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1681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 -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分析-以天津某生态园为例摘要:天津市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易受地震影响,故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某生态园所在的位置,结合周边环境及主要交通线路推测出其服务范围。从建设场地、服务的主要区域及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牌三个方面分析,提出了我市开敞空间作为临时避难场所的一些建议,现有条件和可行性等。关键字: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 某生态园 The Location Choosing Analysis of Emergency SheltersTakes Tia

2、njin Changhong Eco Park as ExampleAbstract : Tianjin is easy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as a city in The Circum-Pacific Seismic Zone.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shelters is of importance. The loca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s is the top priority. By analyzing the location of Changhong ecological

3、 park, combin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major transport routes inferred its scope of service. From construction sites, service areas and major disaster emergency shelter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signs. City open space is proposed as a temporary shelter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the e

4、xisting conditions and feasibilityKey words : emergency shelters;location;changhong ecological park18目 录1 前言11.1 研究背景1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2.1 我国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11.2.2 日本防灾建设的成功之处11.2.3 国内外对比研究22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及选址要求32.1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定义32.2 应急避难所的类型及作用32.2.1 避难场所的类型32.2.2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42.3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思路42.3.1 对防灾区域进行调查52

5、.3.2 绿地规划指标52.3.3 建设场地选择52.3.4 避难范围界定52.3.5 设立“应急避难所”标志52.3.6 最佳疏散路径分析63 天津市重大自然灾害特点分析63.1 天津市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63.1.1 天津市自然地理环境63.1.2 天津市社会经济状况73.2 天津市灾害特点73.2.1 地震灾害83.2.2 水灾84 天津市某生态园规划选址分析94.1某生态园简介94.2 人口角度分析其服务范围94.3 某生态园交通条件分析125 天津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规划设想125.1 天津市中心市区开敞空间分布状况125.2 规划建议及其相关对策146 结论和建议16参考文

6、献171 前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生灾害事件的威胁就日益增强,特别是地震灾害,被列为众灾之首它可以使得人类千百年的文明毁于一旦: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人。震区内建筑几乎荡然无存,使得唐山市经济倒退数十年。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5000多人丧生,19万多幢房屋坍塌和损坏: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多座城市瞬间变成废墟,导致经济损失近1900亿人民币。所以说城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城市防震避难场所,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为市民的安全和生活、震后的抢险救

7、灾以及社会安定提供保障1所以说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应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2。文章以天津市市区为例,研究城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文中所指的灾害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对地震灾害为主,亦可兼顾其它灾害事故。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 我国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各种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19902008年这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达9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据地震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68个大中城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大批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但

8、很多城市都只是零星试点并未进行系统地规划。目前已开展工作主要有:2002年,北京市规划委会同市地震局共同,编制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其他灾害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避难方面的规划纲要,并且在2001年率先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元大都城遗址公园。2004年天津着手组织编制避难场所规划并进行了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2006年,深圳市龙岗区编制了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8年,重庆从符合自身山地城市的特殊情况出发,编制了有地区特色的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1.2.2 日本防灾建设的成功之处国外与防灾避难相关的研究有很多3,其中以日本

9、最为深入。日本已经从单项灾种的防灾管理体系转向了多项灾种综合防灾的管理体系继而又从综合防灾管理体系转向危机管理体系。政府也成立专门的机构应对灾害。整个防灾体制与流程是:灾害对策本部通过防灾中心的声像系统、防灾行政无线通讯系统、受灾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向灾害对策职员、有关各局发出指令,与东京消防厅、警视厅、其他道府县密切联系,发动公共机关请求派遣救灾人员(包括自卫队)。调配救灾物资进行救灾。在避难空间建设上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防灾公园的建设。在日本国内,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中坚力量是当地的小学,他们的义务教育和中国很相似,也是小孩就近上学,所以每所小学的规模和附近居民的数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日

10、本每所小学都建有仓库,存放压缩干粮、帐篷、普通药品等物资,这些仓库由附近社区家长和教师共同管理。当公共灾难出现后,小学操场和教室就成了紧急避难所。从侧面反应出日本国民人人防灾的意识。而在日本的中学,一般都建有冷库,存放血浆、疫苗等救灾药品。在日本小学、养老院、政府办公场所属于公用事业建筑,这些的建筑等级要高于普通民宅和写字楼,因此抗震能力要高于城市的其他建筑。1.2.3 国内外对比研究从国内外来看,建立固定的、有一定安全生活设施的避难场所的就是日本,二十世纪末,日本就已基本建立了应急避难所体系。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日本的居

11、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中死了14多万人。从那时起,日本政府对突发事件就有了很强的防范意识,并将应急避难所建设写进了法律。相比之下,我国公民的防灾意识不容乐观。据调查,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从已经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民众消防意识淡薄所致正是因为我们的防灾意识薄弱,才看到如下的数字:1994年l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的剧场火灾酿成300多名儿童失去生命的惨案。如此严重的事故背后,逃生者拥堵逃生通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逃生时没有良好的秩序,没有逃生的训练,没有临危不乱、不

12、惧、不抢的素质也是原因之一。2005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与九江之间发生了5.7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湖北省,导致湖北5县市受灾,造成1死81伤,其中81名伤者中78名是学生(其中多名学生受了重伤),主要是在避震时拥挤或踩踏时造成的。防灾意识的淡薄已经成为了危害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国外与国内最大的区别除了思想上,还有在工程设计实施中,国外充分考虑防震的要求这个特点4。2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及选址要求2.1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定义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

13、能设施的场地。城市避难场所可以在面对城市灾害的时候起到保护财产,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城市灾害多种多样,共分为以下三种类型5: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自然与人为灾害。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2.2 应急避难所的类型及作用2.2.1 避难场所的类型城市应急避难所指居民为躲避灾害暂时栖身,以及救援部门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根据避难的功能,应急避难所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紧急公共服务设施紧急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主要考虑的是时效性,由于该

14、设施服务质量与人民生命财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该设施必须有效地顾及每个服务范围内的需求。一般常见的紧急公共服务设施有城市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如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等。它是邻近建筑物内的人群在地震灾害发生后320 min内紧急避难用的临时场所,也是居民家人在建筑物附近集合并转移到更安全的避难场所的过渡性场所。其有效避难面积一般为1 m人以上。(2)临时避难场所及临时收容场所即面积较大,可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园、广场、操场、育场、停车场、寺庙、空地、绿化隔离地区等,是地震灾害发生后10 多分钟后可到达的紧急避难用的临时场所。这些用地和设施一般只能用于短时期内的临时避难。虽然此类设施在

15、设置上单个建设成本较低,但是在选址上追求最大可能的应急区域人员被覆盖到,需求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因此,进行临时应急避难所选址时应达到的目标是在设施总容量满足需求、有规定时间限制条件下,实现设施数量最小化、总需求覆盖度最大化的目的。其有效避难面积一般为2 m人以上。(3)长期应急避难所长期应急避难所一般指容量较大的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学校操场等,步行1 h内可到达。这类场所设施配备相对齐全,平时是休闲娱乐场所,灾害发生时则可提供长期的生存保障。长期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出于运送救援物资考虑,主要考虑临时避难所与紧急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距离,在设施容量满足总需求量的前提下,以最小化的设置成本和与公共服务设施间的总需求加权距离最小化为目标。其有效避难面积一般为3 m人以上6,7。2.2.2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应急避难所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防止次生灾害的危害。在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之后,容易伴随火灾等一系列危害,随后还可能出现瘟疫的情况,避难场所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菌,提供干净的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