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0997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 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 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 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 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

2、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 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 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 、 “地形复杂多样” 、 “地势 西高东低”3 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标准”不要求 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 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 地形、地势的

3、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基于对“标准”的这一理解,教材在安排相关内容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材以中国地 形、地势的三大特点为小标题,来组织内容: 山脉纵横交织。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多以山脉为 分界线。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述了这部分内容,将我国山脉按走向分为 5 种类型,即东西 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为 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教材设置了“熟悉中国的山脉”这组“活动” 。为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材安排了相关 的“阅读”

4、内容,如“珠穆朗玛峰” 、 “中华五岳” ,并在这些材料中刻意加强了人文地理的内容。 地形复杂多样。首先,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 丘陵,对于它们的具体情况则以“阅读”形式呈现,以方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的 特点。其次,教材正文重点讲述了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以及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劣 势,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山区开发利用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学生 理解这些内容,教材安排了玲玲的提示和“矮寨大桥” 、 “滑坡” 、 “泥石流”三幅图片。最后,为 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

5、设置了 有针对性的“活动” ,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课堂“活动”来落实相关的地理知识,发展相应的地理 技能。 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 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正文扼要讲述了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 源分布等的影响,主要通过“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 “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两幅图像,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明确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范围、大致海拔和主要 地形类型。为了引导学生将上述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材设置了 相应的“活动” 。 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来增强趣

6、味性和吸引力,力争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 有关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教材安排了“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 “中国地形分布” 、 “中 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 “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等地图和大量景观图片,较好地凸显了地理 教材的特色。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能力,这是本节教材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本节的“阅读”和“活动”中,渗透了许多有关“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根据 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我国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简要的分析与评价,以培 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三、教学提纲三、教学提纲 一、山脉纵横交织 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中 国 的 地 形

7、特 征 山脉纵横交织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多山的国家,山脉为骨架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三级阶梯 控制着 分布在 对气候、河流、 交通、水能资 源分布和人类 活动的影响 2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二、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单元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地势西高东低 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 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 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

8、定困难。在教学过 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 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新课导入: 方案:古诗导入: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 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 ,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 方案:歌曲导入:播放或清唱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或全曲:“呀啦索哎是谁带来远古 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 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 渴望永久的梦幻

9、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 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 (注:以歌曲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请同学们不要一味地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歌词中关于青藏高原地形特征的描 述吗?你知道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吗?今天,我们一起从优美的旋律开始,去探寻我国的名山大 川、高原盆地,谁能从中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呢? 方案:图文导入:由教师或学生搜集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短文或相关图片,在课堂朗读或 展示,引导学生猜测判断,由此引入课题。 【山脉纵横交织山脉纵横交织】 教学指导: 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

10、,又是学生学 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并从 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后面了解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地势特 征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方案: 读图 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引导学生完成 P22“活动”“熟悉中国的山脉” 。 方案: 运用多媒体教学,如在空白中国政区图显示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由教师示范, 介绍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山脉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东北平原。按照这种方式,依 次显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三列、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和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每出现一条山

11、脉,要求学生读出名称、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及所在的 主要省区名称及其部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山脉空间 分布的感知。 方案: 运用板图教学,教师在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再由学生回答山脉名称、山脉两侧地形 区及其所在的主要省区名称或简称,学生在笔记本上同步完成,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山脉 空间分布的观念,也为讲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内容打下基础。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明确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 有山脉的名称,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不同走向山脉分布的了解,从中感悟出我国山脉纵横交织的 特点。纵横交织的山脉控制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同

12、时山脉的自然阻隔也成为省级行政区域 单位的天然分界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 生自主感悟我国山脉分布的特点与作用。 引导学生读 P23“阅读”材料,回应新课导入方案中提及的“五岳” ,让学生了解“五岳” 的名称、所属省区和景观特色。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峰峦层叠,山势险峻,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以山势险峻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北岳恒山横跨山西、河北两省:道教名山,有独特的悬空寺。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宗教、文化重地,有少林寺等众多名胜古

13、迹。 小结: 中国山脉众多,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分布,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或高原, 或盆地,或平原,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类型,同时还分布着许多中外闻名的旅游名山。后面, 我们再一起探寻分布在这些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和平原,看一看它们具有怎样的特色。 课后活动: 收集你最感兴趣的“名山” (可以是一列山脉或一座名山)的文章、景观图片等,记录它的地 理位置和景观特色,并与同学分享。 (注:本活动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在讲完“山脉纵横交织”这 部分内容时进行展示) 【地形复杂多样地形复杂多样】 导入: 方案: 从学生准备的“名山”材料中,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若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涉及了 P

14、.27“活动”1 中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则优先考虑这些学生进行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追问:你观察到了这些山脉两侧的地形类型及名称吗?如知道,请说 一说。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观察教材图 2-8,完成 P27“活动”1 表格内容(如学生准 备的材料中没有涉及上述山脉,在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可直接要求学生完成 P27“活动”1) 。 方案: 准备一张白纸,结合 P27“活动”2,勾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对照图 2-8“中国地形分布” ,看一看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哪些地形单元。 我们已经了解到,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刚才的“活动

15、”中,我们也 感悟到了我国山脉之间分布着类型不同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 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学活动: 教师设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形吗?除了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的山地(山脉)之外,我国 大陆上还有哪几种地形基本类型? 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一般指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区。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盆状地形。 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学生活动 1:找出图 2-8“中国地形分布”的主要

16、地形区,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给这些地 形区分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的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中国的四大盆地;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中国的三大丘陵;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中国的主要山脉。 学生活动 2:归纳特征: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纵横交织的山脉构 成了我国的地形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中国地形复杂多样。 学生活动 3: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 、 “三大平原”的“阅读”材料, 在完成教材 P29“活动”1 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 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请同学 们想一想,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山区与平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