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371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要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即使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也有不同的情形: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例1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也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起始课,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

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课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

3、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说教法、学法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点拨、渗透,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学生利用小学具尝试动手“种树”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的活动过程,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

4、法内涵。五、说教学过程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课前铺垫:我设计了找手指上的数学。这一环节我从幸福拍手歌入手,从我们熟悉的手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意在于先突破教学中的知识点,理解间隔,间隔数,初步感知间隔数与物体个数的关系,并且起到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离不开我们生活的道理。(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我从美化环境和净化化空气的植树活动揭示课题:植树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植树活动里面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这样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于生活实践

5、,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植树问题中隐藏着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其实也是生活中一些类似问题的关系问题,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可以画线段图,可以摆石子,通过线段图和摆石子等活动来理解题意,找到规律,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2、学生汇报,初步建模。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意识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再让学生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把关注焦点聚集到棵数与间隔的关系上来,使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植树棵数比间隔数

6、多1,间隔数比植数棵数少1。并总结: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老师这时再提出让学生从其他数据中找规律,从而知道间隔数=总长*间距,为后面例1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我利用电教手段,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看表总结规律,既避免了用语言表达的困难,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学生豁然开朗。这时的例1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列式,交流反馈,明白算理,巩固结论,学生研究成果被认可,学生也有了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4、图文并貌,回归生活。这环节我设计了生活中很多的植树问题,让学生明白了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

7、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走楼梯等等。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最后聚焦在一道拓展应用题上:老师出示同学们最喜欢的世界冠军刘翔的跨栏精彩片段,首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拓展应用规律解决植树问题,让同学们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这环节我安排了三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包括填空,选择,应用,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我让学生分

8、男女组比赛,用课件展示出图文,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感受了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环节我设计了先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再提出植树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探究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树: 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 + 1= 棵数1005+1=21(棵)七、教学效果预设:我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充分体验,动手操作、课件数形结合的演示,小组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

9、重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恳请老师们提出我会虚心的接受,在这里先谢谢你们的宝贵意见,谢谢。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说课稿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 谢善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

10、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三、教学目标

11、: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操作实践,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数形结合,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解决逆向思维的实际问题。四、教材处理: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为了让学生对于植树问题有个整体感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本节课上先创设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接着在探究规律,建立模型时,让学生独立尝

12、试画出长10米、15米、25米、30米各条路上种树情况后,师生利用课件再次看线段图,回顾种树的过程。从而积累丰富了感性活动经验,为数学模型的建构奠定扎实的基础。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树”和“间隔”,完善数学模型的建构。最后应用模型,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一、激趣感知“间隔”(课前准备活动)1、请同学们伸开你们的左手,在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看看能夹住多少枝笔?2、夹住了几枝笔?为什么5根手指只能夹4枝笔?3、手指间的间隙我们把它叫做“间隔”。【以学生身体的一部分为游戏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爱玩的天性,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理,顺利解决

13、植树问题中的“间隔”含义,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例和亲身实践中,直观地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长汀网讯 今年以来,我县计划在城市绿化中投资3033万元,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城乡主干道两旁种植名贵树种和栽种草皮,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同学们,老师家住工贸新城,你能估算一下从工贸新城和谐小区到火车站这段汀州大道的一边种了多少棵树吗?要估算种了多少棵树,需要知道什么信息?(路长,树的间隔,两端种不种等)出示从工贸新城和谐小区到火车站这段汀州大道全长4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香樟树,(两端都种)这路的一边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学生尝试解答。到底哪种

14、答案是正确的呢?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画图,数字太大,转化为更小更简单的数据)【2、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地猜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揭示化繁为简的化归思想,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又渗透了数学的思维方法。然后教师再提示学生用画图、摆小棒的方式进行验证,给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地空间,又指引了恰当地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三、探究规律,建立模型1、建立表象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如果路长是10米、15米、25米、30米,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各要种多少棵树呢?先想一想,再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画一画,验证一下!(1)反馈交流:可以种几棵?你是怎么种的?观察比

15、较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概括规律。两端都种时: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隔长(4)解决前面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的积累开始的。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足够量的感性活动经验积累之后,才能对事物有所感悟,进而抓住问题的本质。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画线段图、反复看线段图,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或一句话来表示这些情况,从而积累丰富了感性活动经验,为数学模型的建构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联系生活,完善建构。1、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现在,你们同意801棵是正确的吗?事实上能种801棵吗?(不能)为什么?(中间有桥或者是路口不能种,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还有其它的一些情况)看课件。2、想一想,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植树问题吗?请举例说一说!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图片,说说图中的树在哪里?【“数学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