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01474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成都市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明显,聚集了四川最优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到此聚集,成为外来人口在西部的主要聚集地。本文基于成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区域分布三方面对外来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就此深入探讨了外来人口对于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尚存在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配置不均等,流入地的排外和歧视等重要问题,最后,建议通过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实施社区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制度,规范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以此增强外来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融合度。关键词 外来

2、人口管理服务 成都市目 录摘 要1第一章 绪 言3第二章 成都市外来人口的现状及特征4第一节 人口总量4第二节 人口结构5第三节 区域分布7第三章 外来人口对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8第一节 积极影响8第二节 消极影响9第四章 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尚存的主要问题11第一节 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11第二节 公共服务配置不均等11第三节 流入地的排外和歧视12第五章 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的对策建议13第一节 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增强外来人口的认同感13第二节 实施社区化管理,增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融合度13第三节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4第四节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来

3、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14第五节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制度,规范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14结束语16谢辞17参考文献18第一章 绪 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解冻,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得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劳动力需求缺口,对于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大城市成为吸纳外来人口的主要集聚地。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后,主要从事于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性活动,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据统计,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与2002年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将超过70%。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城镇本身的

4、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上升,一定时期了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今后一段时期内,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都位于中国华西地区东部,西南地区最大平原成都平原腹地,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成都拥有全省其他市(州)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辐射效应。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窗口,成都凭借自身优势,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一直领跑着全省经济。在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带来的双重效应下,成都成为聚集了四川最优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城市,吸引着全川各地的人们前来工作、

5、学习,成为全省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在于人口的城镇化,然而,现有的户籍屏障,城市的高房价与劳动者的低收入之间的差距以及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政策导向等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的本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削弱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尊重与公平,降低了流动人口子女享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可能性,影响了流动人口充分融入城市中,实现从农村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跨越,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对城市的资源承载与包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市民平等化待遇、农民工外出子女的教育问题、城市的治安问题、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等一系列与流动人口相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成都市作为研究案例,采用以

6、点及面、推向深入的研究方法,从成都市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出发,重点探讨成都市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及其优化方案。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对成都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四川乃至全国其它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也有借鉴意义。第二章 成都市外来人口的现状及特征人口大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出现的新事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外来人口住某些特定的场合曾被冠以“流动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称号,这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外来人口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承建制单位的职工以

7、及境外在蓉人员。本文的外来人口重点指的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那些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长期滞留本市,以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谋生的社会群体。第一节 人口总量一、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总量不断上升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目前,成都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迁入导致的迁移性人口增长。常住人口为1404.76万人(户籍总人口1142.70万人),占全省的17.5%。在全国特大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中居第4位,居重庆市、上海市、北京市之后,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位,在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人口密度排名第7 数据来源: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截止201

8、2年末,成都市流动人口总数已达463.21万人,占实有人口总量的28.18%。据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分析,2000年至2010年,成都市净增长人口135.72万人,迁移增长达120.59万人、增长比重占88.85% 刘云飞.成都人口规模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以迁移增长为主N.四川日报,2011年8月23日。2010年至2012年,成都市流动人口登记量累计增长207. 05万人,年均增长103. 53万,近三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达26.94%。中心城区流动人口 276.4万人,与户籍人口比例已接近1:1 刘阳.成都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3。表明人口增长主要以迁移增长

9、为主,且迁移性人口增长占人口增长比例逐年增加。这种以人口迁入性增长为主体的城市人口模式说明,成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宜于人居的大都市。随着成都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城市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流入,显示出成都极强的人口集聚能力。图2-1 全国特大城市常住人口总量排序(2010)图2-2 成都市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变化二、外来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延长,在成都定居趋势上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末,成都市外来流动人口中,在本市居住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由2000年的196.66万人增长到262.06万人,十年内增长了65.4万人,增长率为33.26%

10、,占常住人口比重达18.66%。到2012年末,成都市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居住在半年以下的占12.36%;半年至一年的占42. 37%;一年至三年的占35. 94%;三年以上的占11. 34%。可以看出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比例高达87%,流动人口的居住时间长期化趋势明显 数据来源: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该部分人群在成都居住时间逐渐延长,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成都谋求职业;二是在成都组织家庭而在此居留。流动人口越来越倾向于居留在成都,他们从内心渴望真正融入这座打工多年的城市。如果不考虑户籍因素,该部分外来人口其实已经算是成都市本地人群,他们将为成都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的

11、贡献。同时,外来流动人口在蓉居住环境较差,住房设施简陋,聚居地社区相关配套服务缺位等问题,使得他们在当地缺乏归属感,这给流动人口加快实现社会融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居住条件,建立合适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对出租屋以及工地住房的管理,让全体流动人口能够实现“住有所居”,这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前提条件,也是目前改革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加快社会融入步伐需要解决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第二节 人口结构一、外来流动人口职业结构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据2010年成都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全市流动人口年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未就业比重达到了 11.02%,而实现稳定就业、签订

12、固定合同的比例仅为 31.99%,超过半数的流动人口是采取灵活就业方式。在大型用工单位就业的流动人口毕竟只是少数,其余外来务工人员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流动人口主要在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就业比例极高,职业层次普遍较低。一般而言,流动人口的就业渠道集中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无升迁机会的城市非正规劳动部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统一纳入就业体系中 数据来源: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2007 年。二、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仍然偏低成都市外来流动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以上人数占18.46%,高中文

13、化程度占26.1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 57%。从数据可以看出,成都市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仍然偏低,这就导致流动人口的就业范围大部分局限于低层次、非正规的传统部门,工作不体面、收入比较低的现实,从而造成他们的基本生存都难以保证,由此可知他们的社会融入程度不高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但与全国六普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人口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10%,成都市流动人口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比例要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这显示成都市吸附高素质流动人口的能力正逐步加强。三、外来流动人口性别结构以男性为主,年龄结构以青壮年劳动年龄为主2012年末,成都市流动人口中男性为259万人,女性为20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

14、128:100。显示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处于失衡状态。不过相较于2010年统计的137: 100己经有所下降。说明成都市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正逐渐提高,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外地人员举家来到成都市打工的情况逐年增加。成都市的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约占总数的5.57%、3.31%,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高达91.12%,其中“80后”的流动人口占总数的51.29%,这部分流动人口正逐步构成成都市流动人口的主要力量 数据来源: 成都市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本市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高新区、温江(柳城)、双流(华阳)、郫县(安靖)九地的流动

15、人口年度抽样调查,2010 年。这表明大量的青壮年流动人口将会成为未来成都的劳动力就业大军,将会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这就为大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提供了可能。第三节 区域分布一、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主要位于四川省范围内成都市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相当广泛,涉及到全国的所有省市和自治区,但省内人口占了绝对优势,其中,省内其他地市州流入成都市的流动人口占总数的71.87%,其中资阳市最多;省外流入占15.66%,其中重庆市最多;此外,12.47%的流动人口属于市内跨区(县)流动,以周边区(市)县流入中心城区为主 韩文丽.加强成都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2005(3):36。这与成都市自身发展的状况有紧密的关系。虽然成都是西南重镇,也是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但与国内其它大城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没有成为省际间人口流动与迁移的重点选择地区。对于省内流动人口来说,由于人文环境相似,没有语言、生活等各方面的障碍,因而成为流动目的的首选地。也正因为此,一旦这部分流动人口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机会,便可能长期停留,而成为当地的常住人口。二、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市区相对较多成都市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于中心城区范围内,而郊区和其他县市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中心城区是全市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