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1822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鞭春”(见下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活动。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这最早起源于周朝,至唐朝、宋朝时期则更加盛行。这反映我国古代A. 重视农业祭祀B. 以农为本理念C. 崇拜耕牛传统D. 小农经济盛行【答案】B【解析】从材料“造土牛以劝农耕”“以示丰兆,策励农耕”中可以看出,“鞭春”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祭祀,故A项排除;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最早起源于周朝”的时间不符

2、,故C项排除;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与材料“最早起源于周朝”的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 古代农民的富裕生活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图片反映了男耕女织,故C正确;古代农民的小农经济模式难以过上富裕生活,故A排除;材料图片没有反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故B排除;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并不等于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故D排除。3.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

3、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田庄手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反映了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说明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远低于官营手工业,故B排除;田庄手工业技术水平也低于官营手工业,故D排除。4.“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

4、要材料是A. 丝B. 毛C. 棉D. 麻【答案】D【解析】元朝以后随着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民间穿棉布衣服才比较普遍。在此之前,大多是富人穿丝,穷人穿麻。故答案为D项。富人穿丝,而“布衣”是对劳动人民的称呼,排除A项;毛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排除B项;棉布在元朝以后开始增多,排除C项。5.刘驾在贾客词中写道:“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为了解决诗中商贾在经商过程中的问题,唐代A. 出现了柜坊与飞钱B. 发展了农村集市贸易C. 产生了全国性纸币D. 出现了商业性的群体【答案】A【

5、解析】材料“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反映出,商贾在经商过程中,金属货币的携带和存放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唐朝出现了柜坊与飞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村集市的状况,故B项排除;纸币是北宋出现的,故C项排除;D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排除。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材料折射出当时A. 商品交易受政府严格管理,有时间限制B.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郑人买鞋因错过市场交

6、易时间而无功而返,这说明市场交易有时间限制,可见商业环境较严,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政策。故C项错误。7.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A. B. C. D. 【答案】B【解析】项,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项正确。项,“工不出则乏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强调手工业、商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重要性,没有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

7、项错。项,“不许商人穿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对商人阶层的鄙薄和抑制。故项正确。项,“末利”等语都说明了对商业的鄙薄。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排除ACD项。8.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材料反映洋务运动A. 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B.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

8、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故D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故A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故B排除;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民用企业,而且材料未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信息,故C排除。9.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D. 内地通商口岸的进一步开放【答案】A

9、【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故民族工业发展,故A正确;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爱国运动属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故BC排除;内地通商口岸的进一步开放并不属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排除。10.漫画往往蕴含者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进项中对下图解读准确的是A. 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B. 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C.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 实业救国思想取得了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题干图片反映的主要意思是近代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人民通过提倡国货以进行实业救国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民族工业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前提是赢得民族的独立,故B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一战期间,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是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材料中实业救国的时间,故C错误。材料说明实业救国不是实现民族独立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11.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 中共八大召开时B. 三大改造完成时C. 1954年宪法通过时D. 改革开放开始时【答案】B【解析】材料所指

11、的过渡阶段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段时期是从1949至1956年,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A排除;1954年宪法通过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C排除;改革开放在1978年,故D排除。12.“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与下列哪个口号的时代背景相一致A. “打土豪,分田地”B.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C. “吃饱肚子为先”D. “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材料“一颗能榨十缸油,豆

12、荚用来做军舰”反映了浮夸风,属于大跃进的特点,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与此符合,故B正确; “打土豪,分田地”体现了土地革命,故A排除;“吃饱肚子为先”反映了对粮食问题的重视,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故D排除。13.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曾经,鸡毛换糖被作为“投机倒把”的典型加以禁止,直到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纷纷出动,可谓盛况空前。它反映了A. 市

13、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B.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C. 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D.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材料“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临时许可证”反映了政府对小商品经济的承认,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故D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A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而且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使所有制结构发生质变,故B排除;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材料未涉及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故C排除。14.1978年11月18日,广东省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14、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它在时间上并不晚于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这反映出广东A. 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B. 利用了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C.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D. 完全打破了人民公社原有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三来一补”的经营模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提高了企业经营自主性与积极性,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借鉴,故C项正确。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宝安县石岩公社经济领先于全国,排除。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并不是完全打破人民公社原有体制,D错误。15

15、.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广东“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 设立经济特区B. 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让广东“先行一步”的政策是设立经济特区,故A正确;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安徽和四川,排除B;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16.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 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 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 政府无法掌控婚俗【答案】C【解析】1875年中国的婚姻观念仍然受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