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597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发展环境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学院 研究方向 广东广州 李双 指导老师 刘魏摘要:2011年9月26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了“四个襄阳”建设,并阐述了建设“四个襄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同时明确提出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战略举措和保障措施。会议指出“产业襄阳”是核心,“都市襄阳”是载体,“文化襄阳”是特色,“绿色襄阳”是灵魂。要以建设“四个襄阳”的实际成效,推动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

2、标任务上来,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2011年4月,湖北省提出了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新战略后,襄阳市聘请了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对“四个襄阳”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高标准进行规划。一、 现状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襄阳市GDP达1538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54%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增长4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7.8%;全市经济位居湖北省第三。 县域经济增势强劲。2010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2%、38.1%

3、、59.3%、48.7%。工业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农业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

4、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业增加值200.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67%。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60亿元,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金融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亮点频闪,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襄阳市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招行、民生、农发行、湖北银行等15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

5、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294.1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33元。高新技术产业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

6、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二、 前景三、 对策摘要:襄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首先,襄樊市纳入省域副中心战略部署;第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产业襄阳、文化襄阳、都市襄阳、绿色襄阳的战略定位;第三,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具有高瞻远瞩、注重民生的执政方略;第四,全体市民日益明确建设“四个襄阳”在本市跨越式发展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襄阳正在复兴,我辈自当努力。襄阳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曾经有过举足轻重的辉煌历史。现在,襄阳面临重新崛起的重大机遇,能否乘势而上,只看我辈能否同心协力,能否将复兴辉煌的激情

7、化为披荆斩棘、发奋进取的行动。“中国襄阳”政府网在即将开始新的改版之际,先推出全力建设“四个襄阳”专题,将全面解读“四个襄阳”大义,全天候报道“四个襄阳”建设,全力支持“四个襄阳”工作。关键词:襄阳 发展环境 四个襄阳 现状 前景四、 现状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襄阳市GDP达1538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54%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增长4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7.8%;全市经济位居湖北省第三。 县域经济增势强劲。2010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

8、收入分别增长17.2%、38.1%、59.3%、48.7%。工业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农业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

9、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业增加值200.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67%。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60亿元,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金融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亮点频闪,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襄阳市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招行、民生、农发行、湖北银行等15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

10、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294.1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33元。高新技术产业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

11、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五、 前景持续改革创新 强壮发展气场主要抓了五件工作:一、 以科学的精神组织专家团队对城市长远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规划。二、 以开放的胸怀全面推动改革创新,为城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创造环境、储备人才、集聚资源。三、以求实的态度客观评价干部,合理选配干部、化解历史积弊、提正干部信心。四、以敏锐的自觉,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经济逆势而进,发展后劲增强。五、以担当的勇气,严格政风党纪、深入问责治庸、推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12、大大提升了襄阳的影响力,增强了各级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凝聚。特别是强势推进央企合作、厅市合作、全民创业这些重大举措,在特别艰难的时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中指出,领导体制调整一年以来,我市坚持顶层设计,高起点编制“四个襄阳”建设规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实行路线图管理,围绕规划制定工作推进路线图、项目书、时间表和责任制,将各项规划项目化、工程化、路径化。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推进经济组织工作的专业化改革,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吸纳聚集发展要素的能力,努力增创产业发展、培育经济跨越的比较竞争优势。用国际化视野对都

13、市发展形态、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规划,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理念谋划东津新区,用创新的方式推进城市“两改”和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用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坚持文化立市,加快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百亿斤粮食大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开放引领,着力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搭建大开放的优势平台,再造人力资源竞争新优势,建设推动跨越发展的三支团队。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

14、持正风肃纪,加强制度化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树立正确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经过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可喜变化:襄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获取政策支持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城市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逆势而进,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8.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4亿元,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城市排位继续前移。六、 对策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为“四个襄阳”建设提供实力支撑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来到“中国襄

15、阳政府网站在线访谈”。2011年9月26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了“四个襄阳”建设,并阐述了建设“四个襄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同时明确提出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战略举措和保障措施。会议指出“产业襄阳”是核心,“都市襄阳”是载体,“文化襄阳”是特色,“绿色襄阳”是灵魂。要以建设“四个襄阳”的实际成效,推动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本站开设了部门领导谈“四个襄阳”专题。今天,来到我们访谈室的嘉宾是市经信委副主任段细柱同志。段主任您好!作为“四个襄阳”建设中核心地位的“产业襄阳”主要负责部门,请您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畅谈一下,您对“产业襄阳”的理解,以及经信委在“产业襄阳”建设中的举措。段主任:一、工业在“四个襄阳”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四个襄阳”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实力支撑。产业是“四个襄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