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1682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14, and subject: application problem (4)-scores and percentage application problem review content overview answers scores, and percentage application problem of key is: according to meaning, (1) determine standard volume (units 1) (2) find associate

2、volume rate corresponds to relationship, Then in-line solution. Category fraction multiplication word problem score Division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problem problem XV, a subject: review of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mount of capacity, measurement and units of measurement of common units of measuremen

3、t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rate 1, currency, length, area, volume, unit size, volume, weight and rate. (Omitted) 2, commonly used time un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Slightly) with a measurement units Zhijian of of poly 1, and of method 2, and poly method 3, and of method and poly method of relati

4、onship measurement distance of method 1, and tool measurement 2, and estimates 16, and subject: geometry preliminary knowledge (1)-line and angle review content line, and segment, and Ray, and vertical, and parallel, and angle angle of classification (slightly) 17, and subject: geometry preliminary

5、knowledge (2)-plane graphics review content triangle, and edges shaped, and round, and fan axisymmetric graphics perimeter and area combination graphics of area subject : Preliminary knowledge (3)-review of solid content category 1-d shapes are divided into: cylinder and cone 2, column is divided in

6、to: cuboid, square 3, cone cone of the features of cuboids and cubes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cone is slightly solid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1, size 2, table .和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复习:通货紧缩概述一、通货紧缩概念(掌握)中级经济师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持续下降。1、狭义的通货紧缩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部供给,从而出

7、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2、广义的通货紧缩除了包括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持续下降情况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产泡沫破灭等等。二、通货紧缩的标志(掌握)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2、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有时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可能与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并存,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1)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比较(2)看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结构,分析货币供应的流动性(M1/M2)是否下降(3)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3、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通缩经常与经济萧条相伴通货紧缩按程度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通货紧缩三、通货紧缩

8、的成因与危害(一)通货紧缩的成因(掌握)1、货币紧缩2、资产泡沫破灭3、多种结构性因素4、流动性陷井(二)通货紧缩的危害(掌握)1、加速经济衰退(1)使企业利润减少(2)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大多数债务人为企业和投资者(3)失业率上升2、导致财会财富缩水3、分配负面效应4、可能引发银行乃至金融危机2007单选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有利于( A )。A.债权人B.债务人C.生产者D.投资者四、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一)通货紧缩的治理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对付因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萧条、失业增加。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财政为辅。

9、2、货币主义的主张它的主要思想是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但它有益的观点是:(1)其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惟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一切经济政策的惟一法宝。(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挤出效应,而无乘数效应。2008单选 货币主义认为,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会产生(B)。A.收缩效应B.挤出效应C.流动性陷阱D.货币幻觉3、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掌握)(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A、减税B、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还可能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的投资增加扩大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政府举债能力有限,而且要适度,否则导致通胀;积极财政政

10、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A、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B、下调再贷款、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A、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B、建立存款保险制度C、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5)其他措施(二)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掌握)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现通货紧缩。1、下调利率(1)1998年起8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利率(2)大幅下调央行存、贷款利率(3)商行下调内部资金上存、下借利率(4)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

11、率(5)下调利率支持资本市场,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启动国债投资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3、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4、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5、加大再贴现力度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7、活跃货币市场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9、加强“窗口指导”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2007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 题,其中之一就是1998年至2002年的物价问题。该时期物价指数分别为99.2%、98.6%、 100.4%、100.7%和99.2%.1.这种物价现象属于(B)。A.隐蔽性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经济危机D.正常的物价

12、波动2.产生这种物价现象的重要原因有( C)。A.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B.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C.国际环境的影响D.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3.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AC)。A.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B.减少政府的投资C.增加财政补贴D.削减行政事业费4.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为(AD)。A.调低利率B.提高利率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人国债5.当时,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要有(ABC )。A.下调利率B.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C.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D.大力采取措施,弥补财政赤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中国作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要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从“亚太自由贸易区”到“亚投行”、“一带一路”,再到G20峰会,都体现出中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