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839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矿产调查评价物探报告编写提纲篇一:地质矿产调查报告报告编制提纲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 绪言一、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述历年任务书,任务要求,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位置交通:说明工作区范围及拐点座标,所在县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插图交通位置图自然经济地理:概述工作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海拔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区内气候特征、降雨量、蒸发量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简述工作区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工业、

2、农业、牧业等。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简述工作区历年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往基础地质工作以往矿产勘查工作以往其它地质工作四、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说明工作起止的年月、简要经过、各项地质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完成任务情况。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投入的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产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矿产检查综合研究工作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背景以1:2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工作区所在构造中位置,简述区

3、域出露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一般地质情况。特别提出对于区域内对矿田成因有影响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各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有与铁矿有关二叠纪吞龙共巴组、三叠纪日干配错群,与铬铁矿有关侏罗纪-白亚纪沙木罗组、侏罗纪木嘎岗日群。重点详述与铁矿有关与拉热拉新超单元。对班怒带的北界断裂,班怒带南带构造带特征进行叙述。附:区域构造位置图二、地层首先说明区内地层分区,简述区内地层的发育程度、分布概况、介绍本区地层系统。然后自老到新将各地层单位按界系统顺序分别描述,重点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分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附:地层分区图,测

4、区地层单位划分简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吞龙共巴组介绍地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总体的岩性岩相特征、标志层、含矿性、古生物、厚度和接触关系等。1、岩性特征或剖面描述2、沉积环境分析3、时代讨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同上介绍地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总体的岩性岩相特征、标志层、含矿性、古生物、厚度和接触关系等。增加测区的划分,沉积环境分析应分三个段的讨论沉积环境演化特点。侏罗纪木嘎岗日群同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沙木罗组同上介绍地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总体的岩性岩相特征、标志层、含矿性、古生物、厚度和接触关系等。增加测区的划分,沉积环境分析应分三个段的讨论沉积环境演化特点。晚白垩世竟柱山组同上古-始新世美苏组同

5、上古-始新世牛堡组同上三、岩浆岩首先说明区内岩浆岩总体状况,岩石、脉岩的种类及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可列表介绍区内各岩体的名称、产状、岩相、侵入时期、规模;然后按从基性-超基性岩、中酸性岩和脉岩,按形成时代由老至新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数量产出部位、规模、形态、产状;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等。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特征,探讨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侵入岩简述调查区内各类侵入岩的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

6、。然后分节或分段详细叙述每一岩体的下列特征:1、地质特征2、岩石学特征3、组构、节理、脉岩、岩墙及包体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4、内蚀变作用和外接触变质作用5、岩体的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及物理化学环境和侵入机制等。综合对比各时代岩石或序列特征,对各论部分具共同性的问题紸综述。若属隐伏岩体的预测等可在此部分叙述。可按下列内容:1、各时代或序列侵入岩的特征对比和演化特点2、侵入岩的成因3、岩体的就位机制4、隐伏岩体的预测5、综合上述特征建立区内岩浆活动形成演化环境的认识,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重塑提供依据。附侵入岩分布图、主要岩体剖面图、岩体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等鉴定、对比资料和接触关系资料等

7、火山岩叙述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空间分布特征,岩石地层、岩石单位、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说的火山机构为典型,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它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有关成矿作用。四、构造指明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概述区域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间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主要构造形迹的形态、类型、级次规模、运动学特征,产状、性质与组合关系和总体构造特点。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的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

8、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确定造山带类型。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特点,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层层、平衡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的杂岩,需分别按其质和外来岩片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储蓄所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地质构造部分,如条件允许,都应详细搜集有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地

9、表地质归纳总结区域深部构造特点,探讨深部和浅表构造关系;叙述新构造运动特点,在地震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构造前景,推论今后发展趋势。附构造纲要图或地质构造图,构造剖面、断面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造山带演化模式图五、变质作用及变质岩概述变质岩在区内的发育程度,所具有的成因类型和分布情况;然后按成因类型分进行详细叙述。变质岩叙述内容:岩石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变质相带、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及特征、原岩恢复、变质期划分及其时代等等。以地质事件演化的观点,合理划分 构造变形相、构造层次,根据变质变形叠加改造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建立构造变

10、形序列。将变质和构造变形相结合,分析各种事件的时、空关系,划分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归纳总结演化趋势,探讨随着地质事件演化所反映出的构造环境的变迁,尽可能使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能反映地质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附简要变质地质图,突出表示测区变质岩地质特征,有条件时可附变质变形构造序列表。第三章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一、地球物理特征物性特征简述工作区各种岩石物性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简述区域重力、区域航磁等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地球特理场与区域构造或深部构造的关系。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对磁进行解释,在进行传统推断解释的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快速、有效、准确地提取地球物理信息,并在GIS支持下,与

11、化探、遥感、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进行有机结合,为建立推断构造、地质体结构模型、划分成矿远景区、优选靶区提供物探信息。异常分述:按各种物探方法所圈定的异常,选择主要的具代表性的分述。内容为:异常名称、图上编号、地理位置、座标或经纬度、异常形状、规模;异常强度变化规律。分析异常的成因、性质,作出较合理的解释,指出今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意见。二、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工作区内区域及特殊成矿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简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叙述区内地球化学背景值、异常下限的确定及含量分级、异常的圈定及异常区的分级原则,文字说明确定及分级原则。列表表示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及元素背景值、异常下限及含量级别

12、。异常分述:按各种地球化学方法所圈定的异常,选择主要代表性的分述。内容包括异常名称、图上编号、地理位置、座标或经纬度、异常形状、规模;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异常检查情况及其地质构造、矿产条件的关系;异常的解释推断及进一步工作的意见。简述工作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元素富集规律及找矿前景等,提出 异常查证虎作部署和方法技术建议。三、遥感异常特征从遥感图像上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岩石、地层、构造、矿产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作用过程及其运动状态等,用以增强地质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部署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区域地质矿产填图速度、质量,深化对区域矿产地质的认识。其工作

13、流程为资料搜集-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野外调查验证-遥感地质编图等。在地质背景基础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研究,提出矿致异常或指出找矿远景地区。第四章 区域矿产一、概况简述工作区矿产种类、矿床、矿点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特征,可列表表示。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分别叙述各种矿产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分布情况,矿床的类型、赋存的地质环境、规模、质量及其变化情况、找矿标志、工业意义或资源前景提出评价意见等。根据具体情况,附必要的插图说明 。二、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在工作区范围内发现或已存在的所有金属矿产特征进行分述。其中,对具一定规模或找矿前景的矿床点要阐述的内容包括:矿区地层

14、、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矿体或矿化带形态、产状、规模特征;矿石质量特征;可能的矿床成因类型、找矿标志、进一步找矿方向等。对于一般矿点可通过列表的方式简述其特征。三、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篇二:市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第1章绪言工作目的和任务;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包括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物化遥工作和矿产勘查开发等工作;本次工作情况及完成任务情况,包括区域矿产野外填图和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量、新开展的物化遥工作量、野外踏勘和矿点检查工作概况等。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第2章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包括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火山岩和侵入岩

15、)、构造条件、变质作用条件等。阐明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时空配置与成矿规律。阐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以及分异现象特征,并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演化规律、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阐明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和厘定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火山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