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050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情综合应对之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网络舆情的综合应对 【内容摘要】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对我们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从,从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化解负面网络舆情能力三个方面对网络舆情的综合应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网络舆情 特点 综合应对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尤其是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一旦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网民“围观”,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拟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对其综合应对进行初步探讨。1、 网络舆情的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

2、其是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我们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人数达已达4.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

3、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2、 网络舆情的综合应对 网络已然成为网民诉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平台,但同时也是宣泄心中累积的负面情绪的窗口,一旦有人在有意无意当中制造了某个虚假信息,而该信息又迎合了某些人群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有关部门不能做到快速、准确、透明地有效应对,就会迅速传播开来,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应对。

4、 1、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强化能力建设,有效降低负面网络舆情产生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负面网络舆情的产生,大都与政府公务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有一定的关系,牵扯到队伍素质、规范化管理的方方面面。“三项重点”工作是政法机关建设的总抓手,而当前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对于我们强化政法队伍的宗旨意识、提升队伍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解决政法机关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关键之所在,在工作中应深入、全面推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在管理中服务的意识、强化学习意识,要知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自觉地投身到当前的主题实践活

5、动中去,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把抓班子、带队伍放到首要位置,切实提高人的素质,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才能干出一流的业绩,记得马丁路德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和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这才是真正的厉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可见人的素质才是根本之所在,对于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法机关更是如此,我们只有内练真功才能做到外树形象、才能让群众满意、放心、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负面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网民开展互

6、动、互通、互联,全方面展示检察风采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政法机关可以尝试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有能力的干警开通实名博客、微博,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开通单位实名微博、建立门户网站等。放下执法机关的架子、拖去严肃的外衣,主动去和网民接触,通过宣传法律常识、为民答疑解难等方式与网民建立联系,沟通感情,以期拥有自己的粉丝团,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宣传阵地。功夫下在平时,日常可以增加与网民的互信;一旦有负面网络舆情出现,在有效减小与网民的对立同时,也可以快速出动,作为发布确切消息、澄清事实,进行正面引导的平台。一是让互联网成为推进检务公开的窗口。在网上进行检务公开,既能随时随地地听取到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群

7、众最迫切的、最急需的问题,又能让群众充分了解我们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把所有的人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对于促使工作人员转变执法观念,提高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因工作不当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二是让互联网成为展示检察风采的阵地。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让群众知晓我们检察机关的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是处在严密的制度规范和指导之下;让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保护民权民生、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的检察风采,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3、多措并举,提升负面网络舆情的

8、化解能力 网络舆情的产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其应对也必须是多方位的。 一是制定应急预案。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网络舆情从出现发展到网民“围观”是迅速的,但也有一个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征兆。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舆情应对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在批捕、起诉、侦查、纪检、技术、宣传等业务部门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精于业务的同志为舆情信息员,每天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加强对目标网站、论坛的搜索,对涉及本单位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掌握舆论发展动向,同时对本部门在办理案件、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可能诱发网络突发舆情的行为及时汇总上报舆情应对小组

9、。二是建立准确、快速处置机制。网络舆情的处置关键在于准确、快速、透明,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要及时纠错、公开答复,通过诚恳的道歉和补救措施得到网民的理解,并且要做到事件的处理和信息发布同步进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重视信息的后续发布工作,及时跟踪事态进展,引导舆情向正确方向发展,注意用精确的事实说话,不要添加自己的观点,做到理性、平和、冷静,让谣言不攻自破。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当负面舆情发生时,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有利于保

10、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有关职能部门还应当加强网站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从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入手,规范信息制作发布流程,网络运营商要做到不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网络从业人员要站在社会全局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信息,要抛弃本位主义,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探讨相关立法,加大对假新闻制造者的惩处力度,尤其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的始作俑者一定不能姑息,必要时公权力可以直接介入以弥补私权利的不足,通过惩罚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疏导与惩处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理效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曾润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