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1143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rule of law leading quality connot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socialist law comprehensive concept to guide their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hould also lack the necessary understanding.Two is the business foundation is not solid, the text level is not h

2、igh. Their work in the army before,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just only know fur, text level, writing ability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interface. The knowledge is not complete, especially it is very little about professional some departments know knowledge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引言作为一

3、个刚踏入“大学”这扇大门的懵懂少年,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不管是大学生活,还是大学学习。然而,刚一入大学,我就面临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选择自主选课。在不知道具体课程,不知道具体老师的前提下,在文化素质课方面选择了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这门课程完全是由于被课程的题目所吸引。因为是大一新生,要经历军训,所以比学长们要晚开课三周,这又让我错过了就我认为最重要的课程介绍课和课程入门课,让我如“热锅上的蚂蚁”啊,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对我循循善诱,并把之前的授课资料都拷贝给了我,这让我放宽了心,同时燃起了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心。随着课程地进行,我渐渐了解到本课程既非艺术专论,也非物理专题,而是“艺术中

4、蕴含科学,科学中领会艺术”。在我所学的短短十三周(原是1-16周,军训缺席3周)内,我穿梭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莫内的抽象主义的殿堂中,我遨游在耶稣的历史长河中,我翱翔在乔托的壁画天空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壮丽的教堂建筑天空中在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里,我尝试着用老师一直强调的科学方法去欣赏眼前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真的是妙趣横生!因为是初学者,又是文科出生,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亦没有独到的艺术欣赏见解,基于本课程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体,所以我选择了达芬奇这位具“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欣赏作为我的结课论文以美术作品的欣赏视角来洞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碰撞。本次结课作业

5、我以达芬奇大师的三幅巨作绘画入手(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分别从艺术欣赏视角和科学欣赏视角,尝试着用科学方法来品析,从而表达一些自己的拙见,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望老师见谅!以“科学”之眼赏达芬奇绘画【内容概要】 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说道:“历史上科学和艺术共济进化。”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论“科学”和“艺术”的碰撞“大爆发”时期就非文艺复兴莫属了!在“文艺复兴”这条璀璨的历史银河里,达芬奇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他的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哪件不是不朽之作?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也是最能代

6、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诚如他自己所说的:“绘画就是科学。”这是科学与艺术的成功大综合。”【关键词】艺术创作 科学探讨 碰撞 综合要开始以“科学”之眼赏达芬奇绘画,以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洞察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碰撞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文艺复兴”?而谁又是达芬奇?为什么说他是“文艺复兴大师”和“科学与艺术的成功大综合”呢?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雷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7、) da Vinci 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一岩间圣母三角构图与传统主题的完美结合此画是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画面上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1.

8、从艺术欣赏视角来看:艺术绘画水平高深因为是祭祀画,所以大师选择的还是传统题材宗教中的圣母和圣婴,但细细欣赏,不禁为大师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讲究的人物着装,细腻的表情姿势,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凸显了文艺复兴时期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潮;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给人一种朦胧美和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整幅作品给笔者的感觉是既充满一定的宗教神圣感,让人忍不住想膜拜;又充溢着温馨的人性美,让人忍不住想亲近!与其说是一幅祭祀画,更像一幅母子亲情画!2. 从科学欣赏视角来看:技术法和辩证法紧密结合此画最明显的是大师运用了三角构图。在数学几何中三角形是最具稳定性的几何

9、图形,在此图中,圣母和两个圣婴以身体姿势形成一个三角构架,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极其和谐,极其稳重,科学地符合人的视角美感。除此之外,大师还运用了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写实的运用,更科学地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透视的运用,更科学地为与欣赏者找到思维切入的共同入口提供捷径;缩形的运用,更科学地打开了欣赏者的艺术思维空间整幅作品是大师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的完美结合体,给笔者的感觉是充分考虑到欣赏者的需求,是科学与艺术在祭祀画上的大碰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转变的代表作!二最后的晚餐构图的独具匠心和性格的典型描绘的互补佳作这是一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

10、的湿壁画。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1.从艺术欣赏视角入手:典型性格的描绘凸显人性善恶因为画面中人物太多,一一列举欣赏太杂,也让人眼花缭乱,故在此笔者只列举耶稣和叛徒犹大两位主角谈谈见解。在画面中,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可以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而在耶稣右边有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

11、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虽然没看过圣经,但从大师的绘画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在画面中,犹大的主色调是暗色,他的一举一动,面部惊慌,大师都刻画得细腻真切,让人一眼就能从一大堆人群中捕捉到他人性的丑恶贪婪,背叛;而作为鲜明对比的善方的耶稣不论从他的表情平静坦然,还是对他背景的设计清新鲜活,都能彰显出救世主的那种超然脱俗,这些都可以仅从大师的作品中得出,由此可见,大师作品的艺术含量之高!笔者认为可以将其作为一本形象的圣经书!2.从科学欣赏视角入手:巧妙构图的统一效果与主题完美互补在背景环境构图上,大师将画面展现

12、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欣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人物布局上,大师利用透视原理,使欣赏者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因为精妙的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而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整幅作品给笔者的感觉是震撼:人性的善恶借助大师科学高超的技艺的描绘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熟语说得妙“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大师对犹大的描绘便是形象的体现。笔者不懂很多

13、学术性的画作赏析技巧,只知道一些画作给自己本身最原始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面对此画,作为欣赏者可以看尽人间百态,可以览遍人情世故,可以阅到作为救世主的宽容和善良,更可以目睹人性的贪婪真可谓,看一幅画亦可以学到人生哲理!受益匪浅呐!三蒙娜丽莎的微笑细腻写实与神秘微笑的碰撞这是一幅以一位美丽富贵的女性为主的肖像画。画面中“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1. 从艺术视角入手:细腻笔墨绽放人性美画面上的女子有着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柔顺自然的秀发,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那高贵

14、而朴素的装束;画面上的背景既给人以朦胧,又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有连绵不绝的山,有蜿蜒曲折的河流,有云雾缭绕的天空,有杂乱错落的岩石;细看画面人物线条,欣赏者首先会被那栩栩如生的神情所折服,大师采用朦胧画法把可以表现“笑”的眼角和嘴角这两个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就像现实中的照片一般,真实而亲切!在这幅巨作中,另一特色表现在大师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大师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蒙娜丽莎,这样欣赏者从画面上读到的就比真实人物要丰富许多。整幅作品给笔者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她就像是站在笔者的面前,那般的真实,那般的惟妙惟肖。她脸上的那种神情是笔者所向往追求的,是

15、一种善良,发自内心的幸福满足,是一种一般人都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具体是什么?笔者说不出来。2. 从科学视角入手:完美构图与科学写实相得益彰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极佳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大师绝妙地构图使得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这也亦是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所在。欣赏者现在看到的蒙娜丽莎是棕褐色调,略带些青绿色相,色彩简洁而沉静,朴素而凝重。单纯浑厚的色调与人物沉静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饰、迷蒙的背景将人物脸庞及双手衬托得响亮动人;而均匀的裂纹则给人物增添了神秘气息,让站在它前面的观众欣赏她时带上更多的崇敬与神往。非常明显,达芬奇大师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这幅巨作无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