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110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世界历史视野看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孟庆龙内容提要:从世界历史的视野观察、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的经济危机,特别是把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与当前这场经济危机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经济危机不仅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趋向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调整西方价值观社会心理趋势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Crisis on Western Valuesand Social Mentality: a Vision of World HistoryAbstract Historicall

2、y viewing the economic crises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 especially compar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with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29-1933, we can find tha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rises are far-reaching, not only on the regulation of capitalism, but also on western values and social mentalit

3、y.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would be an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a challenge for China.Key words crisis, regulation of system, western values, social mentality, direction经济危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产物,是世界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特别是把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次危机除了暴露出资本主义内在发展动力不

4、足、自我调整难度加大外,更突出表明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日益加深。一、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调整趋向的影响日益明显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带有自发性的、自下而上的,且主要来自民间。然而,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是促使资本主义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整的主要动因。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通过自我调整进行改良,特别是在生产管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随着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一方面经济危机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节功能在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趋向产生的影响更加突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二重性

5、。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1,通过这种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资本主义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在当时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失业人数骤增,社会动荡加剧,民众要求政府对社会和经济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十分高涨,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相继采取调整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为了挽救资本主义,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推行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实施通货膨胀法令等一系列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世纪60年代后半

6、期至70年代,面对全球性生产过剩危机和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80年代后期以后,面对严重的全球性衰退,西方国家重拾放松宏观经济的新自由主义,获得一定效果。但此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自90年代后半期之后,全球金融状况日益不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0年代末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2000年初世界股票市场陷入恐慌,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2年世界股市价值损失2/3以上。总的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力都没有超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调控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从1945年到2001年,其

7、经济运行共经历了10次大的波动,由于政府实施了宏观干预,这10次经济周期性衰退的幅度均低于二战前。从促进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此前的历史中,经济危机发生后往往使资本主义走向新一轮的发展:危机消除或减少了某些不利于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东西,如淘汰了某些落后的生产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产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多为应急措施,“救市”色彩浓厚,经济形势一直未见起色,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效果则几乎看不到。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美国政府出台的1680亿美元的减税、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

8、纾困方案、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及公私合营坏账银行方案等财政救市措施,虽其救市方案金额已高达1.66万亿美元,约为其GDP的12%,但其金融市场危机仍未见底,实体经济的恢复则更加缓慢。从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措施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有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进一步恶化。2正如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热罗尼莫德索萨所言:美国和欧盟对金融机构的融资和保障措施对于稳定市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I,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82页。2张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56月,第6、8页。是稳定大金融机构的权宜之计,先由国家承担起巨大的

9、风险和损失,危机过后还会交给金融资本,目的是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支配和金融支配,“在适应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形势的前提下巩固和垄断资本主义”。3当前这场波及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也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未曾发生过的社会经济大动荡。这场危机虽还远看不到结束,但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夕达到了顶点,那场大萧条使人们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产生了怀疑,导致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国有化试验,政府实施经济计划、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等。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当前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普遍遭到严重打击,自由市场经济的作

10、用又一次受到质疑,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干预经济和国家向大的私营金融机构、大公司注入资本的措施。我们可以把1929年之前的资本主义称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后的资本主义称为混合市场经济(德国叫“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而当前这场经济危机有可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吸纳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大大高过此前。二、经济危机造成的不平衡加剧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又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国际间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财富分化是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原

11、因。财富分化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以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社会财富高度集中,16家财阀控制着国民生产总值的53%,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全国1/3的国民收入。从1920年到1929年,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工资只上升2%。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开始下降。此后20年里,除了最上层1/5的职工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外,其余全是下降的4,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美国最富的1%的人拥有全国家庭财富的40%;英国最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所占财富的10倍。5不断加剧的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引发国际社会矛盾和危机的重要原因

1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是74倍(1960年仅为30倍。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尚有10多亿人每天消费额不到1美元。6据埃及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统计,1800年左右时,世界贫富差距的最大比例是2:1;到了21世纪初,这一比例已升至60:1。7据近年来统计,29个发达国家仅占全球总人口的15.4%,却占有全世界GDP总量的54.6%和出口总量的70%。北方国家最富有的3个亿万富翁的财富超过世界上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GDP 之和。8连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也在2008年10月承认,“现在存在着责任危机

13、,少数国家越来越富,而多数国家越来越穷”9。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打着“参与全球竞争”的旗号,在国内削减民众福利,向国外转嫁负担,导致国内外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社会动荡更加严重。21世纪,西方大国的社会经济政策纷纷向资本倾斜。美国布什政府推出“劫富济贫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退至1920年之前的水平。2007年11月,由于法国政府借口解决赤字要取消铁路和地铁职工的“特殊退休制度”,引发了长达9天的大罢工,几乎使巴黎和全国全面瘫痪。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贫富两级分化也都创了历史新高。国际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被公认为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恐怖活动

14、、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已成影响到西方国家国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激化。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19791982年、1987年经济危机,以及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既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又加重了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而且越来越不可调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近20年里,世界7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达20余次。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引起危机浪潮,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资本主义制度都感到了威胁

15、。三、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造成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与此前相比,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效果,民众越来越不满意。在危机面前,西方国家极力标榜的民主权利、人道主义等“普世”价值观的“软”实力遭到削弱。1、资产阶级的危机处理措施更加不顾民生在此前的经济危机中,西方各国走出危机的方式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随着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这种效果和影响在发生变化。一是资产阶级政府为促进社会稳定启动内需,增加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这是西方国家历史上、特别是19世纪经3葡萄牙共产党关于当

16、前资本主义国际性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的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第22页。4莱斯特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5莱斯特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第29页。6张雷声:从资本主义基本运动矛盾运动看资本主义历史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7萨米尔阿明:帝国主义和全球化,张新生、宿景祥主编:全球化:时代的标识,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8崔立如主编: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05/2006,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330页。9卡斯特罗论世界金融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4期。常采用的应对危机的方法。罗斯福新政,此类措施实施得尤为典型,如采取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加就业,关注民生问题以缓解社会矛盾。到二战结束之后,许多西方国家在维持和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