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报告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1816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病报告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病报告制度.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病报告制度篇一:慢性病管理制度慢性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三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服务。7、村医医生及卫生院坐诊医

2、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慢性病监测制度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三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卡片。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

3、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

4、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自行销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1、居民建档要

5、符合县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3、居民健康档案应由专人负责填写,责任人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及重型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4、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5、资料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篇二:慢性病报

6、告卡管理制度XX卫生院慢性病报告卡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管理组织:成立我院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我镇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 长; 院长副组长:副院长、公卫办主任成 员: 专干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四、报告内容:1、糖尿病 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2、高血压病例 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由户县辖区内医院、我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等卫生机构的医师或者乡医

7、发现确诊的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未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的病人,填写慢病卡,并给予病人,及时报告。2、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结合我镇每年为辖区内居民健康体检和35岁居民首诊测血压等制度,发现病例,做好报告、登记,劝其及时诊治。六、报告卡填写程序及建档管理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高血压二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并填写慢性病报告卡(一式两份),由填写医师或者病人在24小时内持卡向我院公共卫生科报告。2、我院公共卫生科收集报告卡,并检查患者是否已建档,如建档可在慢性病报告卡登记薄上记录已建档,如果为新发现的患者,应及时建立档案,开展慢性病随访工

8、作。若患者已建档,应在慢性病报告卡登记薄后“备注栏”注明“已建档”。3、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持慢病卡由接诊医生核实后,若其为新增的病例,发放慢性病报告卡,及时报至我院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专干核实登记、建档、造册,核实时必须由病人慢性病持报告卡前来建档,每月5日前登记到慢性病管理登记薄中。4、公共卫生科于次月5日前向县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月慢性病报告统计表,并附以电子报表。公共卫生科专干每月将慢病卡统计报表上报医院。七、资金保障经院委会决定保证慢性病报告卡管理项目的资金支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每报告一个新发现的慢性病患者,给予报告的医师或乡医给予2元报酬,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专职人员核实

9、后,制慢病卡统计报表上报我院后支出。篇三:慢性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服务。7、中心坐诊

10、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

11、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

12、档案微机化管理。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自行销毁。1、居民建档要符合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3、居民健康档案应由专人负责填写,责任人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及重型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4、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5、资料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