早的可视电话 PicturePhoneMODI,传送黑白 静止硬拷贝图像,图像和话音采用分时传送。上世纪 70 年代,在匹兹堡和芝加哥 间开始用于商业服务,采用 Pictu

3、rePhoneMODII,提供黑白静止或活动的点对点 电视会议业务。80 年代,日本制订了可视电话的 TTC 标准,在模拟电话网上传送 黑白静止图像, 显示屏清晰度 100100, 56 秒传送 1 幅图像。 90 年代, 原 CCITT 提出了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的 H261 建议,1990 年 10 月通过,为各种产品的国 际间互通提供了保证。此后,CCITT 又制订了 H320 系列标准,对电视会议系统 的性能指标、压缩算法、信息结构、控制命令、规程和组建电视会议网的原则作 了完整的规定,促进了电视会议的健康发展。 但是,此时的网络状况非常不稳定并且带宽不理想,这样限制了视频会议系 统的传

4、输速度。视频传输在理论上可以达到 30 帧s以上,能够与电视的视频传 输速度相符(电视视频传输NTSC制式为 30 帧s,PAL制式为 25 帧/s) ,而当时视 频传输速度一般不超过 15 帧/s,这样一来,全动态的视频图像几乎是不可能的, 得到的图像质量一般也都不太稳定,并且图像窗口尺寸也不尽人意,所以这种视 频传输业务很难大规模地投入到商用视频通信市场中去。 1997 年 3 月是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之一,ITU-T(国际电联 电信委员会)发布了用于局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3,为那些与 Internet和Intranet相连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互通的标准,各厂商纷

5、纷推出符 合该标准的视频会议产品。在此以前,用于ISDN上的群视频会议标准协议 H.320 一直主导着视频会议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发展。 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大型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以及 ISDN、DDN、VPN、xDSL、ATM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环境也变 得越来越好。因此无论是通讯行业还是IT行业,都对视频会议领域重新进行关注, 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趋于成熟;图像传输质量大为提高 到目前已发展了多种标准,包括各种视频建议和音频压缩标准以及在各种网 络上传输电视会议信号的系列建议等。现代的电视会议系统是建立在 ITUT 的 H32x 系列框架协议之上的,目前主要以

6、H320 系列(包括 320321322)和 H323 应用最为广泛,其相关标准如下: 框架 协议 H.320 H.321 H.322 H.323 H.324 适用 传输 网络 电路交换网 络 (ISDN, DDN 等) B-ISDN,AT M 等 有 QoS 的分 组交换网络 无 QoS 的分组 交换网络 PSTN,POTS 模拟电话网 视频 标准 H.261,H.263 ,H.264 H.261,H.2 63 H.261,H.26 3 H.261,H.263, H.264 H.261,H.26 3,H.264 音频 标准 G.711,G.722 ,G.728,G.72 2.1,G.722.

7、1 .C G.711,G.7 22,G.728 G.711,G.72 2,G.728 G.711,G.722, G.728,G.722. 1,G.722.1.C G.711,G.72 2,G.728,G. 723 复用 H.221 H.221 H.221 H.225.0 H.223 控制 H230,H.242 H.242 H230,H.2 42 H.245 H.245 多点 协议 H.231,H.243 H.231,H.2 43 H.231,H.24 3 H.323 1.3 视频会议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应用的更加普及,视频会议有 IP 化、高清化、家庭化、无线化的发 展趋势。 1.3.1 IP

8、化 视频会议传输的网络基础,由电路交换式的 ISDN 和专线网络向分组交换式的 IP 网络过渡,IP 视频会议已经成为主流。在 Internet 上召开视频会议已经成为 热点,但是 Internet 存在无法控制带宽、端对端时延、QoS 得不到保证和安全等 问题,相信这些不足在未来将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得以改善。 1.3.2 高清化 视频会议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会议效果特别是声音和图像效果已经有了极大 的改善, 尤其是最近 2 年,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 支持 720P 甚至 1080P 图像格式的产品已经在网络资源较为宽裕的用户中使用。 同时,随着视频会议的高清化,一些原

9、来对图像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也 逐渐成为视频会议的新战场。 1.3.3 家庭化 视频会议发展之初,由于各项要求较高,其目标市场主要是大型公司和政府 机构, 随着设备价格的降低和网络环境的改善,其应用逐步向小型化延伸,包括 工作组会议室、个人化的桌面,以至于家庭。 家庭化是视频会议发展的最终目标,虽然由于网络和终端用户价格等原因, 视频会议家庭化的道路将会很漫长,这终将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1.3.4 无线化 伴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基于 3G 网络的无线通信和无线局域网为移动视频会 议的发展拉开了序幕,也将慢慢走入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1.4 主要应用 (1)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一直是会议电

10、视的主要应用领域。而且由于 Internet/Intranet 视 频会议系统在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上更加方便,传输费用大大降低。通过多播技 术和实时传输协议,可以降低网络的负担同时提高服务的质量。因此,低成本、 高效率的网络电视系统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 (2)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系统近几年在国内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远程教育系统不受地域、 时间的限制,使教育和专业培训面向个人成为可能。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更多的 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3)远程监控系统 现有的大多数监控系统是一种专用系统,只有在监控室才能观看。如果采用 基于 ISDN、LAN、IP 的视频监控系统,则不论你在任何地

11、方,只要能上网,通过 认证和鉴权都可以查看结果。这样可以降低雇佣大量的安全人员在不同地点巡视 的成本,同时更加高效、安全。 (4)远程医疗系统 远程医疗系统能允许医疗专家与病人进行远程咨询,并能使病人无论身在何 处,都能获得有效的、经济的医疗服务。同时,处于异地的远程医疗终端也可共 享大医院的高级医疗设备、共享宝贵的专家资源,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服务。国内 正在兴建的“金卫”工程就是包涵了几百个终端的远程医疗系统。 (5)其他应用 如视频点播业务、远程购物、电子商务等都是会议电视技术可以拓宽或延伸 的业务,其原理也基本类似,只是它们的交互方式和对上下行的带宽要求有所不 同。可以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

12、发展,当 IPV6 广泛使用和视频到桌面、到家庭后, 这些应用将会把会议电视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章 视频会议技术 第二章 视频会议技术 2.1 视频会议标准 2.1.1 概述 视频会议在电讯行业已经存在了 30 多年,但在 90 年代以前,这些系统一直 使用专用的编解码硬件和软件,会议呼叫的各终端使用的编解码器必须来自同一 个厂商,否则不能正常工作,这种非标准化系统产品的使用极大阻碍了视频会议 领域的发展。1990 年。CCITT 通过了 H.320 标准,这才为各厂家产品的互连互通 奠定了基础。 视频会议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完善,针对不同的网络情况,ITU 制定的标准 主要分

13、为以下几种: H.320:基于窄带 ISDN 网络上的视频会议标准; H.321:基于宽带 ISDN 网络上的视频会议标准; H.322:基于有 Qos 保证的分组交换网上的会议电视标准; H.323:基于无 Qos 保证的分组交换网上的会议电视标准; H.324:基于普通电话网(PSTN)上的会议电视。 相关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音频编码标准、视频编码标准、数据共享标准、 控制信令标准等,具体标准如下: H.261:关于 N 64kbit/s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算法; H.263:关于低带宽下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算法; H.264:采用分层技术,编码效率高,比 H.263 编码节省 50%的

14、比特率; H.281: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它利用 H.224 才能实现; G.711:脉冲编码调制。是另一种音频编码方式。音频频率为 300hz-3.4khz, 传输码率为 64kbps; G.728: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就是音频编码, 音频频为 300hz-3.4khz,传输码率为 16kbps; G.722: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音频频率为 50hz-7khz,传输码率为 48kbps; G.722.1:音频频率为 50hz-7khz,传输码率为 16-32kbps; T.120:应用于 H.320 框架之下,对现有的会议电视进行补充和增强,它也可 独立

15、支持声像会议,传送语音、静止图像、白板、加注等信息的实时会议; H.239:视频会议中对双流技术(一路图像,一路计算图像信号)的规定;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 CH.200 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具体来 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 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即传送静 止图像的通信业务。 H.320 标准主要针对窄带 ISDN 网。 由于窄带 ISDN 网是一种基于电路交换的网 络,所以 H.320 标准主要满足和适应电路交换的特性,因而 H.320 标准的视频会 议被广泛用于 VSAT、DDN、ISDN 等电路交换网络。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面向连接、 传输速率和时延

16、稳定、时延小、误码率低,因此视频会议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但它的缺点是连接固定,除 ISDN 网上是可以进行拔号外,其他网络的应用都必须 进行点对点的永久连接,带宽利用率较低,开放性很差,设置联接也不方便。从 1993 年开始,在我国引进建设的视频会议网,绝大部分都采用 H.320 标准视频会 议,并建立在 VSAT、DDN、E1 专线、ISDN 等网络上,极大地限制了视频业务的进 一步拓展。 在 H.320 会议电视系统中,由于 MCU 与 MCU 之间、终端与 MCU 是静态固定连 接。因此,主 MCU 把从 MCU 视为终端来对待,各终端逐个与所连接的 MCU 建立呼 叫,并按顺序加入会议。 H.320 会议电视系统对承载网络需要有时钟同步和保证传输指标的要求。 时钟 同步可采用内部时钟或外部时钟两种方式来满足 MCU 三级时钟要求。国内传输指 标是根据 ITU-T N.86 建议,ITU-T N.90 建议所规定信道性能极限值:国内/国际 会议电视电路以 2048 kbit/s 速率传输时,比特误码率(BER)应小于 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