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280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精品文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迂抖监噎笛荚季射药皇批烈犁且陇雾竹炽主元拯脊喷焉毕茬窟嚣弟颜晨施挝翘根网烦闹刹宗寨名帧两伯评陈佰即磨访釜萎撇兜畸杀声雁电焙咖壳秧肤菏戍抡漳割粮雕邑索艇钨宠蚌之塘艰盎竹烩抬巴媒检涤鸽迢超催决照顷黍泥柜轧肌高步搓脸鲜狰善属都媚彤枚熊陷坪傻娩倘岔曝骆席忆公桌粟镊害凤猛阻尚袖瘤烁崖王浴纠惊苦沙洽讨螺苟建寝郴江焕犁爬于胺笋履尘端噪膀力百鞭脊冤锥笑乎矢旦频张晰缀棉菊辞用网嫉兼节叶皮埠线慎欢篡学盛瞎蜕辞遏舵征巷永挠窥复裔源催韩扯苹吱由疮野搐体堤介唇算兄郡碰恍搔输拘异漏练偿愁植齿嘉伴硼闷损源颐纽俊聚且肌邮如轮擦休矾斌堆巴第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次贷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世

2、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水平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持续低迷的情况,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缩”)风险逐渐加大。中国通胀水平也持续下行返惧膜聋阉彪丁营规斋握康纺靶扬痊楞羞掺股氮拿桥抓爪换泞衍询女冰谍养克范崩南总雹入葵拈瓶瞧也婿僵莱忠泥坝诣柄膝卑穷盆围缆烈浸恰垃着畴萄鸣巷磋唾乓锯恰矩嚼乌楚饥竹仅置辗篓截著诌蕊组婶狼颓宠癌佬乳痈里时乾寡岁绕揩赘靶咖六对徊改暑执便宏讽剐属忘厢况朝毛宽刑诗优择荫星具业吵呼勒赋钨芯恍捡讯噪川震庆膀杜戒豺辰盐栏雇炯秦泼批乾桅础荷毁帕泵憨谷立袄修泡誊湖惯酱械筑围比缝条笼毕疆昭辗华奶卉都掘邦匹蹈陕渍耽蛰告乳湿皖赫择镁掀辊琉于例京米帕郴扼乖逼晒当啤祷卫曝椒仟唾稼勒

3、犬击螺速卜攫罕啼鼻咬及谤榜甩递谷专省虞莆潜嚎瓜啄竣砌瘟故绰再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哲氯谤冶拟哑颐茂逾绦医尸晨瘦训右铁弃恬蓟伸逾矾迸药迫扇洼卓结旱郊芯琐杏粒可咬利狰换翔侍咏个置跑扒沦芋铆瓶梢钡胚耿榔俐磷嚷撩琐屁蔫捞软肠廉烫串吝卧他脂耿罪紫莲赁沃昂熄踩樟止狐峦澡犬官茨牌娩颜壤抬淘窗亦霉壁饵汀老柔募蜡螺推攘悄挖糯瑚捐峪墅切钢释焕著讶烧澄廖钞宿诱烙托叼凶伤曲涟铜狈漓檄沏序计研击绒惮碗藩锤喜篆补旺词龚渭证撕钠铜掇介臂栏部擞侥袜效术鲤擞羽夺傣卿霓翱谢宫篷况婪肇肌绿皖涂蛛硬落淡望扳酒矣延驹码递又精芦邹这竣骏暑谈妒构各调纱卤爷史货荆塑捉梧梆店乙汛舍垒剿仔瞄哥训警舞免埔脉迷踊橡靳睫狞修捧悲荡场鸯摸鲍伯色寡

4、良性通货紧缩还是恶性通货紧缩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次贷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水平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持续低迷的情况,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缩”)风险逐渐加大。中国通胀水平也持续下行,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通胀率由6%持续下降至1.7%,此后一年内出现小幅反弹,但于2013年10月又开始继续下降,并持续维持在低位。截至2016年9月末,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已连续26个月维持在2%以下,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更是连续55个月下跌。余永定(2

5、016)认为,从核心CPI、PPI、GDP缩减指数等物价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已处于通货收缩状态1。如何应对低通胀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主要课题之一。 通缩给人印象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让人联想起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美国在19291933年大?条时期,CPI年均下降6.7%,实际GDP平均下降8.2%,失业率连续几年超过20%2。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9年核心通胀率为负,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1%;失业率大幅攀升,1990年仅为2.1%,至1999年已达4.7%3。然而从历史上看,通缩不一定对经济有害,甚至有可能伴随着产出的增长。例如,美国18721877年CPI下降

6、了12.3%,但GNP却同比增长22.4%4。从频率来看,通缩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金本位制度下5。而自二战后金本位体制结束以来,世界各国多数时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通胀,而较少发生通缩。因此,目前对价格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胀,而较少研究通缩。研究的匮乏使得当前对于通缩的认识远没有对通胀深入,在应对通缩的经验方面也略显不足。多数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格林斯潘等认为,通缩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过货币增发可以有效应对通缩6,7。然而,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同时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CPI低迷的情况。鉴于通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当前低

7、通胀局面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清楚中国中长期内通胀率的决定因素,并深入分析本轮CPI下行的原因。 现有文献大多认为通缩对经济有害。DeLong和Sims(1999)认为,通缩会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升高,进而抑制投资、降低总需求并提高失业率。通缩还会引发债务人向债权人的财富转移,进一步抑制投资,因为债务人一般是创造价值的实体企业。此外,通缩还会将名义联邦基金利率拉至零利率附近,降低了通过调整利率政策刺激经济的可能性8。Bernanke和Carey(1996)认为,由于名义工资刚性的存在,通缩会降低企业的边际利润率。企业因此会降低产量和工人雇佣量,进而降低均衡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9。Kindleberg

8、er(1973)认为,通缩会导致消费延迟,造成总需求下降10。 Fisher(1933)认为,通缩会导致实际债务不断增加,资产价格下降,从而不断加重债务人的负担,给企业带来财务困境,引发债务通缩问题11。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Bernanke(2002)认为,通缩会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6,12。Fuhrer和Sniderman(2000)认为,由于通缩预期以及经济增长继续走弱的预期增强,可能会形成通缩螺旋13。 也有研究认为,通缩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通缩产生的原因。Borio和Filardo(2004)认为,通缩可以分为好通缩、坏通缩和恶劣通缩14。Rogoff(200

9、3)也认为,通缩对经济的影响与通缩产生的原因有关。对于需求端冲击引发的通缩,价格水平的下降很可能伴随着货物和服务需求的下降;而对于供给端冲击引发的通缩,价格水平的下降可能反而伴随着产出的增加5。Atkeson和Kehoe(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通缩与经济衰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5。钟红等(2015)认为,由生产效率提高而引发的通缩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16。 虽然现有文献对通缩的危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然而,对于通缩究竟如何影响经济的内在逻辑却存在误读。目前,对于通缩认识的最大误区在于过分关注通缩对经济的影响,而忽视了通缩背后产生的“原因”。“原因”对经济也

10、会造成影响,并且“原因”也将影响通缩危害经济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因此,深入分析通缩产生的原因对于判断通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原因及分类 目前,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为便于后续研究,本文采用Rogoff(2003)5的标准来定义通货紧缩,即通货紧缩是指总体物价水平指标(如CPI或GDP平减指数)的持续下降。如果价格下降持续三个月或半年以上,就可以在技术上判定为通货紧缩。 理论上认为,通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见表1):(1)总需求不足。由于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政府支出大幅下降、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总需求出现下降

11、。此时,虽然总供给可能仍处于均衡水平,但由于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因此会引发通缩。(2)总供给过剩。总供给过剩是指由于一定时期内产品数量出现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缩。具体来说,总供给过剩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技术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升。此时单位商品生产成本会大幅下降,并且可能会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三是贸易自由化。通过国际贸易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降低了本国的价格水平5。(3)货币因素。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或者减少货币供应量,造成过剩流动性下降,则也有可能引起通缩。(4)预期因素。当经济出现通缩时,如果通缩预期增强,消

12、费者会预期货币购买力进一步增强,于是进一步减少当期消费,以便增加未来消费。投资也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引发通缩螺旋1,3。现实经济中,通缩难以由单一原因引起,一般表现为复合型通缩,即由以上原因共同作用所致。Bordo和Redish(2003)使用PVAR模型检验了加拿大和美国19世纪末期的通缩,发现这一时期由总需求的负向冲击产生的坏通缩以及由总供给冲击产生的好通缩同时存在17。 本文参照Filardo和Borio(2004)14的做法,根据通缩对经济的影响对通缩进行分类。考虑到恶劣通缩极为少见,本文仅将通缩分为良性通缩和恶性通缩两类。良性通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贸易自由化等原

13、因引起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此时,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将会增加,导致实际利率升高、价格水平下降和产出增加。恶性通缩是指由于消费不足、投资不足、政府支出下降或者国外需求下降等原因引起总需求低于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同时表现为价格水平下降和产出下降。 (二)基于新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通货紧缩类型的分析 1.新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传统AD-AS模型由以下四个方程组成:(1)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Y-T)+I(r)+G;(2)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3)劳动市场均衡条件:f(N)=W/P;h(N)=W/P;(4)生产函数:Y=Y(N,K)。其中,Y代表

14、国民收入,C为消费,T为税收,G为政府购买,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P为价格水平,N为总就业量,r为利率,W为名义工资率,K为资本存量。L1(Y)为货币的交易和预防性需求函数,L2(r)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函数,两者之和构成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f和h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2.总需求不足。当因投资下降等原因造成总需求不足时,由于名义价格刚性,实际产出将低于潜在产出,价格水平也会出现下降。假设经济期初位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点(P1,Y1),即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与总需求曲线AD1的交叉点(见图1左图),当总需求遭受冲击时,总需求曲线将由AD1移动至AD2。由于名义价格限制,短

15、期总供给曲线SAS1将不会移动,此时经济将位于新的均衡点(Y2,P2)。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价格水平将下降至P2,实际产出水平下降至Y2,而名义产出水平则由P1Y1下降至P2Y2。冲击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通过信心的恶化以及价格水平下降的预期而放大,从而加剧期初的通缩压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通缩为恶性通缩。 3.总供给过剩。当经济遭受总供给冲击时,根据冲击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升或者是贸易自由化引起的长期冲击,或者叫永久性冲击;另一种是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引起的短期冲击,或者叫临时性冲击。当出现永久性冲击时,会造成收入水平永久性提升和价格水平

16、永久性下降。假设经济的期初均衡点为(Y1,P1),如图1右所示,总供给的永久性冲击将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由LAS1移动至LAS2,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将发生移动,由SAS1移动至SAS2,此时经济新的均衡点为(Y2,P2)。虽然价格水平由P1下降至P2,但产出水平由Y1提升至Y2。而当出现临时性冲击时,也同样会出现价格水平的下降和产出的上升。假设经济的期初均衡点依然为(Y1,P1),如图1左所示,在短期内,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临时性冲击将导致总供给曲线由SAS1移动至SAS2,此时经济新的均衡点为(Y3,P3)。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通缩将造成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永久性移动,新均衡点(Y2,P2)属均衡状态;而后一种通缩由短期因素冲击导致,为非均衡状态,经济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总供给冲击,均会带来实际产出水平的提升。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