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328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淇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详细说明(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区域概况1.1 自然概况1.1.1 地理位置 淇县位于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华北平原的南部,隶属于鹤壁市。它东临淇河,与浚县隔河相望,西依太行,与林州市区相距60公里,北距鹤壁市区14公里,距安阳市区58公里,南靠卫辉市,与卫辉市区相距25公里,距离省会郑州120公里。淇县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方便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线路,使其与石家庄、北京、太原、郑州、武汉等周围城市联系非常便捷。1.1.2 地质地貌淇县处于黄土高原上升和华北平原下降的断裂带上,西部是太行山脉,东部为华北大平原,地质构造类型复杂。整个地貌形态具有巍峨雄伟、拔地而起之势,在流水等多种营力的作用下,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溶洞、溶蚀宽谷

2、、地下河、泉、溪、峡谷等各种地形齐全,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1.1.3 气候条件淇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湿润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6.9;相对湿度年平均74%,最低55%,最高80%;年降水日108天,年均降水总量605.2毫米,以7月份最多,1月和12月最少;日照率48%,雾较少;全年无霜期209天;风向多为南北风,风力34级。1.1.4 土壤条件 淇县总面积88.65万亩,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三个土类,七个亚类,十四个土属,32个土种。褐土约65

3、万亩,分别在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潮土约7万亩,主要分别在淇河沿岸和泊洼地;水稻土面积很少,因水质污染和水位下降,水稻种植基本绝迹。淇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0.61.5,含氮量0.040.1,土壤肥瘦差异很大,大部分土壤缺磷较为严重,速效磷含量均在25PPM以下,但不缺钾,一般速效钾含量均在100PPM以上。1.1.5 水文条件淇县境内水系属于海河水系,地面径流均汇入卫河。山丘区共有两大水库,大小沟河溪流11条。其中,灵山湖(红卫水库)由醒目泉、黑龙泉和凉水泉等溪流汇集而成,库容量为270万立方米;武公湖(夺丰水库)是个中型水库,总库容量为1015万立方米。淇河发源于山西省,全长165公里,而在

4、淇县境内长45.5公里;清溪由发源于云梦山鬼谷青龙背的龙泉、仙泉经五里鬼谷汇聚而成,汇入清水河后进入沧河;折胫河古称澳水,全长19.8公里,均在淇县境内。另外断崖飞瀑,幽谷清泉,遍布全县,较为著名的有灵山泉、水帘洞泉、朝阳泉、醒目泉、龙泉、仙泉等。1.1.6 生物资源淇县处于中国植被分区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从总体上看,整个植被资源具有我国中原地区典型植物景观的特点。由于原有大部山体植被已遭破坏,现有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林,荒山和部分荒山为自然植被。植被类型呈明显的层次性:海拔400米以上的山体以山皂角、荆条、紫穗槐、胡枝子、绣线菊等灌木丛为主,另有禾本科草丛分布;海

5、拔400米以下的山体,则以白草、黄背草、茅草等为主草丛,杂以蒿类、翻白草、羊胡子草、酸枣等,其中在云梦山上发育成中原地区独有的广阔草原。主要树种有侧柏、油松、刺槐、杨树、柳树、榆树、臭椿、构树、苦楝、泡桐;经济树木有核桃、柿树、枣树、花椒、黄楝、山楂、苹果、梨树、桃树、杏树、李子树等;珍稀树种则主要是一些在其他区域生长,后被人移植到该地的植物,如龙枣、文冠果、漆树等。在众多的生物资源中,冬凌草、淇河鸭、淇河鲫鱼都是本地特有的生物。1.2 社会概况1.2.1 历史沿革淇县,古称沫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殷王曾在此建都,至帝辛即商纣王时易名为朝歌。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康叔在朝

6、歌建立卫国,时间长达403年。汉代始置朝歌县,元置淇州,明时改为淇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1.2.2 社会经济状况淇县总面积591平方公里,人口25.3万,下辖铁西区、西岗乡、黄洞乡、高村镇、北阳镇、庙口乡、桥盟乡和朝歌镇一区4乡3镇,共有176个行政村,273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其中,朝歌镇地处淇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县委、县政府办公机构所在地。淇县是河南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淇县国民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度的跨越增长。工业形成了以电力、纺织、化工、机械、建材、造纸6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其中龙马集团、水泥厂、毛纺厂、天龙纸业有限公司、大用集团、永达集团

7、已进入全国同行业500强;农业基础稳定,粮食连年丰收,年人均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0公斤;畜牧养殖业发达,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自1990年以来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是河南省畜牧产品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矿山开采、化工为重点形成了20多个行业群体。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65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收入完成607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6元,比2002年增长5.6%。经过多年的努力,淇县已经成为河南省的畜牧大县、经济强县,在全省112个县综合实力排序中位于前列。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则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与保护提

8、供了物质保证。为了带动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淇县政府部门以“全国首届鬼谷子研讨会”为起点,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全面发展旅游业,逐步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的发展道路。2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2.1 旅游资源类型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以及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淇县旅游资源单体共计365个。旅游资源的八大类型齐全,在八大类型中的31个亚类中,类型覆盖率为83.8%。在这八大类型中,地文景观类拥有5大亚类中的 4 种,共76个单体;水域风光类拥有6大亚类中的 5 种,共18个单体;生物景观类拥有4种亚类的全部,共14个单体;

9、天象与气候景观类2大亚类的全部,单体共6个;古迹类中2大亚类共50个单体;建筑类拥有7个亚类中的5个,共139个单体;购物类共有15个单体;人文活动类单体也较多,共47个(见表21所示)。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普查,将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共评出五级旅游资源3个,四级旅游资源16个,三级旅游资源47个。 由此可见,淇县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2.2 主要旅游资源简介2.2.1 云梦山云梦山,又名青岩山,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朝歌(淇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庠”的所在地。战国时期,卫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曾

10、在此隐居,聚徒讲学,创办军庠。到这里拜师学艺者先后共达500人之多,其中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徐福、茅蒙、尉潦等均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阴阳术士,是当时七国争雄的复杂政治军事斗争中呼风唤雨的人物。资源类型单体名录自然景观类地文景观类(76个)云梦大峡谷、十里绝壁、牛鼻洞沟、朝阳寺清凉庵峡谷(一线天)、青龙背、仿生坡、灵峰、神鹫峰、巨崖走蛟、剑绣峰、古灵山、圣儒峰、五色石、天然孙悟空坐像、骆驼峰、双剑横秋、金龟攀壁、观音落凡、女娲峰、泪石、数星石、尖山门、鬼谷、大石岩村洞沟、王莽洞、鬼谷洞、仙牛洞、娲皇洞等水域风光类(18个)武公湖、玉带湖、灵山湖、淇河、太公湖、黑龙潭、映瑞

11、池、一线飞瀑、清溪、醒目泉、龙泉、饮马泉、云梦温泉等生物景观类(14个)云梦山省级森林公园、梨花坡、九龙柏、云梦大草原、双尾蝎、四足蛇等天象与气候景观(6个)云梦雾海、太阳洞、月亮洞、清凉庵、朝阳悬空寺等人文景观类遗址遗迹(50个)石河岸遗址、王庄遗址、花窝遗址、凉马台遗址、仙人梯、许穆夫人钓鱼台、纣王鹰犬城遗址、折胫河、纣王殿、书房沟、天书崖、云梦山、鹿台、摘心台、朝阳寨、兵法峪、金牛岭、演兵岭、千年古石磙等 建筑与设施(139个)云梦山庄、三佛殿、女娲宫、大佛殿、玉皇顶、三星殿、三清殿、上圣庙、兵器馆、超公和尚塔、陈婆造心经浮图、祖师金顶、青岩绝石窟、前嘴石窟、千佛洞、滴水洞、古佛洞、华严

12、寺石窟、卫国古城墙、北齐石刻、明代摩崖、云梦山系列摩崖石刻、百兽比、魔壁、算比、兵书、田迈造像碑、扯淡碑、花台、狮咬鲤鱼跳龙门、女娲补天雕像、灵梯、封神宫、捭阖塔、古戏楼、云梦石屋、孙庞对弈、军坛、将坛、龙吟、舍身台、鬼谷祠、云梦草亭、警示亭、心星阁、麒麟壁、没耳朵狮子、凉水泉度假村、张仪洞、苏秦洞、茅蒙洞、毛遂洞、庞涓洞、王老圣母洞、瑶池宫、孙膑洞、殷朝六七贤君古都碑、忠烈坊、三仁祠、纣王墓、凤鸣山长眠道士墓、荆轲墓、王禅墓、孙膑墓、天桥、栈道、五里井、鬼谷井等旅游购物类(15个)高庄蒸馍、马蹄烧饼、五香风干兔肉、无核枣、缠丝鸭蛋、大水头柿子、棉仁核桃、油城梨、淇河鲫鱼、冬凌草等人文活动类(

13、47个)鬼谷子学术研讨会、鬼谷子与纵横家文化研讨会、朝歌古都学会、云梦山古庙会、古灵山宗教活动等表2-1 旅游资源类型表云梦山云蒸霞蔚,层峦叠嶂,雾起云浮,飞瀑流泉,气象万千,素有“云梦仙境”之称。九道蜿蜒而来的山梁,宛如九条从天而降的神龙,聚汇于此,人称“九龙聚首”。现存主要景点八十多处,与鬼谷子师徒有关的有鬼谷洞、鬼谷祠、太阳洞、孙膑洞、天书崖、舍身台、毛遂洞、军坛、将坛、兵法峪、鬼谷井等五十多处。对于云梦山是鬼谷子隐居处之一的说法,历代志书及碑刻都有记载。在明代窦文的摩崖题记中写道:“水帘洞,鬼谷先生隐处”。清代何士琦的云梦山游记中也记载着:“水帘一洞,尤极幽玄为鬼谷子仙栖之处”。在众多

14、的旅游景点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水帘洞。水帘洞又名鬼谷洞,是鬼谷子当年隐居讲学处,位于九岭叠波的云梦山盆地南山之阴,洞高10米,宽6米,进深80余米,可容千余人。石洞深幽,内有泉潭,清莹甘冽,泉水每每溢出,在洞外形成飞瀑,地涌天悬,啸声充谷,十分壮观。当年,鬼谷子常乘牛车出入,现在洞内还保留有车辙和牛蹄的印迹。洞内钟乳石变幻出千姿百态的造型,配以朦胧的灯光,优雅的古典音乐,如梦如幻,使人恍若进入仙境。2.2.2 古灵山古灵山地处太行山东麓,云梦山景区以北,位于淇县城西北10公里处,游览面积14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商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古灵山。千年古刹女娲宫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峰峦拱翠,

15、龙虎二山保驾,古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当地就有“头枕灵山,脚蹬馒头,龙虎保驾”的说法。女娲宫自古就是群仙汇聚的风水宝地。古灵山景区现有大佛殿、女娲宫、十二生肖殿、灵湖、黑龙潭、卧虎洞、白龙潭、古佛洞、女娲峰、醒目泉、玉带河等主要景点五十多处。其中的女娲宫,相传就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神鹫峰北侧的女娲峰,壁立千仞,顶天立地,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古灵山山腰处的古佛洞,高8米,深30米,极为狭长。洞内曲折幽深,宛如迷宫,由钟乳石形成的数尊佛像贴于崖壁,栩栩如生。贴壁挤身入洞,洞内凉气袭人,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当地有俗语称:“每到古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洞口处题写的回文联,更是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古灵山文物荟萃,现保存完整的有明代以前的三尊坐佛雕像和金代高僧超公和尚塔、石舍利馆。此外,灵山湖、黑龙潭、白龙潭、玉带河、梨花坡、柿树沟、姜太公垂钓处等景点更是优美秀丽。2.2.3 朝阳寺和清凉庵朝阳寺位于淇县城西五公里的太行山上,朝阳山的山半腰中,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又名朝阳悬空寺。据明代淇县志记载,这里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天采暖的行宫。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