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讲义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519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讲义2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行政法讲义2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行政法讲义2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行政法讲义2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行政法讲义2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讲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讲义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行政组织法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二章机构设置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 国务院组成部门依法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国务院的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国务院办事机构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国务院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议定的事项,经国务院同意,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在特殊或者紧急的情况下,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议事机构可以规定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 第七条依照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设立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八条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

3、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第九条设立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类型、名称和职能; (三)司级内设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四)与业务相近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职能的划分; (五)机构的编制。 撤销或者合并前款所列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合并的理由; (二)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职能的消失、转移情况; 九天考资(三)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编制的调整和人员的分流。 第十条设立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

4、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 设立国务院议事机构,应当明确规定承担办事职能的具体工作部门;为处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机构,还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或者撤销的期限。 第十一条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立后,需要对职能进行调整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第十三条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设立司、处两级内设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司、处两级内设机构,也可以只设立处级内设机构。 第十四条国务院

5、行下机构的司级内设机构的增设、撤销或者合并,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决定,按年度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章编制管理 第十七条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依据职能配置和职位分类,按照精简的原则确定。 前款所称编制,包括人员的数量定额和领导职数。 第十八条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在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立时确定。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机构人员定额和人员结构比例; (二)机构领导职数和司级内设机构领导职数。 第十九条国务院行政机构增加或者减少编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

6、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条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解决。 第二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国务院行政机构不得干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 1、国务院27个组成部门(部委行署)皆具行政主体资格,皆有规章制定权。2、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总理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3、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

7、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4、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地震局、气象局、档案局有行政主体资格,其他的没有。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中只有学位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5、国务院行政机构的司级内设机构的增设、撤销或者合并,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决定,按年度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6、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包括人员的数量定额和领导职数。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机构人员定额和人员结构比例;(二)机

8、构领导职数和司级内设机构领导职数。 国务院行政机构增加或者减少编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第六条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机

9、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第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第二章机构设置管理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

10、,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第三章编制管理第十五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

11、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第十七条根据工作需要,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但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第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

12、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条例所称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第二十九条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拟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事业编制的全国性标准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1、以下所列组织机构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 )A.某市公安局的消防大队B.税务局稽查大队

13、C.行政复议办公室D.接受镇政府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村委会第二讲 公务员法第一章 总 则第二条公务员定义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适用范围 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 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职务与级别第十六条职务分类和职务层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

14、级以下设置。 第十九条公务员的级别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第四章 录 用第二十一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第二十四条不得录用的情形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15、;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公职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担任职务。第三十二条试用期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第五章 考 核 第三十三条考核内容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三十四条考核方式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第三十六条定期考核的结果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三十七条定期考核结果的作用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第六章 职务任免第三十八条任职方式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 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第四十二条公务员兼职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九章 惩 戒 第五十四条对上级决定或命令有异议时的处理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