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9608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渗面板的设计规范篇一:防渗面板施工技术方案铅山县铁炉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防渗面板浇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铁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20XX年12月15日一、施工技术方案1 施工准备工作铁炉水库C20砼防渗面板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对老面板的凿毛处理和缺陷修补处理及锚筋制安。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防渗面板混凝土顺利施工。 材料选择 水泥:确定采用“三清”牌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锚筋砂浆)。粗骨料:采用十一都沙场的河卵石破碎石,粒径1224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

2、,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细骨料:采用十一都沙场的天然河砂,以中砂为宜,含泥量不大于3%,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材料准备对粗、细骨料定点砂场采购,专门配备两台“后八轮”自卸汽车进行专线运输,同时在项目指挥部附

3、件平整2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储备料场,储备容量约为300立方米,以用来备足2天的砼浇筑砂石料。水泥采用玉山“三清山”水泥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厂车定点配送,送至大坝右端的水泥仓库。搅拌系统料场选在大坝右岸11#坝区的最右端,利用砌筑浆砌石挡墙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隔,然后利用装载机运输到搅拌系统点。水泥利用安装在右坝端的溜槽溜至11#坝区下面的场地,然后人工运输到搅拌系统点。混凝土搅拌系统在大坝上游右岸亭子下的场地安置1台50型搅拌机,同时在搅拌系统边上配备发电机一台,以防水库常出现停电电压不稳等情况,来保证电力供应。配置一台型号80地泵,用于EL320以上砼浇筑。EL320以下利用溜桶运输砼。 现

4、场准备工作 防渗面板基础开挖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带水冲洗干净,经隐蔽工程验收,左右岸基础开挖采取按每仓砼浇筑上升以后,利用2台风镐配合棒锤进行敲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左右岸基础开挖人员各配置3人。基础开挖完毕后,在基坑里设置集水坑一处,投入1至2台潜水泵,投入情况视渗水量而定,防渗面板脚手架第一次架设高度为12m,搭设高程至EL290,往后每6m一搭,搭设人员10人。老面板表面处理应凿除至露出老面板新鲜砼面,凿毛采用风镐人工凿毛,人员配备8人,并根据不同高度适当增加人员。锚筋制做应按图纸提供的尺寸提前进行制作,边钻锚筋孔边安装并回填高强度砂浆,钻孔人员4人,安装人员2人。老面板凿毛后对局部缺陷

5、及裂缝进行处理,材料采用杭州国电大坝安全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W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由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人员配备4人。止水铜片制安,采购的止水铜片长度为由专业人员进行焊接,人员配备2人钢筋制安,按图提前制作钢筋,钢筋点焊、绑扎竖筋9m,横筋按每仓进行绑扎、点焊,配备钢筋工6人。模板采用规格的胶竹板,现场拼装,配备模板工15人。沥青杉板应提前制作,现场拼装,配备人员1人。砼振捣工人配备12人。以上工种人员配备74人,加上项目部管理人员共计80人。2、防渗面板浇筑工期安排根据本工程防渗面板特点分析,决定每仓砼浇筑高度为在以下部位,仓面长度55m以下采用通仓浇筑,平行上升;在以下部位,最大仓

6、面长度在100m以下,分两仓浇筑,部分工序交错进行;在以下部位,最大仓面长度在155m以下,分三仓浇筑;在以上部位,分四仓进行浇筑。砼防渗面板具体进度计划安排见附表附表:铁炉水库大坝防渗面板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3、 防渗面板砼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采用搅拌系统进行制作,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站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

7、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混凝土浇筑时在出灰口处配置23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落差较大,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会在中间设置2处弯头,用于控制砼的流速和离析,并控制出砼口到仓面的垂直高度不得高于2米。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

8、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混凝土养护 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麻袋或土工布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防渗面板部位是养护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左右岸端仓面覆盖物(麻袋)应加厚,防止上层齿槽开挖的石碴滑落对新浇筑的砼产生破坏。 主要工序控制 钢筋制安: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篇二:砼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时间: 20XX-11-20 12:59:39 | 前 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

9、则行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有关的泄、放水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石或砂砾石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土趾板与面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止水设计;分期施工和已建坝的加高;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 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图示标记。3 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规定。4 强调了使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石料或砂砾料用作坝体填筑料,以提

10、高技术、经济效果。5 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工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补充提出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石层上的基本要求。6 补充了需要进行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变形的基本要求。7 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8 补充了确定混凝土面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等的技术规定、面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对周边缝止水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9 适当简化了一般性观测项目,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目。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11、赵增凯 蒋国澄 曹克明 杨德福 杨世源 王治明1 总 则 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 l、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对于200m以上高坝及特别重要的和复杂的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应符合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及其补充规定、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中、低坝的高度范围根据SDJ21884碾压式

12、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分类。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属于土石坝范畴,对于本规范未作规定的问题,应按SDJ218一84的规定执行。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术 语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用堆石或砂砾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并用混凝土面板作防渗体的坝的统称。主要用砂砾石填筑坝体的也可称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 坝高:从趾板建基面算到坝顶路面的高度;对于修建于斜坡地基上的坝,可从坝轴线处最低的建基高程起算,并加以注明。 堆石坝体:面板下游的填筑体。 垫层区:面板的直接支承体,向堆石体均匀传递水压力,并起辅助渗流控制作用。 特殊垫层区:位于周边缝下游侧垫

13、层区内,对周边缝及其附近面板上铺设的堵缝材料及水库泥沙起反滤作用。 过渡区:位于垫层区和主堆石区之间,保护垫层并起过渡作用。 主堆石区:位于坝体上游区内,是承受水荷载的主要文撑体。 下游堆石区:位于坝体下游区,与主堆石区共同保持坝体稳定,其变形对面板影响轻微。 排水区:位于砂砾石或软岩主堆石区内及坝体底部的强透水排水区。分为竖向和水平向排水区。 抛石区:在下游坝趾,由硬岩大块石卸料形成的抛石区。 下游护坡:保护坝体下游坡面,用大块石堆、砌形成的块石护坡。 上游铺盖区:用粉土、粉细砂、粉煤灰或其他材料覆盖在面板及周边缝上,起辅助防渗作用。 盖重区:覆盖在上游铺盖区上的渣料,维持上游铺盖区的稳定,

14、并起保护作用。 趾板:连接地基防渗体与面板的混凝土板。 趾板基准线:面板底面与趾板建基面的交线。 趾墙:布置在趾板线上和面板连接的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面板:位于堆石坝体上游面起防渗作用的混凝土结构。 防浪墙:位于坝顶上游侧与面板顶部连接的混凝土防浪挡墙。 周边缝:面板与趾板或趾墙间的接缝。 垂直缝:面板条块间的竖向接缝。 水平缝:面板与防浪墙接缝及面板分期施工的水平接缝。 柔性填料:由沥青、橡胶和填充料等原料配制而成,并用于止水的柔性材料。 硬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的岩石。 软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30MPa的岩石。 符 号1A上游铺盖区;1B盖重区;2A垫层区;2B特

15、殊垫层区;3A过渡区;3B主堆石区;3C下游堆石区;3D下游护坡;3E抛石区;3F排水区;F混凝土面板;“X”线趾板基准线。3 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 坝的布宣 坝轴线选择应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特点,有利于趾板和枢纽布置,并结合施工条件等,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选定。 河床冲积层内,若不存在影响坝体变形及稳定性的粉细砂、粘性土等软弱夹层,可以在密实的砂砾石层上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趾板线的选择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 趾板建基面宜置于坚硬的基岩上;风化岩石地基采取工程措施后,也可作为趾板地基。2 趾板线宜选择有利的地形,使其尽可能平直和顺坡布置;趾板线下游的岸坡不宜过陡。3 趾板线宜避开断裂发育、强烈风化、夹泥以及岩溶等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