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2033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7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 学习生物学的要求 1、课前预习; 2、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但要保证课堂纪律 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 4、认真听课,带齐学习用品(课本、学案、作业等) 5、依据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案的各项任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难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练: 1、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 2、生物学的重要性(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总结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三

2、、 达标测试: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第一第一单单元元 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认识生物生物 第一第一节节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生物的特征。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练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等仪器,或利用 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 2、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自学教材 P2P5 页,对比各幅彩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呼出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 3 页的讨论题 三、达标测试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珊瑚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4、(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6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 ) 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 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8、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 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 营养 向日

5、葵朝向太阳 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 人体排汗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 9、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小猫属于 。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 10、珊瑚、钟乳石都能慢慢长大,它们是生物吗?为什么? 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 第二第二节节 调查调查周周边环边环境中的生物境中的生物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

6、类。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 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人口普查也是_。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订合理的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 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要 , 对调查结果要 ,有时要用 。

7、 3、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和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 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和_。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4、生物的归类方法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和_三大 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和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 _、_、_、_等。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调查的一般方法。 (1)结合红背景内容,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

8、只调查植物。 (3)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4)结合 P11 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3)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三、达标测试 1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

9、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 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7、谈起宠物(如狗、猫)你一定

10、很感兴趣,你所居住的小区或村庄内有一定数量的宠物存在,它 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它们不向人类传播疾病等问题,也许你并非十分清楚。因此, 我们有必要做广泛的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相关内容告诉身边养宠物的人。那么,你(或你们小 组)打算怎样做这个调查呢? 调查目的:_。 调查方式:_。 调查对象:_。 调查范围:_。 调查方案:_。 寄语:保护和爱惜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义不容辞! 第二章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了解生物圈 第一第一节节生物与生物与环环境的关系(两境的关系(两课时课时) )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环境 2、举例说出环境影响生物 3、举例说出生物也能影

11、响环境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探究实验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12-17 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关系,此外还有_关系、_关系等,如稻 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_,从 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2、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 出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 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

12、结论。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4.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 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5、在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 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 的适应。 (2)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骆驼刺对 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毫米,这是 对 的适应。 (4)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 的,说明了生物的适 应

13、性是 存在的。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 蚓既能 的环境,也能 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如果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或“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 的影响”那变量又是什么? 2、在该实验中,能不能不用 10 只鼠妇而用 1 只呢?为什么? 3、在进行实验结果统计时,为什么不用一个组的结果而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4、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证实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定的变量引起的? (二)实验报告: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干纸、湿纸、黄粉虫(20 只/组)。 【实验装置】在纸盒内一半铺上湿纸,一半铺干纸,湿纸上方盖黑纸板,干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