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1750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汇报,依法治国.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汇报,依法治国篇一:依法治国思想汇报篇一: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心得体会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个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历史盛会,将把中国带入真正依法治国的跨越时代。在国庆前,中央“提前曝光”四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足可以看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深入惩治腐败,从治标的打“老虎”“苍蝇”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用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治本的根本转变,以中国式的法治进程向世人宣告,中国这面“法治大旗”将始终飘扬在东方高空,引领中国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全面实施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的法治之路也正在一步步地向前稳步推进,一整套适应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治理体系正在加紧构建。尤其是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废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

3、有力法治保障。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论断,一系列关键部署核心举措,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拓展更加广阔的法治天空,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振翅高飞。依法治国,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

4、,党中央始终坚持依法治国这个根本,把法治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建章立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权为民所用,正确用好权;在深化改革中,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实现科学发展;新一轮深化改革大潮中,更是把目标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对法治的不断深化。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将把

5、依法治国的大旗牢牢地插在中国的大地上,向全世界召示,依法治国是中国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也有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社会发展局势日趋复杂的今天,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治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相信,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矗立起依法治国的这面大旗,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篇二:依法治国思想汇报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6、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统一实施、狠抓落实。 一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过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

7、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自觉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重点加强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及规范制约权力等领域和方面的立法。要完善科学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扩大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以保证立法真正遵循客观规律、集中公众智慧、实现人民利益,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在我国,行政机关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繁重管理

8、任务,实施 80%以上的法律法规,其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鉴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只有8年期限,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要围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监督、行政化解矛盾纠纷等主要环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政府行为,特别是要紧紧抓住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个重点和难点任务,完善执法体制,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经济社会秩序。三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

9、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当前,要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要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日益高涨的关注和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法官、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10、力量,要通过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并逐步深入人心。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抵御错误观点的干扰和影响,让社会公众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和信仰。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度重视道德对社会公众的规范作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形成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篇三: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依法治国心得感悟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依法治国心得感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全会

11、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绘就了“法治中国”的路线图,这体现了中央对于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方面不可替代作用的深刻认识,必将推进依法治国迈上新征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带头”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知法、懂法从而带头守法,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时刻保持清醒的“法治头脑”。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

12、执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可见,政府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有80%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执法者在履行职责时,不践踏法律、不徇私枉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

13、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通过办好每个案件来体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可见,让司法机构在阳光下办事。预防和减少腐败,赢得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支持。司法公开应在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

14、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知法、守法,还能够用法律来监督政府、监督各级公务人员。只有将法律信仰的标识烙在每位国人心中,让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那么公民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谈。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了“法治中国”最强音。在新的征程中,法治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才能牢牢铸就“中国梦”的基石。篇四: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学习从严治党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