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978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讲座自然科学类心得体会篇一: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城西二中:李彩明今日有幸听到了樊娟老师有关数学教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报告,收获颇多。以下谈谈报告的内容及个人的感触: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三)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类型在提问问题时,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学内容。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二是针对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实际包括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征,如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一堂数学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自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服从课

2、堂教学目标。在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问题,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在把握提问的目的、原则的条件下,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注意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和采用恰当的方式,使“问”服务于“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问的方式”是课堂提问艺术的中心问题。二、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一)教师提问的方式(二)问题呈现的方式?1、对问与齐问?对问指教师提出数学问题,请个别学生回答,这种提问法具有针对性,易检查,可控制,效果好,最常用。?2、正问与反问?正问与反问指教师从问题的正面与反面设问。正问与反问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

3、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正向与逆向的思维能力。这两种提问往往交替进行,结合使用。?3、直问与曲问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它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曲问就是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间接回答问题,有助于澄清数学概念和规律,疏通思路。?4、设问和追问 设问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教师自问自答。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学生的悬念感,常用于复习,还常用于引入新课。设问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分解成层层深入的几个小问题,在教学中逐步提出问题的方法就是追问。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常用追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分析。追问可以使学

4、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最常用的追问方式是问:“为什么。”但除此以外,也有很多更能体现追问优势的问法。三、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一)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二)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需要(三)课堂提问的误区?1、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2、针对教学的难点设计提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自觉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他们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抓住教学的难点,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突破这些难点,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3、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提问?

5、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深化和发展。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通过这次的名师报告会,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今后在教学中可能更重视这个点,着重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篇二:大学生自然科学讲座体会自然科学是人类飞翔的翅膀自然科学教育讲座体会道桥系 公路监理12-2班 刘春莲 学号20XX5078在大一刚开学的这个学期我选修课,我选择了自然课科学史这门课程 ,其实在我刚看到这门课程时我就贴别喜欢

6、它,我就没有考虑就选择了它,无论它有多少学分,我都愿意去学它,我觉得这远远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在这门课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关于古代近代的科学成果及科学的无限努力,学会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 无限的追求的精神,他们像一部记录片,又是一本科学杂志 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不算繁重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带我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程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自然科学史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主线,是自然科学上的教育基石,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发展史是

7、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它根据历史的事实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过程来总结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从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重大突 破,从而 推 动了自然课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世界和包括人得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地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时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类另行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 规 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 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 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8、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 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必须以已有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为力学的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比较完善状况有促进了哲学的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规律上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有时间上的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历

9、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的绕着不变的太阳天运行,由于当时人们不理解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有归结于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在这是又回到神学之中。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最后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在用了,理性思维就是在这一时期所运用的,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理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以及康德的

10、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开始时并没有得到人们 的重视,直到19世纪,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才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钟表。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化高速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只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篇三: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听名师讲课有感长江学校义教部 方银娥今天有幸聆听了市级名师王亚敏老师专家讲座,受益匪浅,深有感触。初见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亲切随和自然大方。“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一点不假,从她举手投足以及优雅的谈吐中,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足可见她博学多知,才

11、华横溢,以至整个讲座过程中我都一直在专注地看着她。这场讲座是以“阅读与写作”为主题的,目的是想引领老师们多看书多写作。我一直都在思考她说的写作必须要“敏感”这个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跟教育的本质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就有了新高度。就像王老师发表的那篇文章王超的牙要掉了一样,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王老师却从中受到了启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懂得了孩子需要关爱。光有敏感的思想还不行,还要动笔写,要把一件事写清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勤动笔,只有多写,文章才能越写越好。我们平时经常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自己却不肯动手,不能以身作则。其实有时也有写

12、一些教育随笔的冲动,但每次都是三分钟的热度,一会就冷却了,真的要学习王老师那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阅读,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心来看书不容易,我以前多是看一些带有功利性的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不考了就看的少了。有时候有兴趣就看看一些名著,一些儿童作品真的看得很少,所以王老师提的几个问题我是真的答不上来,汗颜!她还教会我们在看书时要学会写读书体会,这是个好习惯。有位名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为了感悟,要学以致用,所以写读书笔记就很有必要了。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及时的写下来,多积累素材,即使不想要发表文章,至少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