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456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3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申请人对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以满足技术审评的基本要求。同时有助于审评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科学规范的审评,提高审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指导原则是对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

2、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地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以下简称球囊充压装置),其在介入手术中,用于向球囊扩张导管加压和卸压,使球囊扩张和回缩,从而达到扩张血管等血管介入治疗的目的。本指导原则不包括非血管内使用的球囊充压装置(如椎体成形用充压装置等),也不包括配套使用的器具及其他材料(如导丝、造影剂等)。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

3、要求产品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要求,如: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数字式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球囊充压装置主要由推注系统、压力表和连接管路组成。压力表又分为指针压力表和数字压力表两种型式。产品示意图见下图。图1 球囊充压装置(指针压力表式)图2 球囊充压装置(数字压力表式)(三)产品工作原理在进行介入手术时,通过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球囊扩张导管通过该通道进入血管狭窄位置,将球囊充压装置延长管前段的锁定接头与球囊导管座后的鲁尔接头连接,通过旋转或按压手柄,为球囊进行充压和

4、卸压,从而实现球囊扩张和回缩。(四)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注册单元的划分以产品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例如根据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所用压力表的不同型式,指针压力表和数字压力表式球囊充压装置应划为不同的注册单元。(五)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表1 相关产品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T 1912008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T 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 第2部分:锁定接头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T 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

5、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T 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810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 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GB 18278.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湿热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GB 18279.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

6、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GB 18280.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YY/T 03132014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YY/T 03162016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450.32016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YY/T 0466.12016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YY/T 0615.12007

7、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1部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要求YY/T 0681.12009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JB/T 73922006数字压力表上述标准包括了产品技术要求中经常涉及到的标准。企业还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涉及到的其他行业外的标准或特殊标准。在对产品适用及引用标准审查时,首先对引用标准的齐全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查,也就是在编写产品技术要求时是否准确参考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其次,应注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代号是否有效。一般来说,产品技术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有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产品性能指标等要求

8、应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六)产品的适用范围/预期用途、禁忌症适用范围:球囊充压装置适用于在介入手术中向球囊扩张导管加压、卸压,使球囊扩张和回缩,监测并控制球囊的压力。禁忌症:暂未发现。(七)产品的研究要求根据所申报的产品,提供适用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应当提供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说明,包括功能性、安全性指标(如电气安全与电磁兼容)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的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球囊充压装置不应释放出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正常使用条件下球囊充压装置并不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只有当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发生意外破裂的故障状态下,球囊充压装置才会与人体血液

9、发生间接性接触。应按GB/T 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对球囊充压装置进行生物学评价。确定依据,应参考YY/T 0450.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GB 9706.1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等标准。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资料应当包括: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和方法;产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与人体接触的性质;实施或豁免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对于现有数据或试验结果的评价。3.灭菌工艺研究提交产品灭菌方法的选择依据及验证报告。器械的灭菌应通过GB 18278、GB 18279或GB 18280确认并进行常规控制

10、,无菌保证水平(SAL)应保证达到1106。灭菌过程的选择应至少考虑以下因素:产品与灭菌过程间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灭菌对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影响。如果灭菌方法是辐射,应该确定剂量。如果用环氧乙烷灭菌,应制定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指标并进行检测。4.产品包装产品包装验证可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如GB/T 19633、YY/T 0681.1等),提交产品的包装验证报告。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至少考虑以下因素: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装材料的毒理学特性;包装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使用者

11、使用时的要求(如无菌开启)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5.产品货架有效期产品货架有效期是指产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期限。有效期的研究应贯穿于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在产品上市后还应继续进行有效期的研究。货架有效期包括产品有效期和包装有效期。产品有效期验证可采用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实时老化的研究是唯一能够反映产品在规定储存条件下实际稳定性要求的方法,应遵循极限试验等原则;加速老化研究试验的具体要求可参考YY/T 0681.1。对于包装的有效期验证,建议申请人提交在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包装结构合格后的最终成

12、品包装的初始完整性和维持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在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时应注意产品选择的环境条件的老化机制应与在实时正常使用环境老化条件下真实发生产品老化的机制一致。6.其他资料证明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研究资料。(八)产品的主要风险球囊充压装置应按照YY/T 03162016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进行风险分析。企业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考虑下表中的主要危害,企业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企业应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并明确告之剩余风险。表2 充压装置产品的主要危害危害分类危害形成的因素可能的后果能量危害电磁能漏电流超出限值;不恰当的能量供

13、应;周围电磁场对产品的干扰发生灼伤、产生无效治疗生物学危害再次或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的产品被再次使用引起感染、交叉感染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在产品中引入的助剂,如使用未经过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硅油、粘合剂或增塑剂等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生物污染生产环境污染产品,如外来的纤维、粉尘、细菌等其他杂质;产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灭菌操作不严格;包装破损;使用时操作不正规产品带菌、热原,引起患者感染信息危害标记不完整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对产品性能特征不恰当地描述;不恰当地对产品预期的使用规范;对产品注意事项的限制未充分公示。产品对人体产生危害操作说明书产品过于复杂的操作说明;警告不明确;副作用的警告不明显或叙述不清;没有一

14、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可能再次使用时会产生危害的警告。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或引发其他伤害不完整的要求产生的危害对参数的不恰当规范产品的设计参数不恰当;产品性能的要求不全面;未提及产品的货架有效期或不规范。产生无效治疗或发生副作用人为因素产生的危害显示信息与实际状态不对应由缺乏技术的/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对操作者和患者均产生不必要的危害操作危害功能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充压强度输出;充压强度不正确的测量;刻线不清晰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错误不遵守产品的使用规则,如使用前排气不充分等;违反常规操作。对人体产生危害失效产生的危害功能退化由于老化、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产品破裂而导致功能退化。产生无效的治疗,延误患者病情。

15、电能失效非预期的电能完全性的丧失。产生无效的治疗,延误患者病情。(九)产品技术要求应包括的主要性能指标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的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均应经过验证。技术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外观。2.指针压力表(包括计量单位、零点、分度、负压指示、基本误差、回差、指针偏转的平稳性、轻敲位移)。3.数字压力表(包括计量单位、零点漂移、示值分辨率、负压指示、基本误差、重复性、回差、稳定性、示值波动、安全要求)。4.充压装置使用性能(包括正压密封性、压力释放、负压保持性、压力衰减、释放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旋转方向、接头、气泡观察与排除、延长管尺寸、容量刻度、容量允差)。5.化学性能(包括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