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9629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降水情况调查报告结论篇一:水资源调查报告一、水资源概况全县辖30个乡镇,20XX年底共有人口44万人,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河谷狭窄深切,曲折蜿蜒,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深山区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有三大山脉;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的中山陡坡占25%;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分布着低山缓坡的半山区,占总面积的%,是组成山阳县银花河、金钱河、西家河三大河流纵横密结羽状地形的主要部分;海拔在300800米的河谷川垣地貌占总面积的%,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山阳县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山地气候,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2、,七月份最高美元,元月份最低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极端阳低气温-。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为毫米,水面蒸发量为1100毫米,陆面蒸发量为550毫米,干旱指数,全年平均气温属湿润半湿润类型。山阳县水资源包括天上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受地形地貌、气候、降水、蒸发、泥沙等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即有北亚热带向北暖带过渡的水资源特征,根据山阳县自然资源情况又有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水:全县平均降雨量为毫米,为全国降雨量均值628毫米的倍,为全省降雨量均值毫米的倍,降水资源比较丰富。山阳县水资源多为降雨,平均年降雨总量的%,其中径流总量为亿方。降水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衡,一

3、是表现在年际变化大,全县各地不论年、月或季之间降雨量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漫川关雨量站,最大降雨量值1964年为毫米,最小降雨量值1962年为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年降雨量的倍。二是表现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境内各地降雨量的年内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夏季较多,79月份降雨可占全年降雨量的49%;秋季占全年降雨量的28%;春季较少,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境内西部、北部降雨量较少,水平变化由西向东递增,垂直变化也有差异。2、地表水:地表水是天上降雨的一种转化形式。境内有三大河流:流入丹江的银花河,流域面积5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流入汉江的金钱河、西家河,两河流域面积2683

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全县长度在1公里数能上能下的河沟共696条,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有187条。河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山阳县分布着大小支毛沟24520条,其中有沟溪山泉小水源2260处,其中保证率在75%以上的泉眼180多眼,年出水量亿方。山阳县河川径流总量为亿方,其中境内亿方,过境客水亿方。按20XX年耕地、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为20XX方,是全国平均数的五分之四,是全世界平均数的五分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毫米,径流模数为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流域内植被条件较好,流域不对称度大,在相同的近似的降水条件下,拦蓄地表径流及控制调节集流过程的程度都比较强。全县有水土

5、流失面积173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年侵蚀模数为2565吨,属中度水土流失区。各河流流量变化情况,一般都是四月上旬涨水,五至六月逐渐增多,但六月也经常出现最小流量,甚至有些河沟干枯断流,进入丰水期,一直持续到十月上旬,有时持续到中旬才逐渐退落。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枯水期。年内变化除月际变化不均匀外,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差值也很悬殊。地表水水质较好,大部分水资源总硬度平均为/al,属中度硬水,总碱度平均/L,属中度矿化度水。PH值最高(河水),最低(泉水),其中:溪水、渠水、涝池、水库平均为,井水(地下水)平均为,泉水平均,以上六种水资源均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6、标准的范围之内。但近年工矿废水和生活垃圾引起局部的水质污染很值得关注。部门山区水源碘含量很低,是地方甲状腺病的主要原因。微量元素均有检出,氟含量在之间,属低氟区。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万千瓦,可开发量为万千瓦。3、地下水:从水质构造看,山阳县属秦岭纬向构造带。其特征是古生代及中生代褶皱断裂的基础上,中生代晚期以来,整个地区基本处于大面积隆起之中,间夹一些局部断陷。 地下水主要是由地表水和降水渗入补给,多余水形成出露,排泄于河流。山岭地带以地下水补给河水,河谷地带以河水补给地下水。由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差异,山阳县地层含水大致分布在低中山山区分布的层状基岩裂隙孔隙层间水和河谷阶地分布的松

7、散复盖层孔隙水两大类。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24万方/平方公里,占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亿方的四分之一,占降雨资源27亿元的13%,山区受水文地质及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宜开采,只有较宽阔的河谷盆地适宜布置浅井。二、开发利用现状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中,山阳县人民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水利经济为中心,不断强化为发展县域经济和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意识,大搞农田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治理水土流失。同时,把搞好城乡供水、水电建设、水产养殖和水利工程管理,作为山阳县水利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水利事业发展。1、农业灌溉用水为2300万方。截止目前,山阳县有耕地万亩,其中旱地万亩。在旱地中水浇地只有万亩,水田与

8、水浇地共有万亩,其中有渠道工程355处,自流引水灌溉为万亩;建有水库3座,总蓄水211万方,灌溉面积万亩;池塘总数60处,蓄水30万方,灌溉面积万亩;水井2702眼,灌溉面积万亩,电配和机配井灌溉面积万亩;喷滴灌3处,灌溉面积万亩。2、农村生活用水687万方。206年山阳县被列入全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示范县,经过三年努力,现已完成安全人饮工程76处,使万人摆脱了饮水困难。3、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分别是600万方,172万方。4、乡企用水490万方。5、建电站20座,装机2120kw,水轮泵站18座。以上水资源利用量总合计4206万方,占境内径流总量的%,占地表径流总量的%,占降雨总量的%。由此

9、可见,山阳县虽然水量较丰富,但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下。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资源条件苛刻山阳县降水资源27亿方,地表径流产水量只有亿方。其中亿方被蒸发掉,地表径流中有亿方水大多数以洪水形式白白流掉,境内地表水资源只有亿方。这些境内地表水资源流量变化大,加之河谷多狭窄,山大沟深,河低地高,耕地分散,旱涝不均,十年九灾,人民群众根本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2、水利化程度低地形条件限制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由于山大沟深,坡陡土薄,耕地零散,就是有筑坝蓄水工程的条件,修一个100万方水库,还需修环山引水渠30多公里,花近千万元,受益面积还不到5000来亩,费用大

10、,收效低。3、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水利工程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一些建成的工程产权不清,责、权、利结合不紧,管护责任不实,工程老化失修,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传统的依靠国家投资办水利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缺乏更新,改造和滚动发展资金,也严重制约了山阳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山阳县于98年元月至六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及全县水利产权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掀起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热潮,完成了全县2160处水利工程的产权改制,其中对个体的1464个,即:电站20座,水轮泵站18座,人饮497处,机井794眼,池塘

11、2座,渠道133条颁发了产权使用证;对集体的696处工程拍卖了498处,收回拍卖资金万元;其中拍卖渠道113条,收回拍卖资金万元,人饮工程42处11万元,池塘36处11万元,机井294眼万元,电站7座万元,水轮泵站8座万元,对其余的198处工程实行了规范化承包。通过改制,拍卖了使用权、明晰了所有权,放开了建设权,搞活了经营权,实现了水利工程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使水利工程有主无责,有人用、无人管的状况得到改变。改制多年来,全县购买水利工程的业主已累计筹资280余万元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加固和扩建,有1400余名农民自筹资金310余万元,新打恢复机井1356眼,新修渠道8条,兴修电站3座,修建人

12、畜饮水工程67处。基本形成了“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定水价,自主经营,自行还贷”的五自办水机制,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加快了山阳县水利建设步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作出了一定贡献。三、今年发展思路及对策因为大水库、长渠道等水利工程形式费用大,收效低,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从小处着手,从微型工程入手,逐步走上“小工程,大群体”的路子。1、保护生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实现水源可持续利用的远大目标。山阳县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区,为了确保两河清水到北京,切实要把水保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纳入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国家家实施“丹治”项目机遇,坚持生态修复和

13、人工治理两手抓,把小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树立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综合治理理念,实施山、水、林、草、园、路、村、堤统一规划。2、恢复改善提高现有拦、调、蓄工程一是搞好水库建设。山阳县现有薛家沟小(一)型水库一座,有西沟和麻庄河小(二)型水库一两座;三座水库总蓄水211万方,设施灌溉面积3800亩。由于种种原因,这三座水库灌溉效益均未正常发挥。应该尽快进行病险库处理,并在水库干渠适当位置,修建山塘、水窖,实行长藤结瓜和节水灌溉模式,充分利用水源,开源又节流。二是池塘加固利用。山阳县有池塘60座,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属七十年代典型的“三边工程”,这些工程均未能正常发

14、挥效益,恢复加固可保灌面积1500亩以上。3、河谷川垣地区巩固发展井灌和自流引灌这一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它是山间盆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有交通干线穿过,是山阳县主要产粮区。占一半以上的自流引灌渠道(全县共有355条)分布在这一地区,需要进一步巩固。全县有2702眼浅井也分布在这里,应该把这些浅井尽快设施配套,实行节水灌溉。4、大力开展集雨节灌山阳县有1公里长以上的河沟696条,有大小支毛沟24520条,有沟溪山泉小水源2260处,其中保证率在75%以上的泉水180多眼。这些水资源大多数分布在中山陡坡和低山缓坡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也是山阳县主要的旱作农业区。除180多眼泉眼外,还有208

15、0处沟溪山泉小水源,稍加调蓄雨水,实施集雨节灌。另外可以收集屋顶接水、场院、村庄、排洪渠等水源,实现集雨节水灌溉。集雨节灌所修窖塘,相当于微型水库,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与其它水利工程相比,一是灵活,适用性较强,适合各类地形。二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灌水基本没有成本,一本万利,三是产权明确,便于管理。四是有利于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五是为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良好基础。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表现在地下水重复利用方面,库、塘、渠、井灌溉水补给地下水实现循环;二是绿化涵养水源,形成小气候。三是结合井灌、库塘、窖灌和其它水利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好工业用

16、水、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用水、乡企用水等供需矛盾问题。四是坚决制止厂矿企业废污水乱排现象,要建立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回用率,最终实现废污水零排放。6、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体系建设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现。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新水法的施行,给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资源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7、进一步巩固水利产权改革,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