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195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肇庆市科技局年鉴(2013年度)综述【简况】 2013年,肇庆市有县及县级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0.9万人年。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15.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93%;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按成果登记数),全部为应用技术成果。全市专利申请量1777件,增长14.5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95件,增长-8.67%。专利授权量1288件,增长9.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6件,增长18.3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件。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

2、产值的25.56%。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家,建立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26家。至年底,全市认定的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21个,市级专业镇31个。【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 2013年4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小礼堂召开肇庆市科技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锋要求各级各部门突出产业发展、知识创新和服务民生三大重点,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推动创新型肇庆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陈定坤主持会议并作全市科技工作报告。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水祥、市政协副主席梁伟强等出席大会。会议表彰了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和肇庆科学技术奖

3、的单位和个人。【科技进步考核】 2013年11月,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肇庆市及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考核,其中肇庆市、四会市、高要市和德庆县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徐萍华、郭锋、陈定坤、关键等16人获“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称号。至此,肇庆市连续8年4次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考核先进集体,是全省取得该殊荣的两个地级市之一。【省部产学研示范市建设】 2013年我市省部产学研示范市完成了结题工作,通过产学研示范市的建设,加强了同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构建覆盖全国主要高校院所的产学研

4、合作信息沟通平台,建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关联企业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基地,完善吸纳科技特派员机制,建设本地高校作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产学研联络桥头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至年底,全市企业加入国家级产学研创新联盟3个,牵头组建的省级产学研创新联盟3个,加入省级产学研创新联盟4个,正在培育的产学研创新联盟2个,组建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6个,市级产学研示范基地9个。【科技特派员进驻肇庆企业】 2013年,肇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逐步常规化,全市接纳科技特派员15名(累计共接纳科技特派员140多名),分别来自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派驻企业近10家。【科技投入】 2013年,肇庆市地方财政投入科技

5、事业总额达3.4亿元;其中市本级7692万元,端州区2905万元,鼎湖区1389万元,高要市7735万元,四会市4497万元,广宁县2194万元,怀集县2692万元,德庆县2391万元,封开县2494万元。【科技项目实施】 2013年,肇庆市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3个,支持项目资金1795万元。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11个,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科技政策】 2013年1月,肇庆市出台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市科技局为组织单位,肇庆高新区为示范单位,明确通过5年努力,肇庆市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问题与困难】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能显著

6、支撑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及行业领先的技术攻关项目比较缺乏,产学研合作有待挖掘加深,知识产权创新意识还需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财政的投入力度还不够等。 (麦伟男 罗永泰)高新技术产业【简况】 2013年,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预计有2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另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至年底,全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肇庆高新区建设】 2013年,肇庆高新区修订了肇庆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肇庆高新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办法(试行)。做好微生物所的“广东

7、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园”项目入园的协调服务工作,落实项目选址和优惠政策等。完成了创意设计中心作为民营非盈利机构的注册登记手续,开展人员配备、培训和场所建设工作,至年底已正式投入运营。推动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项目落地,搭建光电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协调联动“一区多园”模式,制定实施肇庆高新区推进“一区多园”工作方案,开展“一区多园”工作调研,加强对接交流,落实与各分园区的对口联系部门,初步建立了沟通联系渠道和机制,加强部门对接、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至年底,四会、高要、德庆、怀集、广宁、封开已与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分园区框架协议,其中,肇庆高新区四会分园已挂牌运作,肇庆

8、高新区端州产业园也获市政府批准设立。【产学研合作】 2013年,肇庆市继续发挥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校市合作平台作用,深化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集聚多方优势创新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关键共性技术。全年共组织了42家企业与高校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申报工作,组织了32家企业申报市级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项目和专业镇特色产业创新项目,其中立项21项,立项资金260万。引导肇庆市傲翔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联合广东风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肇庆电子信息行业协会联合申报产学研重大专项;积极推进与广东工业大学、肇庆学院的产学研

9、合作工作,支持端州区、华南智慧城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同组建肇庆市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为广大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咨询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服务机构。12月15日,肇庆市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工程中心建设】 2013年,肇庆中乔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华江粉末科技有限公司及肇庆市金三江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肇庆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和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及肇庆中导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至年底,肇庆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家,建立省级工程研究

10、开发中心26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组建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48家。(赵善通 蔡 辉)农业科技【简况】 2013年,肇庆市围绕柑桔、水稻、蔬菜、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开展现代农业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全年支持市级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2个,科研总投入1900万元。【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2013年,肇庆市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攻关、农业良种良法推广等方面工作。支持肇庆学院、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水科所等农业研究机构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开展了柑桔黄龙病生理生化、水稻机械化生产关键共性技术、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金花茶林下种植

11、技术等研究;支持一批农业企业围绕粮食、生猪、柑桔、蔬菜、家禽等产业,在育种、生产、加工等环节开展农业良种良法的研究和示范推广,逐步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肇庆高新区华南润泽鑫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柑桔黄化防控技术进行攻关,获得的技术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支持肇庆市金葡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葡萄“一年两熟”技术的引进、研究,填补了肇庆市葡萄栽培技术的空白。【富民强县计划】 2013年,肇庆市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四会市人民政府承担),取得显著成效:新建设标准化示范场3个,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

12、认证22个、标准化养殖场36个。推广高床养殖技术637家、沼气发电技术22家、供暖技术400多家,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广优良杂交种系如长白、大白、杜洛克、斯格、皮特兰种猪,已培育第一代母系近2000头,培育二代近10000头以上原种猪母系。据统计,全市全年能繁育的母猪存栏量为16959头;能出栏仔猪251万头,全市养殖的良种率达97.8%以上,自供率达到100%;建立了以四会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直通车”工程(省级示范工程)和畜牧防疫站为主体的的市、镇、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与技术推广体系,利用四会市科技频道、四会市直通车网站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平台,宣传无公害养殖关键技术和重大疫病防疫;

13、举办无公害养殖关键技术、集约化养猪场建设、母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疾病防控等培训7场次,参与人员2360人;培育四会市下布联营畜牧场、四会市欣利猪苗繁育有限公司和四会市欣宝养猪专业合作社等60多家年出栏在1万头以上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生猪龙头企业。全年四会市出栏生猪超170万头,无公害生猪出栏率在95.6%以上。2013年,肇庆市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珠江三角洲生猪生产基地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怀集县人民政府承担),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广优良的杂交种系如长白、大白、杜洛克、斯格、皮特兰等品种,使全县养殖的良种率达95%以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生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4、生猪疫病远程诊疗平台,在全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20个诊疗站。建设畜产品RFID质量追溯体系,在全县3个养殖场分期分批建立RFID质量追溯体系,为畜产品建立质量跟踪档案;推进沼气等清洁生产技术和“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畜禽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土壤改良-果蔬粮林生产-产品”的循环农业体系;培育怀集温氏、骏彬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银盏种猪繁育场、汶塘清水塘养猪场等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专业镇】 2013年,肇庆市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决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

15、,组织德庆县官圩镇、封开县杏花镇、广宁县南街镇、端州区睦岗街道和黄岗街道、封开县河儿口镇、高要市蚬岗镇等专业镇(街道)申报“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23项,打造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四会龙甫镇被认定为省级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技术创新专业镇。至年底,全市拥有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21个,市级专业镇31个。 (王 滨 蔡 辉)科技服务与管理【简况】 2013年,肇庆市在推进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功能性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推动科技金融工作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动科技服务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全市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6项。【鉴定与登记】 2013年,肇庆市有71

16、项科研成果通过各级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省级成果鉴定5项,市级成果鉴定66项;办理科技成果登记98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登记9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89项。【科技奖励】 2013年,肇庆市预计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5项。评出2013年度肇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0项。肇庆市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获奖等级备注1板栗灾发害虫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封开县果树研究所三等奖第四完成单位2广东贡柑保鲜贮运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德庆县农业局德庆县仙罗果业有限公司三等奖第二、第三完成单位3高品质核苷产品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第一完成单位4高压变电站用变复合电压互感器技术创新成果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